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末农民大起义:黄巢与王仙芝的联合战斗

唐末农民大起义:黄巢与王仙芝的联合战斗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巢与王仙芝两支农民起义军合到一起,共同作战。农民大起义的烈火迅速燃烧起来。这种平均思想的萌芽对宋代农民起义所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具有直接的影响。

唐末农民大起义:黄巢与王仙芝的联合战斗

1.土地兼并

统治的黑暗和残暴在唐朝后期政治极为腐败的情况下,土地兼并异常激烈。地主官僚的田庄遍布全国,大量农民破产失去土地。所谓:“富者有连阡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两税法实行不久,由于钱重物轻和税额不断增加,农民所受的剥削日益加重。例如:由于钱重物轻,万钱原纳绢三匹,十五年后就必须纳绢六匹,人民的负担加重了一倍。在税额方面,两税法公布后的第三年(建中三年),每千钱加税二百文。而792年(贞元八年),剑南西川观察使韦皋,又奏请加征十分之二。

2.大起义爆发

873年(咸通十四年),关东地区遇到了一场严重旱灾,无数百姓死于饥荒。在这种情况下,唐政府不管农民的死话,仍派大批人员到地方上催交赋税,广大人民被逼得无路可走。当时曹州(山东菏泽县北)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金色虾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它鼓动着人们起来推翻唐王朝的残暴统治。

875年初(乾符元年底),濮州(河南范县南)人王仙芝领导几千人在长垣(河南长垣)起义。他以天补均平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的名义传檄诸道,痛斥唐政府官吏“贪沓,赋重,赏罚不平”,深得人民的拥护。

875年六月,王仙芝打下了濮州和曹州,众至数万。这时,黄巢率领数千人在冤句(山东菏泽县西南)起义,响应王仙芝。

黄巢,曹州冤句人,出身于盐商家庭,与王仙芝同贩私盐。黄巢与王仙芝两支农民起义军合到一起,共同作战。淮南和河南一带的农民也纷纷起来反抗唐统治者,“多者千余人,少者数百人”。农民大起义的烈火迅速燃烧起来。

3.光辉的篇章(www.xing528.com)

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首先,起义军规模空前,人数达到六十多万人,南征北伐,横扫了大半个中国,唐军纷纷溃败,不少州县被攻破,许多官僚被惩处,使唐政府陷于土崩瓦解。唐朝腐朽统治的瓦解,为封建社会的发展减轻了阻力。

其次,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转战各地,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使阶级关系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残存的士族集团“丧亡且尽”。腐朽的士族终于被摧毁,成为历史的陈迹。农民起义军在政治上沉重地打击地主阶级的同时,也扫荡了地主阶级的田宅、财产。所谓“广侵田宅,滥渎货财”。如在诗人韦庄的《秦妇吟》里描写了洛阳附近一个拥有良田数百亩的地主,家产一半被农民军没收,另外的一半被唐军抢掠一空,这个地主只得四处流浪。随着大土地所有制的削弱,自耕农民的增多,土地高度集中和农民大量破产逃亡的状况有了某些缓和;同时,佃客的地位亦有某些改变。这就为五代和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三,农民起义军在战斗过程中,也打击了残暴的藩镇势力。如在880年(广明元年),农民起义军北伐时“所在雄藩,望风瓦解”,为后来的统一减少了某些阻力。

最后,在这次大起义的过程中,王仙芝、黄巢先后以“天补均平大将军”和“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的称号发布檄文,号召广大农民群众起来推翻唐王朝的封建统治。像这样打出“均平”的旗号,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还是第一次。它说明农民斗争已不仅仅是反对封建暴政、徭役、赋税和人身隶属关系,而且逐渐明确了反对豪强兼并,要求平均财富的认识。这种平均思想的萌芽对宋代农民起义所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具有直接的影响。

4.藩镇之争

黄巢起义失败之后,唐王朝名存实亡。史称:“郡将自擅,常赋殆绝,藩镇废置,不自朝廷”,“王室日卑,号令不出国门”。经过这场风暴,唐王朝只剩下一个空壳。藩镇之间经过互相攻战,最后仅剩下十几个。当时势力最强的是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在河南),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在山西),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在陕西凤翔),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在河北北部),镇海节度使钱镠(在浙江),淮南节度副大使杨行密(在江苏扬州),西川节度使王建(在四川成都)。

在这些藩镇中,又以朱全忠和李克用的势力最大。889年(龙纪元年),朱全忠打败了河南最强的藩镇秦宗权之后,“军势益盛”。900年(光化三年),又打败了刘仁恭,控制了河北地区。朱全忠与李克用为了扩大地盘及控制唐帝,连年进行战争,兵连祸结,人民不胜其苦。到902年(天复二年),朱全忠率大军终于打败了李克用的军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