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省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结果和经营建议

云南省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结果和经营建议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此,根据云南省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布规律,结合各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出“西护南保东治北扩中提升”的森林经营策略。因此,加强对栎类林的保护对于稳定云南省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省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结果和经营建议

7.1.3.1 基于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布的云南省森林经营策略

由于云南省16个州市在森林面积及森林林分组成上的差异,各个州市的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布体现出较大的差异。从森林面积上看,滇西(迪庆州、大理州、丽江市、怒江州)和滇南(普洱市、西双版纳州)是云南省森林分布面积较大的州市,而滇中及滇东北的州市森林面积相对较小。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整体也表现出滇西和滇南较高,滇中、滇东北较低的分布格局;且滇西北高山峡谷地区和滇南热带的州市具有较高的单位面积生物量或碳储量,而滇东北及滇中的州市以及滇东南石漠化区域具有较低的单位面积生物量(碳储量)。此外,随不同林分起源、林种、地类及优势树种的变化,各个州市的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表现各异。整体而言,呈现以滇西和滇南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总量大,生物量密度和碳密度也较高,而滇中及滇东北地区,以及部分石漠化地区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总量较小,且生物量密度和碳密度也较低。

基于此,根据云南省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布规律,结合各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出“西护南保东治北扩中提升”的森林经营策略。“西护”就是立足滇西及滇西北地区的怒江州、迪庆州、丽江市、保山市和大理州良好的森林资源本底,突出该地区高山峡谷和脆弱生态环境的特点,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以及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为关键地,进而实施以保护森林资源为主的森林经营策略;“南保”就是立足云南南部的德宏州、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和红河州南部地区丰富的森林资源,以及良好的水热条件,结合南部地区经济林及速生丰产林面积较大等特点,保住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的南部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合理规划热带经济林及速生丰产林种植;“东治”就是根据云南东部地区文山州、曲靖市、红河州北部等地石漠化较为严重,森林质量较为低下等特点,强化石漠化防治及其森林培育,进而增加森林面积,提升森林林分质量;“北扩”就是主要以滇东北昭通市为主,该地区具有人口相对稠密,森林覆盖率较低,天然林比例不高,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总量及单位面积生物量和碳储量均不高的特点,积极开展退耕还林等工作,以及森林抚育经营活动,提升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中提升”结合滇中地区昆明市、玉溪市和楚雄州等地整体森林质量不高,但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特点,尤其是滇中高原湖泊分布较多,应结合湖泊流域生态治理及保护工作,着力提升城市周边及湖盆流域的森林质量。

7.1.3.2 明确经营管理主体,强化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结合云南省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随不同土地所有权的分布特点,云南省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布均以集体林最高,其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127735.22×104t和63787.52×104t;但从森林生物量密度和碳密度看,集体林的生物量密度和碳密度分别为74.69t/hm²和37.30t/hm²,显著低于国有林生物量密度和碳密度,其值分别为125.25t/hm²和67.44t/hm²。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云南省存在集体林总量占优势,但是林分质量明显低于国有林的情况。因此,明确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主体,在国有林区强化森林管理,尤其是森林的保育,进而稳步提升森林质量;而在集体林区,其森林质量提升潜力巨大,随着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林地产权明晰、责权利落实等问题基本得以解决,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实现分离。各地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林地产权制度,试图在坚持林地集体所有权的前提下,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经营权,进而促进林地、林木的有效流转,这为我国林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条件。但与此同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也带来了林地破碎化及林农经营规模小,集体林权所有者经营意识和能力差等问题,对林业规模经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彭鹏等,2018)。这就需要在今后集体林的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及其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下功夫,着力提升森林质量。

7.1.3.3 加强以栎类林为代表的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www.xing528.com)

栎类资源具有乡土树种、分布广、数量大、寿命长和多为顶级群落树种的特点,是可以支撑森林生态系统长期稳定的树种资源,是可以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完美结合起来的自然资源,也是更好实现低碳、低投入发展的经济和生态资源。按照我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大数据粗略估算,我国的栎类资源平均每公顷立木蓄积是70m3德国是305m3。从生长量看,我国一般每公顷每年1m3,而德国每公顷每年6m3,这里没有对立木价值量做对比。我国现有的栎类经营如果达到了德国的水平,我国的栎类总蓄积就会由12.81亿m3增加到50.996亿m3

云南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有丰富的栎类树种及森林分布。以壳斗科树种为例,云南省壳斗科植物共有7属165种,占全国总种数的50%(李文政,1989);且多数物种属于云南各生态区域的地带性植被或山地垂直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物种。根据云南省第四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结果,云南省栎类林分布面积达到448.57×104hm²,其中常绿栎类达到445.52×104hm²;根据此次生物量和碳储量计算结果,常绿栎类林总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达到54373.05×104t和26988.45×104t,分别占森林总生物量和碳储量的26.66%和26.52%,其生物量和碳储量总量均为各优势树种或树种组林分最高;单位面积生物量和碳储量122.09t/hm²和60.60t/hm²,也仅低于云南高海拔分布的云杉林和冷杉林。因此,加强对栎类林的保护对于稳定云南省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由于目前有大量的栎类林以矮林的形式存在,以适宜的抚育经营措施提升其林分质量对于提升云南省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意义重大。

7.1.3.4 加强林下植被恢复及经营管理

通过计算,云南省林下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不含枯落物层)到10894.24×104t和4721.41×104t,占到森林总生物量和碳储量(不含土壤碳储量)的5.34%和4.64%。尤其是在很多经济林下木层的生物量和碳储量极低,而云南省的森林生物多样性水平较高,尤其是南部森林生态系统中,林分结构较为复杂。因此,进一步提升林下的生物量多样性水平,增加林下植被的盖度和生物量及碳储量比例,对于提升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在今后的森林经营活动中,除关注上层林木外,还需采用适宜的林下植被恢复技术,尤其在经济林林下,可以搭配种植一些灌木物种和草本植物,从而构建乔灌草相搭配的森林群落垂直结构,并强化林下植被的管理,提升森林总生物量和碳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