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外交流:林邑、南朝及其他国家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贡献

中外交流:林邑、南朝及其他国家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贡献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林邑与南朝也有密切联系。同一时期,波斯(伊朗)、康居、大宛、大月氏等国的商人、使者也不断到中国来。通过友好往来,大秦等国的石棉布、水银、琉璃、药材和汗血马等输入到中国。他们多是学问僧,对中国同印度等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中外交流:林邑、南朝及其他国家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贡献

1.与朝鲜的交往

在这一时期,朝鲜半岛分为三个国家。北边是高句丽,西边是百济,东边是新罗。这三个国家同中国的南北政权都保持经常性的来往。

南朝的宋、梁政府应百济的请求,曾把一些佛教经义、毛诗博士工匠、画师等赠给百济。由于互相往来密切,中国的五经、三史、《三国志》、《晋阳秋》等书籍以及医药、历法等相继传入朝鲜。朝鲜的语言吸收了不少汉语词汇,很多人能用汉文写作。与此同时,朝鲜人创造的乐曲和新罗的一些乐器也传进中国。越南等国与中国的联系中国同东南亚各国的关系一直很密切。

孙吴时期,曾派遣中郎康泰和宣化从事朱应出使林邑(越南南部)、扶南(柬埔寨)等国。康泰著《外国传》,康泰著《扶南传》,记叙了这些国家的情况。这些国家向往中国文明,不断派遣使者到中国来。据记载,这时期,扶南遣使来中国就有三十多次。

这时,越南与中国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越南的交趾是中国和西方、南海诸国商使往来常经之路。林邑与南朝也有密切联系。经过长期往来,中国的制酒、养蚕术传到老挝。中国的灌溉用水车建筑、造纸、纺织等技术传到越南,并开始推广。越南的琉璃制造技术,这时也传入中国,使中国的玻璃制造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

2.与大秦等国的交流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秦(罗马帝国)除了通过“丝路”与中国北方保持联系外,还通过海路与南中国交往。(www.xing528.com)

226年(吴黄龙五年),大秦商人秦伦来到建业,受到了孙权的接见。西晋初,大秦又派使者来中国。同一时期,波斯(伊朗)、康居、大宛、大月氏等国的商人、使者也不断到中国来。

455年(北魏太安元年),波斯萨珊王朝遣使来华。此后直到西魏,信使往来不断。通过友好往来,大秦等国的石棉布、水银、琉璃、药材和汗血马等输入到中国。中国的丝绸、铜器等输出到大秦、波斯等国。6世纪末,中国的养蚕术通过波斯也传入大秦。

3.与印度等地的交往

三国以后,由于海上交通的开辟,中国同南亚各国的联系加强了。佛教在中国传播以后,僧侣们的往来经常不断。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印度等国僧侣来中国传教、译经的有七十多人。中国僧侣在印度等国取经的近九十人。他们多是学问僧,对中国同印度等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其中贡献较大的是中国名僧法显

399年(隆安三年),法显从后秦京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越葱岭,经过今阿富汗到达了印度。他游历了印度各地,到达释迦牟尼诞生地迦维罗卫城(尼泊尔境内),在回国途中又到过狮子国(斯里兰卡)和耶婆提国(印尼的苏门答腊)。法显西行取经前后经历了十四年。回国后,他翻译了带回的大量佛经。又著《佛国记》(《法显传》),记述了古代中亚、印度、南海诸国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他对促进中国同印度、尼泊尔等国的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