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媒介的功能之一就是建构,通过媒介所呈现的事实来影响人们对于客观世界上的认知。对于农民工而言,大众媒介对农民工的认识,对农民工议题的关注程度以及大众媒介对农民工媒介形象的塑造都影响着社会公众对于农民工的认知,也影响着农民工群体的自我认知,甚至成为行动的范本。因此,大众媒介在引导社会正确认知农民工群体方面具有举足轻重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由于农民工群体的消费能力不足、社会地位低下,媒介对其的关注一直不多,导致了该群体的边缘化。随着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出台,“三农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媒介对农民工的报道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在:媒介对农民工的报道数量从少到多,逐年增加;对农民工的认识由最初的排斥发展到今天的关爱和支持;对农民工的报道视角由单一向全面发展;媒介报道用语由一元国家话语主导转变为多元话语并存。尤其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大众媒介在建设和谐社会中作为国家民主法治的推动者、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者、安定有序氛围的营造者,应当肩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为其提供平等的意见交流平台,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出台,把农民工问题作为关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来对待,标志着我国农民工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面对社会转型的加快以及农民工群体的发展壮大,大众媒介是否以一种客观的报道方式来呈现农民工的生存与现状,是否能够与国家政策和农民工问题同步来设置报道议程,是否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推动了农民工公正待遇的实现,这些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然而,当前无论是传媒业界还是新闻传播学界,对于农村的关注都不是太多。大量调查数据的研究与分析表明我国媒介传播中“重城市,轻农村”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报纸媒体方面,据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统计,我国目前涉农类报纸大约仅有30家;广播电视方面的情况也不容乐观,1997年对全国电视观众进行抽样调查时,农村观众人数就已经占到了总数的75.9%(当年全国电视观众总数为10.94亿人),这一数据充分证明农民在电视观众中占有很大的份额。3年后,黄鸣刚却不得不指出:“中国的电视市场日益扩大,但是农村电视节目所占有的份额却在缩小,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多数电视台的农村节目比例都在相对下降。2003年6月在央视推行的’末位淘汰制’使得12个频道的10个栏目从电视消失,其中《农业新闻》这个少有的为9亿农民服务的节目也包含其中。在唯收视率是图的现在,农民这个最大的群体却正在失去他们的表达场域”[32]。张振华也指出:到2003年底,我国共开办广播节目1800多套、电视节目2200多套,但开办专业对农频道的电视台只有吉林、山东两家,广播也只有陕西、山东两家。在省级电视台中,只有大约十五六家开办了农村专栏,与368家注册的各种电视媒介相比,开办率仅有4%[33]。这些数据印证了方晓红的结论:“农村受众是信息传播领域的弱势群体,农村受众在信息资源的享受和利用方面、接收工具的拥有量方面、媒介消费时间方面、接受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方面、表达意见的自我意识方面,均明显弱于城市受众,这是当前我国农村传播所面临的现状。”[34]
维护公平正义本是媒体公信力的基本要求,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它代表全社会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以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已任,这也是新闻传媒的基本属性。因此,媒介本应扮演农村社会公正的推行者,报道农民的疾苦、展现农业的发展,为农民工的不公正待遇呼吁,促进公正政策的实施,从而推进农村公平正义的实现。然而,目前媒体一方面追求国际性,推销西方的时尚、文化和生活方式,按照国际标准和口味生产媒介产品,自觉充当国际讯息传播者的角色。另一方面追求商业性,受众被当作收视率上的数字卖给广告商,媒介成了追逐利益的盈利者。媒介角色发生了严重错位,不仅不重视农民,反而造成了媒介歧视和媒介排斥。为什么会这样?媒介究竟该如何做?尤其是作为主流媒体或官方媒体在对农民工群体这30多年的报道与传播功在何方?过又在哪里?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注释】
[1]赵颖.农民工寻梦城市.政府法制,2009(1).
[2]郑功成.对农民工问题的基本判断.中国劳动,2006(8):11.
[3]宛月琴.生存·发展·融入.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4]宛月琴.生存·发展·融入.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5]李英杰.农民工劳动权的法律保护探析.中共中央党校硕士论文,2006.
[6]徐建伟.观念适应性转型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贵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
[7]宛月琴.生存·发展·融入.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8]李英杰.农民工劳动权的法律保护探析.中共中央党校硕士论文,2006.
[9]时艳钗.大众传媒视野下的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10]时艳钗.大众传媒视野下的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11]时艳钗.大众传媒视野下的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12]《我国农民工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研究》课题组(韩俊、汪志洪、崔传义、何宇鹏).中国农民工问题总体趋势:观测“十二五”.改革,2010.
[13]《我国农民工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研究》课题组(韩俊、汪志洪、崔传义、何宇鹏).中国农民工问题总体趋势:观测“十二五”.改革,2010.
[14]《我国农民工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研究》课题组(韩俊、汪志洪、崔传义、何宇鹏).中国农民工问题总体趋势:观测“十二五”.改革,2010.
[15]韩俊,崔传义,金三林.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流动和就业的主要特点.发展研究,2009(4).(www.xing528.com)
[16]韩俊,崔传义,金三林.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流动和就业的主要特点.发展研究,2009(4).
[17]韩俊,崔传义,金三林.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流动和就业的主要特点.发展研究,2009(4).
[18]韩俊,崔传义,金三林.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流动和就业的主要特点.发展研究,2009(4).
[19]韩俊,崔传义,金三林.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流动和就业的主要特点.发展研究,2009(4).
[20]《我国农民工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研究》课题组(韩俊、汪志洪、崔传义、何宇鹏).中国农民工问题总体趋势:观测“十二五”.改革,2010.
[21]《我国农民工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研究》课题组(韩俊、汪志洪、崔传义、何宇鹏).中国农民工问题总体趋势:观测“十二五”.改革,2010.
[22]《我国农民工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研究》课题组(韩俊、汪志洪、崔传义、何宇鹏).中国农民工问题总体趋势:观测“十二五”.改革,2010.
[23]《我国农民工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研究》课题组(韩俊、汪志洪、崔传义、何宇鹏).中国农民工问题总体趋势:观测“十二五”.改革,2010.
[24]《我国农民工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研究》课题组(韩俊、汪志洪、崔传义、何宇鹏).中国农民工问题总体趋势:观测“十二五”.改革,2010.
[25]《我国农民工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研究》课题组(韩俊、汪志洪、崔传义、何宇鹏).中国农民工问题总体趋势:观测“十二五”.改革,2010.
[26]孙自法,胡鞍钢:中国存在“四农”问题,农民工是核心.发展,2005(4):21.
[27]刘小年,农民工政策的阶段新论——兼与胡鞍钢教授商榷.探索与争鸣,2006(3):10~12.
[28]宋宏远、黄华波、刘光明,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问题分析,管理世界,2002(5):55~65.
[29]闫志刚.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社会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0][美]保罗·A·萨巴蒂尔编.彭宗超,钟开斌等译.政策过程理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5.
[31]闫志刚.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社会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2]黄鸣刚.经济因素还是文化差异——对农电视节目稀缺现象的深层思考.当代传播,2005(2):27.
[33]张振华.对农电视节目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3):29.
[34]方晓红.加强农村传播服务农村发展新闻记者.新闻记者,2002(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