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验证本节中提出的水声通信链路质量模型,2015年7月15日,在青岛集洪滩水库进行了湖泊试验(图8.4)。水库周长14.3 km,水深约10 m。实验中使用了两个Evologics水下通信调制解调器(图8.5),一个是在靠近岸边平台的2 m处浸入水中;另一个位于USV下方,是一个移动节点,距离水面3 m。一个采样频率为256 kHz的自足式水听器固定在USV下约1 m处,用于记录和监测通信信号。USV还有其他设备,如CTD、气象站、GPS、电子罗盘、单波束测深仪等。
图8.4 USV的湖泊实验
图8.5 两个Evologics水下通信调制解调器
1)定点通信实验
通常,水声通信网络节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 km。考虑到这一点,湖泊实验设计为一条长1 km的直线路线。USV每隔50 m自动到达直线路线上的指定位置(图8.6)。然后,USV处于静止状态发送和接收信号。由于实验条件恶劣及操作不当等原因,在250 m、500 m、800 m三个探测点上都有数据丢失。
如图8.7所示,在1 km内,信号强度从约89 dB衰减到约42 dB。
图8.6 定点路线图
图8.7 定点强度衰减(www.xing528.com)
2)移动通信实验
海洋环境和USV的航行状态对通信链路强度有影响。为了测试影响,进行了移动实验。定义了目标轨迹为沿北方向的直线,起点为北纬36°20′35″,西经120°12′25″,终点为北纬36°21′12″,西经120°12′25″(图8.8)。在移动通信实验中,USV采用路径跟踪自动控制,实现了直线1 km的自动航行。
在USV模型中,影响参数主要是横摇、纵摇和速度。根据来自车载电子罗盘的数据,USV的横摇变化率和纵摇变化率示于图8.9中。
图8.8 移动路线图
图8.9 纵摇率和横摇率随距离的变化
在图8.10中,可以看到这三个参数变化缓慢。它们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符合规定。然而,它们在100~200 m剧烈波动。与上面的定点通信实验相比,在1 km以内,信号强度衰减约5 dB,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USV的运行条件和海洋环境在实验时的实际状况发生变化。
图8.10 速度随距离的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