姿态的确定是一个独特的问题,其中只测量出一个向量是不能计算出姿态的,并且整个系统处于不确定状态。同时,测量两个向量会提供过多的信息,迫使问题超定。其结果就是大多数的姿态确定算法就是姿态估计算法,ION也不例外。
ION姿态估计算法使用三个传感器信息的组合,在沿着轨道的离散点上,根据其轨道位置计算出其姿态。设计的实现过程是使用两组向量确定姿态。第一组向量包括在卫星体系里的磁场和太阳方向,这些信息是从卫星体框架下的磁力计、太阳传感器和电池板获得的。第二组是在ECI体系中的磁场向量和太阳方向向量,这两个向量是基于卫星的轨道位置计算出来的。该方法的细节将在下面部分介绍。
1)板载传感器的太阳方向向量
图16.8展示了当ION处于轨道上有阳光的地方时,太阳能电池板和顶部的太阳能传感器是如何照射的。根据太阳能板顶部电池的电压读数,角度α3可以很快地计算出来,将其代入式(16.11)。
I=Imaxsinα (16.12)
其中在图16.9中确定α,Imax为当太阳直射太阳板时所产生的感应电流。
图16.8 太阳入射角图
图16.9 光电图
用式(16.12)可以得到卫星两边的电池所产生的电流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比例系数,结果如下:
另一个维数α2可以从以下的关系式中得到:
sinα2=sinα1(16.14)
最后,如式(16.15)所示,使用前面的方程,图16.8中的几何关系可用三个入射角来表示。在这种形式下,假定入射光束相交于x,y的正轴、z的负轴上,那么方程描述了在卫星的固定框架中的太阳矢量。
2)来自JulianDate的太阳方向向量
通过板载传感器获得太阳的位置后,下一个步骤是计算基于JulianDate的太阳矢量。JulianDate是表示任何天文现象的全球时间所普遍采用的手段将其定义为自4 713 B.C格林尼治中午(12∶00)以来的天数。
但是,因为JulianDate不是给卫星任务安排时间表和显示姿态经历最直观的方式,在整个ADCS软件中都是使用这种通用的格式:[年;月;日;小时;分钟;秒]。由于这两种时间格式的使用,式(16.16)给出了两者之间的转换关系:
在制定ECI框架中的太阳矢量时必须记住,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倾斜角度为ε,被称为黄赤交角,这可以在图16.10看到。图中还显示的是太阳矢量的经度,这是从春分点的方向沿着黄道面测得的。
图16.10 相对于ECI框架的黄道平面
作为一个中间步骤,定义一个中间变量是非常有用的,这个变量称为太阳的平均经度,如下所示:
其中TUT1是用通用时间来表示的期望时刻,可以根据JulianDate,使用下面的方程来计算:
下标1指的是通用时间的形式,通用时间纠正了极地运动并和天文站台位置无关。想更进一步地了解UT的差异,请参阅文献。
接下来,有必要用下式(16.19)来计算太阳的平均近点角MSun:
(www.xing528.com)
其中TTDB是重心动态时间,可近似估计为TUT1。根据前面的等式,可以写出太阳的黄道精度λEcliptic如式(16.20)所示:
与等式(16.19)的假设相同,即TTDB≈TUT1,赤道倾角可以得到精确的估计,如式(16.21)所示:
最终可以用下面的形式在ECI框架写出太阳的矢量:
3)确定性姿态
姿态确定的本质就是寻找卫星固定体的参考框架和一些惯性系(如ECI框架)之间的旋转矩阵的问题。可以看出,只需要三个量就可以完全确定一个方向的余弦矩阵。同时,由于单位向量的约束性,每个单位矢量仅能提供两个信息。因此,有必要使用两个向量,这将提供四个已知数,使问题超定。
在理想情况下有四个向量,可以写出如(16.23)和(16.24)的式子,同时两个矩阵也是相等的。但是因为该系统是超定的,通常是不可能找到这样的AB/I矩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用一个三元算法丢弃一个信息。但是请注意,该方法不是简单的丢弃测量信息中的一个,还需注意是在ECI框架中计算出的磁场矢量,是由向量转变成惯性系获得的。
三合算法使用矢量信息压缩的方法,构造了两组正交单位矢量。两个三合算法同样是参考框架和惯性坐标系的组成部分,其中参考框架在卫星主体中用t表示。假设主体/惯性向量组中的一个向量组是正确的,参考框架就可以被创建。在下面的推导中,假设太阳矢量是正确的,由以下定义的向量开始这个推导过程。
下一步包括构造一个二阶基向量作为一个单位向量,该单位向量垂直于另外两个观测向量。
计算出来的第三个基向量用于计算正交三元组,公式如下:
通过将t向量变成3×3矩阵的列向量就可以构建出两个旋转矩阵如下:
进一步观察,前述的矩阵分别是AB/t和AI/t,因此参考框架I和B之间的旋转矩阵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计算:
式(16.32)定义了在ECI框架下,我们所期望的卫星姿态。
4)转速估计
前面部分描述了如何及时地计算卫星的瞬时姿态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很有必要知道卫星在任何时刻的姿态,这样就不用传感器重新采样了。幸运的是,如果我们知道卫星的转速就可以完成上述要求。反过来说,就是通过拉格朗日插值公式,简单地计算出三个独立姿态测量值中的最小值即可。也可以将三个姿态值代入到拉格朗日插值公式中,计算出最小的一个即可。在这里只是给出了最终的结果。
回顾三元组算法,根据式(16.32)算出一个旋转矩阵AB/I。用下面的式子可以很方便地将这个姿态矩阵转换成欧拉角φ,θ和ψ。
然后在这三个独立的采样点上,每个点的这三个欧拉角都要重复计算,这三个采样点与测量的时间t1,t2和t3相对应。因此角速度可以通过以下式子计算出来:
在最后的时刻t3处,注意到以上方程是专门用于计算角速度的。这个问题在下一章会详细说明,控制算法在离散点的姿态和角速度处读入,并且计算那个时刻的最佳驱动扭矩。虽然很可能获得三个时刻中任何一个时刻对应的卫星姿态和转速,但是根据过时信息(比如时间t1和t2)计算的最优扭矩是很不合适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