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系统一词频繁出现在社会生活和学术领域中,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往往赋予它不同的含义。长期以来,系统概念的定义和其特征的描述尚无统一规范的定论。一般我们采用如下的定义: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集合)。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系统的概念:
(1)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部分)组成的。这些要素可能是一些个体、元件、零件,也可能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或称之为子系统)。如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组成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而硬件系统又是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2)系统有一定的结构。一个系统是其构成要素的集合,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时空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就是系统的结构。例如钟表是由齿轮、发条、指针等零部件按一定的方式装配而成的,但一堆齿轮、发条、指针随意放在一起却不能构成钟表;人体由各个器官组成,但各器官简单拼凑在一起不能成为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人。
(3)系统有一定的功能,或者说系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能。例如信息系统的功能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帮助企业实现目标。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系统进行理解:系统由部件组成,部件处于运动之中;部件间存在着联系;系统各主量和的贡献大于各主量贡献的和,即常说的1+1>2;系统的状态是可以转换、可以控制的。
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总是以特定系统出现的,如消化系统、生物系统、教育系统等,其前面的修饰词描述了研究对象的物质特点,即“物性”,而“系统” 一词则表征所述对象的整体性。对某一具体对象的研究,既离不开对其物性的描述,也离不开对其系统性的描述。系统科学研究将所有实体作为整体对象的特征,如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稳定与演化等。
对于开放系统而言,系统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系统环境:是提供输入或接收输出的场所,既与系统发生作用,但又不包括在系统之内的其他事物的总和。环境和系统相互影响。
(2)边界:系统与环境分开的假想线,在此实现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3)输入/输出:与环境发生联系。系统接收的物质和信息称为系统的输入。系统经变换、处理后产生的另一种形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称为系统的输出。
(4)组成要素:完成特定功能而必不可少的工作单元。
(5)系统结构:系统的组成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6)子系统:存在于系统之中的系统。(www.xing528.com)
(7)接口: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
系统一般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整体性
一个系统由多个要素组成,所有要素的集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每个要素都要服从整体,追求整体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这就是所谓的全局观点。一个系统中即使每个部分并非最完善,但通过综合、协调,仍然可使整个系统具有较好的功能;反之,如果每个要素都追求最好的结果,而不考虑整体利益也会使整个系统成为最差的系统。
2.目的性
系统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强烈的目的性,是系统的主导,决定着系统要素的组成和结构。在建设系统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系统的目标,然后再考虑运用什么功能来达到这个目标。
3.关联性
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机制,它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它们按照一定的分工各自完成其特定的功能,但彼此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
4.层次性
一个复杂系统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组成要素,其要素本身也可能是一个子系统。子系统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更小的部分,依次类推,可以将一个系统逐层分解,体现出系统的层次性。利用系统的层次性,可以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然后给予分别实施。
5.适应性
每一个系统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于社会环境中,总会与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不随着环境变化并发展的系统是不会长久存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