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面部方面起主导作用的不仅有SPI,其他几家大公司自然也不甘落后,尤其是ILM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制作的多比,虽然它不是人类,但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其他公司例如Digital Domain也开始步入数字面部的研发之路,并服务于大卫·芬奇的影片。
《本杰明·巴顿奇事》是无法在2008年之前拍出来的,但是相关测试却在芬奇2007年的影片《十二宫》拍摄之前就已经进行了。事实上DD在2004年进行了一次关键性测试,并在2007年为芬奇执导的美国爆米花品牌Orville Rendenbacher的电视广告制作了数字角色。《本杰明·巴顿奇事》的主要拍摄工作正是从那时候开始的(还不到2006年)。
这些在2004年为芬奇所做的测试中有一个是与ICT一起做的,是对本杰明·巴顿的早期测试,他们想看看能不能把布拉德·皮特的表演捕捉下来,同时把面部除了眼睛之外的地方替换掉。由于眼睛对于表演来说至关重要,因此芬奇想知道,在数字头部上使用实拍的眼睛会不会是一项了不起的改进。
在大卫·芬奇和DD人员到访ICT的Light Stage系统后,Debevec建议搭建一个“光墙”,有效地创建一个环绕式电视墙,可以对皮特的眼睛进行正确的打光。下图是原始的设计稿。
图6.1.7
图6.1.8
虽然竞标团队没有做出Debevec设计的东西,但是他们用BACRO提供的显示屏制作了一块平板,用来测试Debevec的设想是否可靠。“我问BACRO要了他们的一个系统中的一部分面板,与我的研究生Andreas Wenger(曾为Light Stage 3工作过)一起使用Maya来测试我们的方案,我们使用了一部分格雷斯大教堂的光球图像,但是DD最终选择用全数字化方案制作本杰明的脸。”Paul Debevec回忆道。
图6.1.9(www.xing528.com)
图6.1.10
在2001年初,Debevec领导了Light Stage 3的研发,这是一个球形经纬线结构的金属球,以RGB彩色LED灯环绕着演员,根据真实场景或虚拟渲染场景的全方位的光学测量数据来重建光照。“我在Siggraph 2002的论文演示中介绍了Light Stage 4的设计,是一个更大的光线重建系统,可以容纳摄影机运动控制系统,并在独立的龙门轨道上用高亮度的传统灯光来模拟太阳,这是因为LED灯无法达到聚光灯的亮度。”
这个想法后来被《地心引力》的团队实现了,他们解决了失重效果的制作难题,并开发了结合机械臂摄影系统的Light Box。
图6.1.11
图6.1.12
在2009年12月,ICT和Digital Domain再一次使用Light Stage 3的彩色LED为芬奇的《社交网络》做了一次测试,以便为Armie Hammer的镜头重建光照。这项工作最终为圣莫妮卡的Lola团队赢得了特效奖。
这次的想法是用RED 4K摄影机在片场拍摄演员,然后在Light Stage中拍摄各种光照条件下的面部,这样的话,画面合成过后演员的光照就会很自然,并且与背景保持同步,从而在皮划艇上并列出现(分饰两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