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辽河流域砷污染应急处置技术

辽河流域砷污染应急处置技术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以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常规净水工艺为基础,选用砷作为目标污染物,开展了水源突发性重金属污染的应急处理工艺研究。减负荷运行也是常用的应急处理手段。

以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常规净水工艺为基础,选用砷作为目标污染物,开展了水源突发性重金属污染的应急处理工艺研究。

3.3.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装置

DC-506型六联电动搅拌器;石英砂滤柱:内径为30 mm,滤料层厚度为250 mm,采用粒径为1.5~2.0 mm的石英砂均质滤料。

(2)主要试剂

As(Ⅲ)和As(Ⅴ)的储备液分别由NaAsO2和Na3AsO4·7H2O加去离子水配制而成,并加入1%的盐酸(分析纯)进行预酸化;聚合硫酸铁(PFS)取自沈阳市某水厂,含铁量为180 mg/L;FeCl3·6H2O及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3)原水水质

原水采用自来水和砷的储备液配制,加入高岭土作为浊度物质。具体水质见表

3-14。

表3-14 试验水质

(4)试验方法

烧杯试验在六联电动搅拌器上进行。取1 L含砷原水至一系列搅拌桶中,加入一定量的混凝剂或吸附剂后进行搅拌,搅拌后静置10 min。取沉淀后的上清液50 mL测定相关指标;另取550 mL上清液,用蠕动泵控制滤速为8 m/h进行石英砂过滤,取末段50 mL滤后水测定相关指标,在每组试验的间隔对砂滤柱进行反冲洗。吸附试验中,取25 mL水样过0.45 μm的膜并测定相关指标。

(5)分析方法

砷采用硼氢化钾还原——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每测定10个样品后对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单点校正;UV254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浑浊度采用HACH公司的N2100型浊度仪测定。

3.3.4.2 试验结果分析

(1)As(Ⅴ)污染原水的应急处理

①混凝剂投量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由于铁盐混凝剂对As(Ⅴ)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铝盐混凝剂,因此,选用目前我国各大水厂广泛采用的两种铁盐混凝剂——PFS和FeCl3,研究了在原水As(Ⅴ)含量分别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值(10 μg/L)10倍和50倍的情况下,混凝剂投量(以Fe3+计)对其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见图3-14、图3-15。

由图3-15可知,PFS对砷的去除效果略优于FeCl3,尤其是在进水砷浓度较高而混凝剂投量较低时,这种现象更为明显。这可能是由于聚合硫酸铁本身含有大量的聚合阳离子,能更充分地发挥电性中和与吸附架桥作用。对As(Ⅴ)的去除率随混凝剂投量的增加而上升,当混凝剂投量小于10 mg/L时其增加尤为迅速,但当混凝剂投量大于10 mg/L后增速较为缓慢。通过提高混凝剂投量可使对As(Ⅴ)的去除率大于98%。因此,当原水中As(Ⅴ)含量的超标倍数小于10时,可通过增加混凝剂的投量将沉淀出水中的As(Ⅴ)控制在10 μg/L以下;而对于超标倍数大于50的情况,则需要辅以后续处理工艺。

图3-14 超标10倍混凝剂投量对As(Ⅴ)去除效果的影响

②pH对去除效果的影响。调节pH是一种最常用的强化混凝手段,试验中研究了在As(Ⅴ)含量超标50倍、混凝剂投加量为10 mg/L的情况下,pH对As(Ⅴ)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见图3-16。

图3-15 超标50倍混凝剂投量对As(Ⅴ)去除效果的影响

图3-16 pH对As(Ⅴ)去除效果的影响

图3-16显示,调节pH并不能实现对As(Ⅴ)的强化去除,两种铁盐除砷的最佳pH范围均为6~8,为地表水典型的pH值范围,这是由混凝对砷的去除机制所决定的。混凝对砷的去除机制主要包括:

沉淀作用,Fe(Ⅲ)水解形成的金属离子与砷酸根反应形成沉淀;

共沉淀作用,Fe(Ⅲ)水解形成的聚合体吸附、包裹、闭合(或络合)As(Ⅴ)后随其他水解产物一起沉淀;(www.xing528.com)

吸附作用,Fe(Ⅲ)水解形成的无定型氢氧化物对As(Ⅴ)的吸附。

在pH值较低时,Fe(Ⅲ)水解不充分,对As(Ⅴ)的去除主要依靠于Fe3+的沉淀作用;而当pH值较高时,铁盐水解形成的絮体表面带负电荷,不利于As(Ⅴ)的共沉淀及吸附。

③沉淀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减负荷运行也是常用的应急处理手段。试验中研究了沉淀时间对As(Ⅴ)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3-17所示。

图3-17 沉淀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由图3-17可知,当沉淀时间增至2 h后,对As(Ⅴ)的去除率趋于稳定,相对于沉淀时间为0.5 h的去除率提高了至少3%。这可能是由于铁盐水解后形成的无定型氢氧化物对As(Ⅴ)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增加其与As(Ⅴ)的接触时间,有利于对As(Ⅴ)的吸附。同时,增加沉淀时间也有利于含砷絮体的沉淀。因此,采用低负荷运行(增加了沉淀时间)有利于除砷。

④过滤对As(Ⅴ)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砂滤对混凝除砷能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这主要归因于砂滤对沉后水中含砷矾花的截留作用。在原水As(Ⅴ)含量超标50倍的情况下,强化混凝/砂滤能将出水中的As(Ⅴ)控制在10 μg/L以下;但在原水As(Ⅴ)含量超标100倍的极端情况下,强化混凝/砂滤无法保证出水砷含量达标,需要采取其他的措施。

⑤投加吸附剂的强化除砷效果。在取水口处投加粉末吸附剂,利用在原水管道中输送的这段时间对目标污染物进行吸附,可缓解后续混凝沉淀工艺的压力,是污染原水应急处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在As(Ⅴ)浓度超标100倍、原水输送时间为20 min的情况下,考察了投加粉末活性炭(PAC)、沸石、膨润土对As(Ⅴ)的去除效果,结果见图3-18。

图3-18 各种吸附剂对As(Ⅴ)的去除效果

由图3-18可知,膨润土对As(Ⅴ)的吸附最有效,这与其特殊的结构有关。PAC、沸石对As(Ⅴ)的吸附效果则较差。选取膨润土为吸附剂,研究了吸附与强化混凝联用对砷(超标100倍)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当膨润土的投加量为50 mg/L时,便可使砂滤出水中的As(Ⅴ)<10 μg/L(图3-19)。

图3-19 膨润土投加量对As(Ⅴ)去除效果的影响

(2)As(Ⅲ)污染原水的应急处理

①混凝剂投量对去除效果的影响。选用PFS作为混凝剂研究了在原水As(Ⅲ)含量分别超标10倍和50倍的情况下,混凝剂投量对其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As(Ⅲ)的去除率随PFS投量的增加而升高,但增幅较As(Ⅴ)的缓慢;通过增加混凝剂的投量(0~20 mg/L)只能使As(Ⅲ)的去除率提高到65%左右。因此,在原水As(Ⅲ)含量超标10倍和50倍的情况下,都无法通过提高混凝剂的投量而将出水As(Ⅲ)浓度控制在10 μg/L以下。这是因为在中性pH范围内,As(Ⅲ)主要以H3AsO3的形式存在,而混凝除污主要依赖于混凝剂的水解产物与金属离子的交互作用。可见,为了有效地去除水中的As(Ⅲ),采取预氧化措施是必需的。

②预氧化/强化混凝对As(Ⅲ)的去除效果。由于突发性重金属污染的不可预见性,预氧化剂的选择必须遵从以下原则:不需增设发生器;尽量利用现有设施;易于迅速投加。因此,选用了我国自来水厂常用的消毒剂——液氯(试验中用NaClO代替)作为预氧化剂,研究了在As(Ⅲ)含量超标50倍的情况下,预氧化/强化混凝/砂滤工艺对As(Ⅲ)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当所投加的有效氯(以Cl2计)与As(Ⅲ)的质量比>2、PFS投加量为10 mg/L时,预氧化/强化混凝能使对砷的去除率提高到96%以上,再经砂滤后可使去除率达到99%以上,这表明此时的氧化反应进行得较为彻底。由于NaClO与As(Ⅲ)反应时的化学剂量比为0.95 mgCl2/mgAs(Ⅲ),因此推断在实际生产中该比值可能与水质有关。

此外,还考察了液氯投加点对As(Ⅲ)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当As(Ⅲ)=500 μg/L、有效氯投量为1.5 mg/L、聚铁投量为10 mg/L时,NaClO与混凝剂同时投加以及NaClO先于混凝剂20 min投加对As(Ⅲ)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这可能是由于ClO在中性环境中的氧化性较强(ORP=0.89 mV),对As(Ⅲ)的氧化速率较快。因此,加氯点的设置可根据水厂的实际情况予以确定。

(3)残余As(Ⅴ)浓度与除浊效果的相关性

考察了原水砷含量超标10倍和50倍的情况下,混凝沉淀出水的浑浊度与残余As(Ⅴ)浓度的相关性,结果见图3-20。

图3-20 沉淀出水浑浊度与对As(Ⅴ)去除率的关系

由图3-20可知,出水浑浊度与对As(Ⅴ)的去除率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由于砷的检测耗时较长,而浊度的检测则十分快捷、简便,因此,在时间较为紧迫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测定混凝沉淀出水的浑浊度来间接了解对As(Ⅴ)的去除效果。

3.3.4.3 结论

①聚合硫酸铁对砷的混凝去除效果优于三氯化铁,其去除As(Ⅴ)的最佳pH范围为6~8。增加沉淀时间有利于提高对砷的去除率。

②在原水As(Ⅴ)浓度超标10倍和50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混凝剂的投量,将砂滤出水中的As(Ⅴ)浓度有效控制在10 μg/L以下;但在原水As(Ⅴ)浓度超标100倍的极端情况下,则需在取水口处投加膨润土,采用吸附与增加混凝剂投量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将砂滤出水中的As(Ⅴ)浓度控制在10 μg/L以下。

③混凝沉淀无法有效去除以分子形态存在的As(Ⅲ),需要先将其氧化为As(Ⅴ)。当采用液氯作氧化剂时,其投加点对去除效果的影响不明显,但应确保有效氯(以Cl2计)与As(Ⅲ)的质量比>2。

④混凝出水浑浊度与残余的As(Ⅴ)含量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因此在时间较为紧迫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测定混凝沉淀出水浑浊度来间接反映对As(Ⅴ)的去除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