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民工报道模式变革:从乡巴佬到新市民

农民工报道模式变革:从乡巴佬到新市民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从2005年开始,“新市民”的称呼开始出现,无锡、昆山、西安等一些地方政府采用实际行动使农民工获得了城市居民的身份,西安雁塔区甚至直接从政府文件、领导讲话中取消了“外来工”、“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等称谓。与从前将农民工视作与城市格格不入的外来者相比,“新市民”的话语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体现了社会对农民工融入城市这一大趋势的认同。但是一个“新”字依然表明农民工完全融入城市的困难。

农民工报道模式变革:从乡巴佬到新市民

广义上的农民工共分为两类:一种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就近就地转移到乡镇二、三产业中的农民工;一种是“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完全脱离原先社会关系和往来,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第一种情境下的农民工实际上并没有对现存社会秩序带来明显改变,因此很少为人所关注。并且由于绝大多数媒体集中在城市,主要的也是关注于后者,因而媒体中呈现的农民工形象多指向后面一类。

由于中国的户籍制度以及由户籍制度所产生的权利、权利等一系列制度法律和资源分配的社会分配,农民工作为横跨农村和城市的特定群体,使得在其权利实现过程中争议不断,实际上反应的本质上也是制度的问题。随着农民工数量的增多,对城市的影响日记加大,特别是很多农民工进入城市的高层社会,使得媒介和社会开始关注,其态度也从抵制到接纳。(www.xing528.com)

改革开放开始的早期时间里,媒体话语中有时也有很多表现出对农民工进城的认同,但主要是从经济建设和生产力的提升等视角上来给予肯定,对农民工这一新群体更多的关注仍然是如何分析这类群体的不足和缺陷,即便是带有认同语气的对策探讨也主要是把将农民工当成充满不确定性风险的“外来者”看待,更不用提直接的“治理”与“清退”了。这期间,媒介话语仍然是站在城市立场上,冷漠和谨慎地看到进入城市的“他者”群体。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规模庞大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理解和认识的深化,以及农民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观点,农民工被纳入城市成为城市正式居民的提议并屡见于报端,媒介新闻报道中很快便出现了很多让农民工从根本上融入城市的论题。如2005年《人民日报》便通过专家匿名发表一篇社论,倡议解决已经在城市停留、生活多年的农民工,在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中已经显得很迫切。与此同时,从2005年开始,“新市民”的称呼开始出现,无锡、昆山、西安等一些地方政府采用实际行动使农民工获得了城市居民的身份,西安雁塔区甚至直接从政府文件、领导讲话中取消了“外来工”、“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等称谓。与从前将农民工视作与城市格格不入的外来者相比,“新市民”的话语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体现了社会对农民工融入城市这一大趋势的认同。但是一个“新”字依然表明农民工完全融入城市的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