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育管理信息系统:运动队管理

体育管理信息系统:运动队管理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第四条规定:体育教练员的基本职责是完成训练教学任务;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全面关心运动员的成长,做好运动队的管理工作;参加规定的进修、学习。

体育管理信息系统:运动队管理

运动队由不同的人员组合而成,主要包括领队、教练员、运动员,以及队医、科研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等。其中,运动队最基本的人员就是教练员与运动员,其他成员依运动队的规模及所具备的条件而设。

(一)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

1.设立运动队的训练目标

科学的预测和决策,制定不同发展时期的目标和计划,并且为实现这些目标和计划奠定良好的认识基础。

2.组织制定并实施训练计划

运动成绩目标确定后,需要由教练员,运动员及科研人员等有关人员提出达到这一目标的训练计划,而科学的组织实施计划,保证训练计划顺利实施是运动队管理的重要工作。实施训练计划过程中,将会遇到许多非训练的问题,均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逐一解决。

3.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不断完善队伍内部的管理机制,合理地组织、分配和使用人力、财力、物力,充分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协调全队的各项工作,并为完成这些工作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4.调动各方面的积极素质

全面系统地运用管理机制的各种方法、技术和手段,合理有效地发挥每位工作人员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各项工作能高效率顺利进行。激发运动队所有人员的积极性是运动队管理的关键工作,必须在管理过程中强调管理对象的自觉性,激发他们自我实现的精神。

5.促使新的科技成果运用于训练实践

积极运用各项科技新成果,使之与运动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

6.处理好运动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与运动队外部环境有极大的关系。外部影响往往在运动队内部产生相应的反响,处理不当则将严重影响运动队的正常工作,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影响更为强烈。因此,运动队管理工作中必须认真处理好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

(二)教练员的管理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直接组织者和设计者,同时也是运动员的教育者和指导者。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是加强运动训练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竞技体育教练员职务名称为三级教练、二级教练,一级教练、高级教练、国家级教练。三级、二级教练为初级职务,一级教练为中级职务,高级、国家级教练为高级职务。

1.教练员在运动队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教练员是运动队管理工作的重要决策者。运动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训练,而教练是训练过程的主要设计者,是训练的主要组织者,也是训练管理工作的重要决策者。教练员对训练工作的发展方向、某一阶段内的工作内容和完成总任务的具体对象都应提出方案,并与领队等运动队中的其他成员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带领运动队完成好训练任务。

(2)教练员是运动队管理链中的信息沟通者。教练员在运动队中对训练工作最具有发言权。因此,他应该时刻掌握本项目运动训练发展的最新动态和与本运动队有关的其他运动队的信息,并及时向领队和管理人员通报信息。教练员平时与运动员接触时间最长,最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生活和思想情况。因此,教练员应及时、全面地向领队等管理人员提供运动员的情况,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组织全队的管理工作。

(3)教练员是运动队人际关系的协调者。运动队要完成训练工作任务,取得优异的成绩的关键在于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由于种种原因,运动员之间会产生许多矛盾。在执行运动队制定的许多规章制度时,队内的各种成员之间也可能产生一些矛盾和摩擦。教练员应该从维护正常训练工作秩序出发,协助领队做好其他人员,特别是运动员的工作,化解矛盾,协调关系。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产生矛盾也是运动队中常见的现象。教练员必须及时主动地调整双方关系,客观地对待自己,尊重运动员的个性,服从真理,决不应把个人的面子和“威信”放在不适当的地位上去处理与运动员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2.教练员的职责

体育教练员的基本职责是完成训练教学任务,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全面关心运动员的成长,做好运动队的管理工作;参加规定的进修、学习。同时高等级教练员须承担对低等级教练员的业务指导、培训和辅导基层训练工作。我国《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第四条规定:体育教练员的基本职责是完成训练教学任务;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全面关心运动员的成长,做好运动队的管理工作;参加规定的进修、学习。同时高等级教练员须承担对低等级教练员的业务指导、培训和辅导基层训练工作。

《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规定,三级教练岗位职责包括:

(1)按照训练教学任务的要求,拟定和实施训练计划,协助高等级教练员做好运动员的训练教学工作。

(2)基本掌握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方法;总结训练教学实践经验,积累技术资料,建立训练业务档案,主动接受高等级教练员的业务指导。

二级教练岗位职责包括:

(1)按照训练教学任务的要求,制定和实施训练教学计划,承担运动员的训练教学和参加比赛的指导工作;培养后备人才。

(2)了解本项目发展方向,掌握运动选材和训练方法,及时总结训练教学实践经验,积累技术资料,建立训练业务档案;定期做出训练教学工作总结。

一级教练岗位职责包括:

(1)按照体育运动人才成长的规律,制定、实施训练规划和训练计划;承担运动员的训练教学和参加国内外比赛的指导工作;选拔、培养和输送后备人才。

(2)及时了解本项目的发展动向,结合训练教学实践,进行有关选材和改进训练方法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撰写论文

高级教练岗位职责包括:

(1)按照优秀人才成长的规律,制定、实施训练规划和训练计划;承担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教学和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的指导工作;选拔、培养和输送优秀后备人才。

(2)熟悉本项目国内外发展动向,掌握先进的技、战术训练手段、方法,以及科学选材、训练规律;总结培养优秀运动员和优秀后备人才的经验,进行专题研究,撰写科研论文指导和推动本项目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国家级教练岗位职责包括:

(1)按照高水平运动人才成长的规律,负责制定、实施训练规划和训练计划;承担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教学和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的指导工作;选拔、培养和输送高质量后备人才。

(2)掌握本项目国内外发展动向,先进技、战水平和训练方法,以及科学选材训练规律;总结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高质量后备人才的经验,组织并进行专题研究,撰写高质量的科研论文,指导和促进我国运动训练教学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3.教练员的任职条件

我国优秀运动队教练员的任职条件是:

(1)三级教练。具有体育中专学历,从事训练教学工作一年以上,初步了解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基本掌握训练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能够完成训练教学任务。

(2)二级教练。担任三级教练工作两年以上或具有体育院、系专科以上学历,从事训练教学工作一年以上;基本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取得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训练教学方法、手段,出色完成训练、比赛任务。

(3)一级教练。具有体育院、系专科以上学历,担任二级教练工作四年以上;比较系统地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结合训练教学实践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有一定学识水平的论文;初步掌握一门外语,熟悉本专业术语、能借助字典查阅本专业技术资料;取得中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取得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录取名次,集体项目取得全国最高水平比赛较好名次。

(4)高级教练。具有体育院、系专科以上学历,担任一级教练工作五年以上;系统地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本项目训练教学有较深的研究。有两篇发表或宣读的论文,或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本项目训练成果的学术文章;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技术资料,进行简单的技术交流;取得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或培训两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四年内达到世界水平或亚洲或全国优秀水平。

(5)国家级教练,具有体育院、系本科以上学历,并经过国家级教练研讨班学习,担任高级教练工作五年以上;有两篇发表过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具有国际水平的反映本项目训练成果的学术文章,或多次进行国际国内讲学和学术交流;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技术资料,进行技术交流;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或培训两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四年内取得下列运动成绩之一:

A.奥运会前三名。

B.奥运会四至六名或世界锦标赛或世界杯赛前两名。

C.世界锦标赛或世界杯赛三人次冠军。

D.亚运会二人次冠军并亚洲锦标赛或亚洲杯赛二人次冠军。

E.向国家输送三名以上运动员或三名以上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亚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或奥运会比赛,并取得五次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冠军或二人次亚运会(亚运会比赛项目亚洲锦标赛或亚洲杯赛)冠军,集体项目奥运会前十名。

F.集体项目世界锦标赛或世界杯赛二次前两名。(www.xing528.com)

G集体项目亚运会冠军并亚洲锦标赛或亚洲杯赛冠军。

H.集体项目向国家队输送五名以上运动员或有五名以上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亚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或奥运会比赛,并取得亚运会(亚运会比赛项目亚洲锦标赛或亚洲杯赛)冠军或二次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冠军。

4.教练员的训练

为保证有高质量的教练员队伍,就需要不断更新教练员知识,开阔教练员视野,提高教练员的综合能力,要坚持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使之成为一项制度并与上岗资格挂钩,另外还要通过考核来加强对教练员的管理。对教练员的岗位培训要以提高教练员思想、业务水平与管理能力为目的,从我国教练员队伍的实际出发,着眼世界竞技体育技术的发展,面向运动训练与竞赛,按不同运动项目的高级、中级、初级教练员职称标准的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加强考核是检验教练员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促进教练员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有助于管理者及时了解教练员各方面情况的发展变化,进而正确地选配和培训教练员。在教练员的考核与晋升中,除应遵循人才管理一般性原则之外,还应特别注意贯彻《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教练员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等制度,拟定教练员的考核内容与标准。进行岗位培训和考核的同时,要引进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鼓励创新人才的产生,使教练员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职责,从而使我国的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水平得以提高。

(三)运动员管理

运动训练管理的最终目标要通过运动员来实现,因此运动员是从事运动训练的主体,也是运动训练管理最主要的管理对象。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迅猛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已发展为涉及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领域内诸多因素构成的复杂体系结构,这使得运动员的管理成为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1.运动员的选材管理

(1)成立办事机构

在体育主管部门领导下,成立选材中心领导小组,组织本地区各训练层次的选材工作,如下达研究课题,安排制定选材综合评价标准工作和每年的统一测试,普查和进行有关讲座的时间、内容等,并在人员编制、经费、仪器设备等方面给予保证。

(2)建立选材网络

选材工作是个从初级到高级层层筛选的过程,从业余训练的初级阶段(普通中小学)一直到优秀运动队,应建立不同层次的以教练员、医务人员、科研人员相结合的各级专职选材小组开展日常工作。

(3)建立选材业务指导制度

科学选材小组负责单位本层次选材工作,并对下一层次的选材网进行业务指导,如统一测试内容、方法、测试细则、测试指标、测试时间等。

(4)开展选材普查、制定选材标准

普查内容以身高为主,结合发育程度、身体素质、家史等全面了解体育人才资源状况,以便从中择优,为初选做好准备,有条件的可组织生理生化及微量元素、身体成分等指标的测试。根据普查的结果,制定不同项目运动员的选材标准。

(5)初选、复选、精选

初选。做好初选工作,才不会把适合体育运动的人才漏掉。由于进行初选的人数较多,所以初选所应用的指标必须是既客观又易推广的,还要能反映出运动能力。对初选对象进行分析评估的内容可包括:家庭健康史的调查、遗传特征的分析、发育程度、一般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

复选。初选后经过1~2年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复选,逐步加入专项素质、技术、形态、机能、心理、承受运动负荷能力、运动成绩等指标,逐年进行评价。在此期间必须对运动员发育期高潮持续时间长短分型进行鉴别,对通过训练后机能、素质、专项成绩的进展速度快慢进行评价。对其提高成绩的稳定性和幅度进行评价。此选材阶段一经确认运动员具有运动天赋,将被吸收进入专门的体育运动学校

精选阶段。对在选才育才过程中发现的优秀苗子进行重点跟踪,促进运动员成材,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重点放在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身上,向他们提供特殊的营养完善的医务监督和测试条件,这已成为科学选材工作的战略重点。此时期为优选阶段(年龄可根据项目特点而定),即进入专项深化阶段。按照各项目优秀运动员模式特征来评定运动员的身体和技术训练成绩提高率,该阶段是运动员达到最高成绩的准备阶段。由于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生理上变化大,速度快,该阶段测试时间间隔可三个月到半年一次。

2.运动员的思想教育管理

运动员的思想教育是运动队管理中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思想教育的内涵就是用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运动员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人生价值、奋斗目标等认识问题,使运动员提高驾驭自我能力,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向运动极限冲击。做好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工作,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帮助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由于运动员的动机、行为不是物质刺激的简单反应,也不是精神刺激引起的简单反应,运动员对外界事物的反应都是通过大脑的分析、综合、归纳、选择后,做出他们个人行为的决策。因此,研究运动员的行为,不是只研究他们对事物的反应,而是先研究运动员内因的形成与发展,既要研究运动员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又要研究他们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因此,从运动员的人生观、世界观高度分析运动员的各种行为,并实施有效的管理,是对运动员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

(2)用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在运动员管理的过程中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有实际问题,也有思想问题,而思想问题大多是由思想观点方面产生偏差造成的。解决这样的问题,只有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

(3)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充分发挥运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管理中必须注意对运动员进行精神激励,激发他们的精神需求。运动员可以采用宏观激励和微观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宏观激励就是将远大目标、集体的共同目的与共同利益告诉运动员,用以开发运动员内在潜力的激励方法。微观激励则是利用目标、责任、奖惩、榜样等方式激励运动员。

3.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管理

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是运动队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不仅仅是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训练科学化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运动员智力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1)健全文化学习管理机构。运动队要有一名行政领导,分管文化教育工作,下设文化教育专门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安排,各项目队也要有专人分管这项工作。

(2)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如考勤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奖惩制度。

(3)采用灵活的方式,科学地安排和落实文化学习时间,要与训练运动和比赛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做到机动灵活、见缝插针。

除上述科学的组织安排外,要确保运动员的文化学习质量,使之形成完整的教学系统,还必须明确规定各项教学的基本要求。

4.运动员的生活管理

运动员生活管理与训练水平的提高有直接关系,它的管理范围很广,需要各方面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

(1)建立健全严格的生活制度。对运动员的作息时间、就餐就寝、内务卫生、休假审批、业余生活乃至吸烟喝酒都要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此外,还需订立文明公约、卫生公约等辅助措施。为了保证这些制度实施,还应进行监督检察。

(2)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与营养安排。恢复是运动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它大多是在训练以外的时间进行,所以就成为生活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严格遵守生活制度是疲劳快速恢复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还需采取一些专门的措施与手段才能促进运动员的恢复,如建立药物浴、桑拿浴、按摩室等。

(3)运动员生活管理也应充分考虑到营养安排。由于不同项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等级的运动员对营养有不同的要求,营养师应根据每个运动员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食谱,同时要分别给每个运动员签发营养卡片,要求运动员详细填写进食量、饮水量,以便随时检查运动员的营养摄入情况,并根据运动员营养需要调整食谱。

5.运动员的参赛管理

运动竞赛是检验训练水平的最主要形式。由于现代竞技体育日益紧张、激烈,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人体多种能力的极限水平上进行的,因而运动员生理、心理较之日常有很大的变化和反应。这就使运动员参加比赛时的管理也需要相应地在各方面进行一些有别于日常的特殊安排,以适应运动竞赛的特殊条件和要求。

(1)对运动员参赛时的思想教育,要特别考虑到运动员的心理负担,采用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或不批评的方式,特别是在临场指导方面,教练员更应倍加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防止运动员受到教练员的情绪感染。

(2)参加比赛时的业务管理,主要分为临场和场下两方面。临场的业务管理效果取决于教练员的指导水平,而场下的业务管理主要指对比赛的准备,它包括科学地安排赛前训练,合理地调节运动负荷,适时地组织准备会,周密地安排竞赛方案,合理的生活管理等。

(3)参赛时的生活管理。此时的日常生活管理要比训练更严格,特别要注意加强纪律要求,通过严格的生活管理,帮助运动员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全力以赴,争取比赛的胜利,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在这方面还需安排一些心理训练,帮助运动员稳定情绪以便在比赛中正常地发挥出应有水平。此外,在伙食、医务监督、业余活动、恢复、洗浴等方面要注意科学安排,以适应比赛的需要。

6.优秀运动员的退役管理

做好优秀运动员退役的安置工作,对于解除现役优秀运动员的后顾之忧、稳定运动队伍、提高技术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优秀运动员退役的管理要抓好两个方面:

首先,要对优秀运动员在就业方面给予优待。

(1)各级领导尤其是人事部门予以充分的重视和支持,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对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需要政府采取一些特殊的政策措施。

(2)探寻优秀运动员就业的新途径,拓宽就业渠道,如行业与运动队联合,运动员作为行业里的一分子,这样退役后就成为行业里的员工。

(3)加强二次就业前的职业培训工作,使优秀运动员能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有一技之长,以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4)扩大优秀运动员到各类院校的范围。不仅退役优秀运动员可通过免试上大学,在役优秀运动员也可根据协议到院校学习,退役后通过毕业分配渠道就业。

其次,要对优秀运动员在升学方面给予优待。目前,我国针对著名及优秀运动员的升学问题有这样的规定:年龄在30周岁以下的优秀运动员中,奥运会、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单项前三名获得者或集体项目前三名的主力队员以及世界纪录创造者,由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国家教委和有关高校,免于参加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由高等学校进行必要的文化考核予以录取。因此,各级管理部门应充分贯彻国家有关规定,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