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入,我国媒介从“党国同构”的纯粹政治权力中脱离出来,其政治功能有所弱化,信息传播职能和经济属性开始凸显。
媒介在发挥舆论引导、信息服务、经济功能和教化功能的同时,开始对政府进行监督,在推动社会民主与文明进程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我国新闻政策从以严控为主的单一政治职能时期向以放松管制为主的多种职能合作时期转变。主要的新闻政策集中于以下三方面:
(1)市场体制的引入
这一时期,媒介既是“事业”单位,又要企业化管理,一方面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创造经济效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级新闻单位也纷纷引进竞争机制,就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管理制度等进行改革,并且开始组建大型媒介集团。1996年2月,中国大陆首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1999年6月,全国成立了第一家广播电视集团,即无锡广播电视集团。1999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信息产业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意见的通知》,规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建包括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在内的广播电视集团”。200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推进集团化建设,把集团做大做强。在现有试点基础上,组建若干大型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发行集团、广电集团”。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的组建,突显了新闻媒体的产业化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新闻改革取得成效的一个显著特征。
(2)媒体产业改革的深化
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之后开展的国家机构改革中,原来的广播电影电视部撤消,并被纳入信息产业部,大众传播的产业性质进一步明确。产业改革的主要标志是集团化建设。因而,媒体产业改革的集团化方向是大方向,是应对国际媒体挑战,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力量的重大举措。(www.xing528.com)
(3)舆论引导的重视和舆论监督的加强
199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自觉遵守宣传纪律。意见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新闻阅评制度、新闻调研制度、新闻通气会制度、形势报告会制度、新闻发布会制度、谈话制度。1996年9月,江泽民视察人民日报时,提出了舆论导向“祸福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成为新闻工作的头等大事。
90年代中期以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越来越大:一是许多电台、电视台开设了专门节目,报纸开辟专栏,加强舆论监督,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其三分之一的节目内容是批评报道,积极推进各级政府工作;二是各种大案要案、贪污腐败事件、特大事故、灾情的报道更为迅速、及时,如成克杰案、胡长青案、厦门走私案等都在媒体上得到公开、深入的报道,不仅使社会公众享有更充分的知情权,也敦促社会和政府完善机制。
综上所述,我国1992年以后的新闻政策呈现以下特点:新闻宣传在政治上必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正确发挥新闻舆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导向作用;增强新闻宣传的党性,遵守新闻宣传纪律;新闻报道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讲求和提高新闻时效;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积极搞好批评报道;坚持新闻改革;新闻媒体要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力求两者的统一等。
在以上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的媒介在履行宣传职能的同时,一方面开始进行产业化经营,追求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开始监督政府,反映人民呼声。媒介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开始增强,表现在信息传播模式上,信息呈现一种双向流动的特点,媒介在接受政府信息的同时也对政府信息进行反馈,媒介在对受众传递大量信息的同时也接受受众的反馈。这样的传播特点,一方面利于政府的政策传达,另一方面也为民意的表达创立了有效渠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