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民工政策:社会公正视域下的变迁

农民工政策:社会公正视域下的变迁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上述政策文本资料的初步整理分析,我们发现:农民工的政策议题一直在发展变化中。因此,对农民工的政策在不同时期内有着不同的政府管理重点。政府对农民工政策议题的变化是从“限制”、“有效控制”到“引导”、“支持”、“服务”过渡的,虽然在有些时期中存在一些波动反复,但政策话语和政策议题的总体趋势是积极的、渐趋公正的。

农民工政策:社会公正视域下的变迁

(一)民工政策的重要拐点

我们以《中国法律法规全文库》作为检索库,限定1980~2010年为检索时间,以“民工”、“农民工”“农民流动”相关政策词语作为检索词,采取标题检索的方式,一共收集到法规规章268项(国家级法规56项,地方性法规212项)(重要政策见附录3)。通过对52项国家法规文本的分析,可以发现5个关键性年份,即1981年、1984年、1989年、1994年以及2002年。这5个关键年份中所发布的文件对农民工的流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具体如下:

198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做工和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通知》,该文件将农民工界定为“计划外用工”并予以清退,该类法规一直延续到1993年企业获得用人自主权而失效。

1984年:劳动人事部和城乡建设环保部发布《国营建筑企业招用农民合同制工人和使用农村建筑队暂行办法》。自此,农民工的身份变为“农民合同制工人”,取得了进城务工的合法身份,该办法于199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所取代。

1989年:民政部、公安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控制民工盲目外流的通知》,农民工作为“盲流”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将之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进行管理,一直到1993年底,民工“盲流”问题均未上升到制度化管理层面。

1994年:劳动部发布《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各地政府也制定了本地外来人员务工管理办法,从此以后外来民工的流动就业管理成为社会主要议题,一直到2002年有关不合理的限制措施才被取消。

2002年:劳动部、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开展民工权益保护专项监察活动的紧急通知》,这表明农民工权益问题已被国家纳入制度化的解决通道中,该议题至今仍是政府关注的重要议题。

(二)农民工政策议题的变化(www.xing528.com)

根据上文所述,我们对在《中国法律法规全文库》中检索获得的268项法规按照5个关键年份作为时间分期标志来分析议题变化,检索结果归纳分析如下:

表1-1 有关农民工政策文件时间分布情况

注:1.表格数字不加括号的为国家法规数。加括号的为相应的地方法规数。
2.检索词中加括号的,表示对该检索词进行了二次检索。
3.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不包括在流动人口管理检索项中。
4.民工标题检索词,全部包含了“农民工”检索项目。
5.部分维度和数据来源参考了闫志刚(2010)的著作《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社会问题研究》[29]

通过对上述政策文本资料的初步整理分析,我们发现:

(1)农民工的政策议题一直在发展变化中。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其认识也是一个从不理解到理解、支持的过程。因此,对农民工的政策在不同时期内有着不同的政府管理重点。政府对农民工政策议题的变化是从“限制”、“有效控制”到“引导”、“支持”、“服务”过渡的,虽然在有些时期中存在一些波动反复,但政策话语和政策议题的总体趋势是积极的、渐趋公正的。

(2)农民工的政策话语也一直在发展变化。对于向城市流动的农民,在时代进程的不同时期,其政策话语也一直在变化。从不同时期对此群体的政策话语指称和描述来看,依次经历了“农村劳动力”、“计划外用工”,到“盲流”、“流动人口”、“外来人口”、“三无人员”、“暂住人口”,最终到新世纪的“新市民”、“新产业工人”的界定,不同时期的政策用语基本表达或者说建构了社会对农民工的认识,其过程经历了从歧视、厌弃到接纳、认同和赞许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