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以后,我国媒介在对农民工的报道中开始尊重农民工,逐渐凸显农民工的主动性。农民工的媒介形象建构经历了从弱势群体到新产业工人的过程,农民工由初始期的“盲流”到成熟期的受害者,再到2002年以后的积极进取者,显示了社会对媒介的逐渐接受过程,也呈现出媒介排斥的逐步消解过程。
2002年以后,媒介报道将农民工定位于弱势群体和产业工人,即“我们”群体。随着媒介报道定位的变化,在对农民工的称谓上,开始启用“产业工人”等中性称呼。报道的角度已经转移到农民工那里,主要报道内容集中于对农民工权益的保障,包括工资、就业管理和服务、子女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在报道这些内容时,媒介一方面报道政府及社会对于农民工的关爱和支持,另一方面报道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具体报道时,不单是媒介态度由忽略、歧视到同情、支持以及公平对待转化,而且深入挖掘造成农民工不公正待遇的根本原因,矛头直指体制本身。该时期一些重要的媒介事件不但成为我国媒介发展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而且对于国家有关农民工政策的出台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农民工苯中毒事件引发了首次全国性农民工权益保护专项检查活动[31]。
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媒介对农民工的负面报道开始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对农民工人性的尊重,这些表现都显示了对农民工的媒介排斥慢慢消解的良性发展态势。
【注释】
[1]http://www.chinanews.com/gn/2010/12-30/2757105.shtml.
[2]张玉洪.前不见古人的波澜壮阔:2003年中国网络事件述评.http://www.usc.cuhk.Edu.hk/wk.Wzdetails.asp?.
[3]梅潇,王丽.网络公众自我议程设置.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7(2):20.
[4]李异平.论媒体维护农民权益的多元化意义:以《南方周末》为例.http://www.Chinareform.Org.cn/cgi-bin/BBS_Read_new.asp?Topic_ID=3091.
[5]“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最初是由周为民、卢中原牵头的“社会公平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提出来的,其主报告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通向繁荣的权衡”为题发表于《经济研究》1986年第2期。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使用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十五大坚持了这个提法。
[6]刘国光.把“效率优先”放到该讲的地方去.经济参考报,2005-10-15.
[7]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9/19/content_1995366.htm.
[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0/18/content_3640318.htm.
[9]吴金勇、商思林.重思改革.商务周刊,2005(22);仲伟志.2005中国改革交锋录.经济观察报,2005-10-10;赵瀚之.改革年演变成为质疑改革年:2005进进退退话改革.赢周刊,2005-12-12.
[10]叫响“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人民日报,2006-01-06.
[11]全国总工会安排专项资金4500万元向农民工送温暖.人民日报,2006-01-16.
[12]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人民日报,2006-01-19.② 让农民工变为新市民.人民日报,2005-03-30.
[13]羊城晚报,2006-09-06.
[14]据文件显示,这7项收费包括暂住费、暂住人口管理费、计划生育管理费、城市增容费、劳动调解费、外地务工经商人员管理服务费和外地建筑企业管理费等。(www.xing528.com)
[15]谁也离不开谁.人民日报,2004-02-12,第9版.
[16]不要歧视农民工.人民日报,2002-05-24,第5版.
[17]畅言录:善待进城务工农民.人民日报,2002-03-09,第6版.
[18]孙杰,黄豁.总理为农民追工钱.新华网重庆2003-10-27日电.
[19]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载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编《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0]沈阳首家农民工工会成立.人民日报,2004-07-27.
[21]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新华网,2006-03-27.
[22]2006—农民工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新华社,2007-01-25.
[23]2006年我国推进农民工工作关爱农民工共谱和谐曲.人民日报,2007-01-25.
[24]让农民工享受市民待遇.人民日报,2005-04-11,第4版
[25]黄晓钟.中国媒介话语秩序的重构.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7(8).
[26][德]哈贝马斯.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2.
[27]公共新闻.中国社会新闻的第二次革命——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节目的新探索.人民网,2004-10-14.
[28][德]哈贝马斯.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
[29][德]哈贝马斯.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
[30]马端山.网络社会视域中的草根话语诉求.法制与社会,2010:10.
[3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民工权益保护专项检查活动的紧急通知.劳社厅发明电(2002)5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