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朝后期:辽、夏兴亡,契丹兴起

唐朝后期:辽、夏兴亡,契丹兴起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后期,回纥衰亡,中原战乱不休,契丹乘机兴起,成为漠北的强大势力。八部大人又共推其中一人为可汗,作为最高首领。与此同时,契丹把俘虏的大量奚族、其他族人当作奴隶。唐初,党项酋长拓跋赤辞率众归附,唐太宗赐其李姓。唐后期,党项族受到吐蕃的压迫,逐步移入今陕甘宁边境。杨氏统治“贪虐无道”,于是爆发了以白族段思平为首的广大奴隶、农奴和部落百姓联合的大起义。境内已出现定期的商业贸易市场。

唐朝后期:辽、夏兴亡,契丹兴起

1.契丹社会的发展

契丹族是鲜卑族的分支,在4世纪前期已见于历史记载。唐太宗时,契丹归附唐朝,唐在其地设松漠都督府。

武则天时开始,契丹逐渐强盛,但受到突厥和回纥的压制。唐后期,回纥衰亡,中原战乱不休,契丹乘机兴起,成为漠北的强大势力。

长期以来,契丹分为很多部落,其中主要有八部,各部的酋长叫做“大人”。八部大人又共推其中一人为可汗,作为最高首领。另外,还有一个负责军事的首领,称为“夷离堇”,他和可汗成为二头首长。这是原始氏族社会的一种独特产物。

唐末,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契丹贵族也乘机南下俘掠人口,因此,契丹境内的汉人越来越多。这些汉人带去了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与此同时,契丹把俘虏的大量奚族、其他族人当作奴隶。随着氏族首领财富和奴隶的不断增加,形成了显贵家庭和特权阶级,部落内贫富差别及对立逐渐显露。

2.党项的崛起

党项族羌族的一支。唐初,党项酋长拓跋赤辞率众归附,唐太宗赐其李姓。唐后期,党项族受到吐蕃的压迫,逐步移入今陕甘宁边境。居住夏州(陕西靖边县北)的部落称平夏部。

唐末,平夏部酋长拓跋思恭带领军队参加镇压黄巢起义军,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进爵夏国公,复赐李姓,据有夏、银(陕西米脂西北)、绥(陕西绥德)、宥(陕西靖边东)、静(陕西米脂西)五洲。五代时,各朝都默认党项李氏对这一地区的统治,直到北宋初年仍保持这种状态。(www.xing528.com)

8世纪中叶,党项族已经进入氏族公社末期。平时各部不相往来,遇有战事才聚集起来。宋太祖时,党项李氏曾经入贡。太宗、真宗时,党项酋长李继迁时叛时降,并和辽朝结成犄角之势,共同对付宋朝。1002年(咸平五年),李继迁攻下灵州(甘肃灵武),改称西平府,次年迁都于此。

1003年,李继迁死,子德明继位。德明鉴于对宋长期战争,内部力量不足,并为了向西发展,便于1006年与宋议和,此后,对辽朝也照旧维持臣属关系。德明在位期间,先后向西攻占了回纥的甘州(甘肃张掖)和凉州(甘肃武威)。

1032年(明道元年),德明死,子元昊即位,继续向西用兵,又攻占瓜州(甘肃安西)、沙州(甘肃敦煌)、肃州(甘肃酒泉)。这时,党项族的领土已东尽黄河,西界玉门(敦煌县西),南接萧关(宁夏固原县西南),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

3.建立“大理”政权

9世纪末,建都在云南大和城(云南大理县南)的南诏,改国名为“大礼”。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灭南诏自立,改国号为“大长和”。927年,权臣杨干贞杀郑氏,灭大长和国,拥立赵善政为王。928年,杨干贞又废赵氏自立,改国号“大义宁”。杨、赵两家都是白族大姓。杨氏统治“贪虐无道”,于是爆发了以白族段思平为首的广大奴隶、农奴和部落百姓联合的大起义。937年,段思平攻入大和城,推翻了大义宁政权,建立了“大理”政权。

大理政权以洱海地区为中心,境内主要居住着白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它承袭了南诏的一切制度,进行封建剥削和统治。

大理统治时期(937年—1253年),农业手工业已相当发达,在兴修水田、开辟梯田、利用山泉灌溉方面都有很多的创造畜牧业有驰名中外的大理战马和绵羊、长鸣鸡等畜产。冶铁、制毡、织绫等手工业也相当发达。大理刀和剑,锋利精美;象皮制造的甲胄,绵羊毛织成的披毯,都是名产,为内地人民所喜爱。境内已出现定期的商业贸易市场。

大理实行和平的对外政策,同四邻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因此社会经济逐渐繁荣,在商业上和北宋王朝以及南海诸国均有密切交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