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民工社会贡献与价值:传媒模式变革

农民工社会贡献与价值:传媒模式变革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民工是中国特定环境下的特殊群体,符合特定中国国情的需要。(二)农民工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从本质上说,农民工的城乡流动,以及对此的协调和管理,最终推动着城乡之间各种分歧、制度差异、行为方式的统一和协调,有助于城乡之间加深了解,促进认识,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五)农民工也是推动我国人民民主和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规模已经形成了井喷。

农民工社会贡献与价值:传媒模式变革

农民工是中国特定环境下的特殊群体,符合特定中国国情的需要。在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城市发展中,大量的农民农忙时在乡村服务于农业,在农闲时进入城市,为萌芽初期的中国工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从而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在农村、乡镇和城市之间自然流动、自动调节和配置,从而既解决了农村多于人口、多于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为现代中国工业建设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正是农民工这一群体,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四个现代化以及新农村建设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做出卓越贡献。

(一)农民外出务工成为实现社会资源和劳动力资本在城乡间循环流动、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高效率形式。基于农民工流动所形成的城乡经济循环,具有“劳动力和资金双向循环流动”的特点,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工业经济和现代企业的发展,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新鲜的思路。大量的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学会技术、手艺以后,回家回乡召集人马自行开工创业,从而为农村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有调查数据表明,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占的比重,1997年仅为25%,2004年达到34%,2006年增长到38.3%。农民工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成为农民和农村收入的重要来源,也为农民勤劳致富和脱贫创业的重要途径。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学习了先进的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回家后自行组织手工业农产品加工厂,促进了农村农产品的销售和深加工,也为农村形成自身特色经济打下了良好基础。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工打工带回来的资金是当地最主要的建设资金来源,正是大量的农民工打工工资资金的汇回汇入,从而为当地农村积累了大量资金,极大推动着当地乡镇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农民工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农民工在传统体制之外开辟了一条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生产要素流动的新通道,为城市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低成本劳动力,满足了工业化进程加快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民工的大量进入,填补了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业和服务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岗位空缺,使城市、特别是东部地区城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较强的竞争力。这不仅为东部地区吸引外资和发展出口创造了条件,也为其把握机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使我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加工厂”。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是我国保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据有关统计,农民工已经达到我国工人总数的2/3以上,占据了我国建筑业劳动力的90%,煤矿采掘业的80%,纺织服装业的60%,以及城市一般服务业的50%。农民工不仅已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促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力量[20]

(三)农民外出务工成为社会发展和改革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农民工跨地区流动意味着劳动力的市场化配置,这正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通过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农民工形成了一定的流动规律,符合资源配置和劳动力最有效配置的原则。通过农民工的流动,不同地区的农民工和政府部门之间彼此交互,并推动政府办事风格、政府职能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发展,使得政府的职能也逐渐从管理者转向于服务者,这对于现代政府职能改革来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本质上说,农民工的城乡流动,以及对此的协调和管理,最终推动着城乡之间各种分歧、制度差异、行为方式的统一和协调,有助于城乡之间加深了解,促进认识,从而促进社会和谐。(www.xing528.com)

(四)农民工是我国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精神物质财富均衡进步的重要要素。全面建立小康社会,难点不在城市,而主要在农村。农民要富裕,相当一部分需要通过务工或其他途径走出农村、脱离土地。只有把城市和乡村的发展统筹兼顾、把城市居民和农民的共同富裕全盘考虑、把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机结合,才能创造相对公平的发展机会,形成相对平衡的城乡发展格局。农民工的产生,有效弥补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资金和技术上的不足,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据世界银行(l997)估计,在1978~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个百分点中,劳动力跨部门转移贡献了1.5个百分点。从农村走向城市、寻求新的发展机遇的农民工,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群体,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21]

(五)农民工也是推动我国人民民主和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阶层的不断破裂和重组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而社会结构的变动则往往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在和平时代里,社会结构的变动往往代表某些社会阶层的努力和奋斗。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农村社会基本上算是“超稳定结构”。农民阶层主要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里,除了考学、入伍以及出外务工之外,农村阶层基本不与外界有所交集。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规模已经形成了井喷。大量的农民工在城乡之间不断迁徙来往,这种往来,极大地沟通着城市和固守乡下的农民工,使得当地农村居民的视野也开始与外界有更多交集。可以这样说,大量的农民工在城乡之间的务工、务农的迁徙往来,有利于其群体成员向更高的社会阶层流动,从而推动整个社会阶层向上发展,也就提升了群体的素质。无疑,农民工的流动能够提供农民工和农民整体素质,加强城乡之间全方位的交往,促进以前的小农、封闭的、割裂的乡村逐渐向城乡一体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