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辽河流域水环境突发污染事故应急处理

辽河流域水环境突发污染事故应急处理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与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有相似之处,也有区别。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组织机构应包括图5-2所示的5个方面。应急响应速度评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救援最重要的目标是控制污染的蔓延,把污染区域控制在一

辽河流域水环境突发污染事故应急处理

5.2.3.1 应急原则和任务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办法》确定了“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应在预防为主的基础上,贯彻统一领导、集中指挥、横向协调、自救互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与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有相似之处,也有区别。化学事故一般是某个单位发生事故,应急救援的最初响应者明确污染源位置、数量,控制了污染源很大程度上就控制了整个事故。而水污染事故多数是上游发生而下游发现,应急救援的最初响应者不明确,控制污染源与应急救援相对独立,应急救援应以“确定源头、集中指挥、发动基层、快速响应和流域协同控制”为原则。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若有人员伤亡,立即组织救护受伤人员;立即进行污染源排查,找出其确切位置,并尽可能控制污染源的进一步扩散,为应急救援赢得时间。

②迅速组织应急监测队伍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险区域、污染物性质和危害程度。

③迅速组织应急专业技术人员和救援队伍,及时控制污染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特别是向城市生活用水取水口等重要保护目标扩展,立即开展事故处理,如关闸、投放石灰等。

④发布污染事故信息,沿受污染水域周围设置警示公告,禁止从受污染水域取用水。及时组织人员对污染物予以处理清除,消除危害,防止对人畜的危害和对环境进一步污染,直至水质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⑤查明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评估事故的危害范围、危害程度和遭受的损失。

5.2.3.2 应急组织机构

为使应急救援工作有序、快速而有效地开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能够协调各方的工作。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组织机构应包括图5-2所示的5个方面。

图5-2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组织机构框图

5.2.3.3 制订应急预案

为了在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时能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控制污染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应急人员开展工作和消除事故后果,应制订详细、科学、可行的应急预案。制订应急预案的步骤如图5-3所示。制订应急预案的关键在于正确评估危险源风险和当地应急能力,同时还要协调现有的应急方案,如政府部门的突发性事故应急预案等。

5.2.3.4 应急分级

(1)一般事故应急分级

根据可能的事故后果影响范围、地点以及应急方式,我国应急救援体系一般分为5级。

①企业级(Ⅰ级)。事故的有害影响范围局限在一个单位(如某个工厂、仓库、车站、加油站等)的界区内,并且可被现场的人员遏制和控制在该区域内。这类事故的应急力量可能需要投入整个单位的人力物力,但是影响范围预期不会扩大到单位外公共区。

②县、区/社区级(Ⅱ级)。事故发生在公共区或在某一单位发生但是已经蔓延到公共区,事故能够被当地县、区/社区的应急力量控制在本区范围内。

图5-3 应急预案制订步骤

③地区/市级(Ⅱ级)。事故发生在两个或以上县级管辖区边界上,或者事故影响范围大于一个县域,后果严重,需要动员地区一级的应急力量来控制事故蔓延。

④省级(Ⅳ级)。事故发生在两个地市之间,或者是一场规模极大的灾难性事故,或者是地市一级没有急需应急的救援技术和设备,需要省级部门的协调参与才能控制事故蔓延。

⑤国家级(Ⅴ级)。事故后果超过省、直辖市、自治区边界,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协调参与,例如大规模的洪水灾害。

(2)水污染事故应急分级

由于水污染事故的事故主体和应急主体相对脱离,按照上述等级划分方法,难以进行有效的动员和协调,因此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分级可综合事故地点、应急主体、事故性质分为预警级、现场级和流域级。

①预警级。以下情形之一可定为预警级,应急重点以预防事故大范围扩展为主。污染事故发生地点与水体有一定的距离;污染事故发生在水库岸边,但污染物质尚未进入水体或仅小部分进入水体且危害程度不大;其他事故(事件)可能危及水体水质。

②现场级。若污染物质已经部分或整体进入水体,且危害程度较大,但下游无大的支流汇入或河流分汊,应急限于局部河段或者湖库的一部分,只有一个现场,该情形可定为现场级,应急救援以防止污染向下游扩展为主,同时需要采取措施降低污染物浓度。

③流域级。以下情形之一可定为流域级,应急救援以保证沿岸用水安全为主,同时采取一切可能措施降低污染物浓度。污染物质为极剧毒物质,数量较大且已经进入水体并扩散;污染物泄漏量巨大,下游有支流汇入或河流分汊;污染河段超过100 km,下游有重要水质敏感保护目标。

5.2.3.5 应急能力评估

应急能力评估是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基础,正确评估自身的应急能力,对及时有效实施应急救援提供保证。应急能力评估主要从技术力量、应急资源和响应速度方面进行。

(1)应急专业技术力量评估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水文水环境、化学、监测、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专业人员协同作战。一般而言,应急执行机构不可能同时拥有这些领域的专业人员,因此专业技术力量评估除了评估本级机构内部的技术力量外,还要评估本地区可获得的专业技术力量,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估:

①应急需要哪些专业技术力量。

②哪些单位可以提供需要的专业技术力量援助。

③各援助单位能够提供多少的专业技术力量。

④这些单位的联系方式。

⑤这些专业技术人员抵达现场需要多少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面能否进行远程咨询/会商。

(2)应急资源评估

应急资源主要是指应急人员和应急设备,应急资源的可获得性和数量是评估的重点,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估:

①内部应急人员的数量、素质和在紧急情况下的可获得性。

②内部应急人员对紧急情况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③外部可以动员的应急人员数量、素质和在紧急情况下的可获得性。

④外部应急人员对紧急情况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⑤第一波的应急人员数量,抵达现场的途径有哪些,所需时间。

⑥内部应急设备的装备数量和部署,如交通工具、文件资料、营救设备、通信设备、个人防护设备等。

⑦外部应急设备的装备和部署,如事故现场附近区域可用于应急的设备和材料。

⑧应急所需的化学用品、药剂数量和获取方式、运抵现场时间,如石灰、消油等。

(3)应急响应速度评估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救援最重要的目标是控制污染的蔓延,把污染区域控制在一个尽可能小的区域内,这就要求尽快控制污染源,避免错过最佳的应急时机,例如江轮发生燃油泄漏事故,应立即堵漏或者将船驶往岸边,而不是马上处理水面的油膜。与此同时,还要尽快通知下游取用水单位关闭沿岸取水口。响应速度评估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①可能的事故地点与市区或社区的距离。(www.xing528.com)

②事故地点与市区或社区的通达性,即交通条件如何,交通工具准备需要多少时间。

③第一应急响应人到达现场所需时间。

④第一波应急人员从集合到抵达现场所需时间。

⑤应急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集合到抵达指定目的地所需时间。

⑥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条件,下游是否有闸、坝等水利设施,控制性如何。

⑦若需疏散公众,需要多少时间疏散事故周边地区的公众。

⑧若需关闭取水口,从接到通知到关闭取水口所需时间。

5.2.3.6 应急监测

应急监测的目标是采用快捷、有效的应急监测布控技术,迅速、准确地查明污染的来源、种类、程度、范围,为控制污染蔓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提供正确的信息和依据。应急监测的类型以及监测策略见表5-5。

表5-5 常见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策略

5.2.3.7 应急程序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程序见图5-4。

(1)事故报警

事故报警的途径有两种:人员报警和监测报警。

①人员报警。人员报警是指事故当事人、目击者直接报警或其他机构通告(如110报警中心),接报人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问清报警人(报告人)姓名、单位、住址和联系电话;问明发现污染事故的时间、地点、污染物质、事故原因、事故性质(如车辆翻倒,是否有污染物质进入水库,是全部进入还是部分进入)、污染波及范围和程度等,同时做好记录;请求报警人密切配合,留守现场直到指派人员到场。

图5-4 应急程序框图

②监测报警。为了能够及时全面地掌握全国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体的水质状况,预警或预报重大(流域性)水质污染事故,对水质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环境保护部共建设了8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此外,有许多地方政府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如四川的岷江和沱江,上海黄浦江,环渤海湾的碧海行动计划,陕西的渭河等,也有地方要求大型排污企业自行按照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如云南省。目前先进的水质自动监测仪器可以监测水温、pH、溶解氧(DO)、电导率、浑浊度、氨氮(NH3-N)、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硝酸盐、磷酸盐、氰化物氟化物氯化物、酚类、油类、金属离子、流量、流速/流向、水位等项目,可以满足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报警和应急监测工作。水质自动监测装置发出报警信号后,接收信号的人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确认报警信号并非由于机械故障而发出的;立即报告当班负责人,并实施跟踪监测;及时保存原始记录,进行数据初步分析。不管是哪种方式报警,当班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员到现场确认,并组织人员排查污染源头,调查分析污染范围和程度,并向上级报告。

(2)事故评估

根据对报警人的描述或警报的判断,对该次污染事故的污染范围和程度做出评估。首先需要对污染事故进行现场确认,根据现场确认反馈情况,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事故评估。

①若污染事故发生地点与水体有一定的距离,或者污染事故发生在水库岸边,但污染物质尚未进入水体或仅小部分进入水体且危害程度不大,可由当班负责人做出评估,同时报告上一级。

②若污染物质已经部分进入水体或整体进入水体,且危害程度较大,当班负责人应立即通知上级主管领导,召集事故评估小组,可借助污染物扩散软件,对污染事故做出判断。

③若污染物质是极剧毒物质,数量较大且已经进入水体并扩散,当班负责人应立即通知上级领导和政府主管部门,共同召集事故评估小组,借助污染物扩散软件,对污染事故做出判断。事故评估的结果就是确定污染事故的应急级别为预警、现场应急还是流域应急。

(3)应急状态宣布

事故评估以后应立即由应急总指挥宣布进入相应的应急状态,根据不同的应急状态执行不同的应急预案,通知所有应急小组和个人进入应急状态,并要求立即赶赴指定地点待命,与此同时集结应急物资、设备。

(4)应急行动

在宣布进入应急状态后,应立即展开应急行动。应急救援行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分为指挥、行动、保障、宣传等部分,由9个应急行动小组组成,各个行动小组的职能如下所述。

①应急指挥部:是整个应急行动的组织核心,由政府领导或企业领导指挥,负责协调事故应急期间各个应急组织与机构间的行动和关系,统筹安排整个应急行动,避免因行动混乱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负责组建应急专家小组;负责宣布应急行动的开始、变更、终止。

②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负责污染事故现场的应急指挥工作,合理进行应急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有效利用一切可能的应急资源,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现场的应急行动。由于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战线可能很长,需要上下游协调指挥,因此必要时可设立多个现场指挥点。指挥工作可由政府主要领导、政府职能部门或企业的主要领导来承担。

③应急专家小组:在污染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中,专家小组成员应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污染事故的危害和事故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为应急救援的决策提供及时、科学、合理的救援决策依据,提出救援方案,并为应急救援专业队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另外专家小组应协助应急救援人员的日常培训和咨询工作,协助事故的调查工作,协助企业的事故评估。

④应急监测小组:由水质监测和卫生防疫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对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相关水质监测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简化程序,针对特定污染物进行,合理布置断面,利用小型、便携、简易、快速检测仪器,快速检测出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和范围,及时提供给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救援专业队,同时可利用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控。

⑤应急救援专业队: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各应急专业队伍应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快速实施应急救援。水污染事故一般跟化学用品或油类有关,应尽早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快速扩散,根据应急监测小组的监测结果,估计受污染区域,对受污染水体采取减缓措施,降低对人群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⑥应急医疗救护小组:事故发生后应尽快赶到现场,设立现场医疗救援点,对伤员进行紧急处理并及时送往医院;还要负责污染水体周边地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特别需要密切注意非集中供水的居民和单位用水卫生,并为应急指挥中心提供医学咨询。

⑦应急后勤小组:负责应急救援的后勤工作,保证医疗卫生用品和应急人员日常必需用品的供应,负责联系安排交通工具,运送一切急需的应急物资。

⑧新闻宣传小组:负责与新闻媒体接触,处理一切与媒体报道、采访、新闻发布会等相关事务,保持对外联系消除外界的猜疑,保证事故报道的客观性和可信性,对企业、政府部门和公众负责,为应急救援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⑨信息保障小组:负责为应急救援提供一切必需的信息,如水文、气象、通讯录等,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测报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信息。

在应急过程中,各应急小组可使用现代通信和数码产品来把信息尽快回馈到应急指挥部,如手机、卫星电话、无线网络、数码相机等,信息必须是第一手的、未加主观意见的。

(5)恢复重新进入

应急行动结束后,应对现场和下游区域进行详细的水质检测,确认污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并且不会造成危害,并启动事故后的恢复/重新进入程序。

①解除应急警报,对现场进行清理,解除现场封锁,恢复社会秩序。

②安排对污染水体的水质监测,特别是水源地或取水口附近的监测,确保污染事故没有留下任何隐患。

③解散各应急行动小组,让企业外的应急人员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

④解散应急指挥部,及时整理文件资料,注意保留底稿和第一手的记录。

⑤恢复受影响单位正常运作,统计受损失情况并上报。

⑥进行事故调查,总结应急经验,评估应急反应,并内部讨论和调整应急预案,最终形成报告存档。

5.2.3.8 应急处理方法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有人工(工程)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等。人工处理法是将污染物(如燃油、未破损包装的有毒物质)清理及打捞出水或进行拦污隔离等,必要时可采用修筑坝、导流堤、拦河坝、围堰等工程措施,改变原来的主流方向和流场,防止污染向外扩散。化学处理法是在污染区域抛洒化学药剂,减轻和净化污染水域。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是根据污染物的化学性质确定,酸性物质用碱性物质来中和,如硝酸、硫酸氢氧化钠处理,氰化物用漂白粉次氯酸钠处理等;碱性物质用酸性物质来中和;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如用硫化钠处理六价铬,还有就是利用絮凝剂、分散剂、消油剂等加速沉降或分解防止污染物扩散。水污染事故发生后,一般是应急人员先赶到现场救护伤员,然后将可能移走的污染物质转移,最后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常见的各类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方法见表5-6。事实上,许多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是无法清除污染物的,甚至无法使用化学方法处理,特别是发生在大型水域的事故,因此应急救援工作要务实,以保证用水安全为目标,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作用,为下游取水口(特别是生活用水取水口)提供及时预报,必要时关闭取水口,直到污染团通过该区域。

表5-6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