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哲学与中国古代社会论集: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新理论

哲学与中国古代社会论集: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新理论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均认为原来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已过时。马尔库塞说,“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人阶级有这三方面的特征才成了革命的主体:1.只有他们能停止生产的过程。2.他们占人口的大多数。3.它的真正的存在是对现存社会的否定”。“正当工人阶级的极大部分变成从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在激烈的变革过程中,新左翼充当了决定性角色”。

哲学与中国古代社会论集: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新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均认为原来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已过时。马尔库塞说:“我认为,马克思的革命观已经过时……应该懂得:马克思的革命观是被历史本身超越的,这完全不是一种外来的修改,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是辩证的概念,而辩证的概念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修改的”。[87]他们提出了一套独特的革命理论。

什么是革命的动因?本来从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分析,会合于逻辑地得出结论,根本没有必要再进行革命,但他们却认为革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他们把马克思主义重新置于人本学的基础上,提出人的需求是人性的一项重要内容,然后再通过现代社会中人的需求遭到歪曲的论述,来说明社会对人的压制,来说明革命的必要性。他们认为,“古典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压抑主要表现在对人们基本的物质方面需求的限制;而现代社会对人的压抑主要表现在对人们要求的操纵,不让人们满足多方面的需求,而只是单纯从追求物质需求方面发展自己,使需求单一化。这种代替一切的物质上的需求是一种“虚假的需求”。它使人过一种“痛苦的安乐生活。马尔库塞说:“人们在自己的产品中认出了自己,在自己的汽车里,在高精度的收音机电视机里,在三层楼的住宅里,在厨房设备里找到了自己的灵魂”。[88]人把自己的灵魂寄托于产品,就意味着失去了自己的灵魂;人把自己的需求归结于物,就意味着把自己等同于物。人成了物,还有什么人性可言?因此,他又断言,“富裕社会里的居民仍然是同中世纪被暴力禁闭在地狱中的人们一样”,“不过禁闭他们的已经不是暴力,而是产品”。“产品向人们灌输思想,左右人们的行动”。[89]马尔库塞认为这是一种“控制的新形式”。他又说:“如果一个工人和他的老板欣赏同一电视节目,游览同一胜地,如果一个打字员打扮得和她雇主的女儿一样妩媚动人,如果一个黑人拥有一辆盖地勒牌高级轿车,如果他们都阅读同一种报纸,那么这种同化并不标志阶级的消失,而是标志着现制度下的全部人口,在什么程度上分享着用以维持这种制度的需要和满足”。[90]这样,他们认为,在工人阶级资本主义制度一体化这个表面现象背后,掩盖着深刻的矛盾。弗罗姆说:“大多数人都是被力图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获得舒适而又新奇的什物这样一种愿望所推动,……他们已经达到一致顺从的地步,这就使他们大大地失去了自己的个性”。[91]人失去了个性,人性遭到了压抑,就得起来革命。“革命的位置正是在这里”。[92]

那么,什么是革命对象呢?革命的对象是由革命的目的决定的。在革命的目的方面,弗罗姆认为,现在一般人都以为革命就是为了经济上的解放,为了使工人阶级拥有资本家所拥有的那么多的社会财富,这是个大误会,革命的真正目的是解放人性,使人从所受的压抑中解放出来。[93]他们提出要找出在现代社会里使人遭受压抑的根源,要把此作为革命对象。

他们把科学技术作为造成人性丧失的万恶之源。他们提出了“技术进步=增长的社会财富=扩大的奴役”这样一个公式,[94]认为不仅资本主义对技术的应用,“而且技术本身就是(对自然和人的)统治,即方法上的、科学上的、筹划好的和正在筹划着的统治”[95]哈贝马斯说:“马尔库塞从五十年代中期起一而再、再而三地试图加以阐明并推广到自己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中去的基本论题是:在工业发达的国家,科学技术不仅成了创造用来安抚和满足目前存在的潜力的主要生产力,而且成了与群众脱离的,使行政机关的暴行合法化的意识形态的新形式”。[96]他们要求把科学技术作为主要革命对象,通过批判和否定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把人从“异化意识”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他们又把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一种使人遭受奴役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作为革命的对象,例如挥霍无度的生活方式,非人道的劳动条件,被污染了的环境。马尔库塞要求人们“为了恢复自然,为了公园和海滨,为了安静和美丽的空间而斗争”,说同污染、噪声作斗争,也就是“一种政治斗争”。[97]

他们主要把物作为革命对象,有时也谈到人。但这个人不是指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者、资本家。他们认为,现代社会中对人的压抑已深入到人的本能结构中去了,所以革命也要在这个基点上进行。因为极大多数人都受到了现代社会的控制,都安于过一种痛苦的安乐生活,所以这极大多数人必须从自身开始革命。这样实际上他把极大多数人都当作革命的对象。

用什么方式进行革命?他们既反对暴力革命又反对议会斗争,认为议会斗争只能掩盖现代制度的“法西斯”本质,而在“统治阶级拥有强大的用现代化武器武装起来的国家机器”面前,搞武装起义、暴力革命也不可想象。[98]他们提出的革命方式一是“大拒绝”,二是“自我改造”。“大拒绝”就是对现代社会里的一切统统持拒绝态度,像1968年在法国发生的“五月风暴”一样,学生、工人走上街头,游行闹事,占领工厂、学校,堵塞交通,迫使议会制度采取武力,故意把自由民主制度向右推进。“自我改造”就是每一个人进行“本能结构”的革命,经历一个在道德方面净化和完善的阶段,在内心深处获得解放,形成新型的人。他们认为只要把这两种革命方式相互结合、互相促进,那种旨在解放人性的革命就能获得成功。

革命动力是谁?马尔库塞说,“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人阶级有这三方面的特征才成了革命的主体:1.只有他们能停止生产的过程。2.他们占人口的大多数。3.它的真正的存在是对现存社会的否定”。“这三个方面的特征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而现在工人阶级的真正存在,不再是对“现存社会的绝对否定”,它的意志和愿望和现存社会没有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工人阶级不可能成为革命的主体。[99]他们把希望寄托于新的革命主体的出现。“正当工人阶级的极大部分变成从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在激烈的变革过程中,新左翼充当了决定性角色”。[100]新左翼主要是由激进的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组成。知识分子能起这么大的作用是由于:“知识阶层在过渡时期的决定性作用,同它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是一致的”,“社会地位使这些阶层在革命中充当领导角色”;知识分子还具有抵制奴役的能力,它充当革命者,是“以具有同当代社会所不同的意识为前提”,“以具有某种知识和感染力为先决条件”,“新左翼运动本质上是知识分子运动”。[101]组成新左翼的还有常常蹓跶在街头被人瞧不起的“颓废派”。他们由于被社会唾弃了,最先表现出对压抑的反抗,所以也成了坚定的革命者。

(本文系1980年在上海市哲学学会年会上的报告,在准备过程中得到薛明同志的帮助。)

【注释】

[1]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思考》。

[2]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

[3]阿尔都塞:《马克思主义的危机》。

[4]科莱蒂:《从卢梭列宁》。

[5]马尔库塞:《苏联的马克思主义》。

[6]列斐伏尔:《马克思主义的分化》。

[7]伽罗迪:《二十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8]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

[9]科莱蒂:《马克思和黑格尔》。

[10]马尔库塞:《理性与革命》。

[11]梅劳-庞蒂:《辩证法的历险》。

[12]布洛赫:《主体—客体对黑格尔的解释》。

[13]德拉-沃尔佩:《卢梭与马克思》。

[14]同上。

[15]阿尔都塞:《为了马克思》。

[16]弗罗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17]马尔库塞:《论新发现的马克思的手稿》。

[18]H·德·曼:《新发现的马克思》。

[19]兰德舍特:《卡尔·马克思:早期著作》前言。

[20]见美国《哲学和现象学研究》杂志,1969年第9期。

[21]转引自〔捷〕L·甘泽尔:《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一些共同倾向和现代修正主义》。

[22]阿尔都塞:《为了马克思》。

[23]同上。

[24]弗罗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25]E·蒂尔:《青年马克思的人本学》。

[26]E·蒂尔:《卡尔马克思的国民经济学和哲学》。

[27]胡克:《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者:含糊的遗产》。

[28]J·Y·加尔维:《卡尔·马克思的思想》。

[29]弗罗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

[30]萨特尔:《辩证理性批判》。

[31]萨特尔:《辩证理性批判》。

[32]同上。

[33]同上。

[34]同上。

[35]马尔库塞:《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史料》。

[36]弗罗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37]阿尔都塞:《为了马克思》。

[38]马尔库塞:《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建立的新史料》。

[39]伊波利特:《马克思和黑格尔研究》。

[40]维特尔:《辩证唯物主义,它在苏联的历史及体系》。

[41]转引自泰水译:《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

[42]比果:《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

[43]R·塔克尔:《马克思的哲学与神话》。

[44]转引自《列斐伏尔的异化概念》。

[45]弗罗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46]摩里·勒文:《孤独的人》。(www.xing528.com)

[47]埃里克约瑟夫逊:《孤独的人·前言》。

[48]巴雷特、扬凯洛维奇:《自我和本能》。

[49]弗罗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50]同上。

[51]布洛赫:《主体—客体,对黑格尔的解释》。

[52]梅劳-庞蒂:《辩证法的历险》。

[53]马尔库塞:《苏联的马克思主义》。

[54]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观》。

[55]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

[56]马尔库塞:《苏联的马克思主义》。

[57]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观》。

[58]科莱蒂:《矛盾和对立、马克思的辩证法》。

[59]阿尔都塞:《为了马克思》。

[60]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

[61]同上。

[62]葛兰西:《狱中笔记》。

[63]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观》。

[64]葛兰西:《狱中笔记》。

[65]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观》。

[66]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

[67]阿多诺:《论认识论的辩证法》。

[68]弗罗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69]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70]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观》。

[71]转引自《用马克思主义看“法兰克福学派”》。

[72]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观》。

[73]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74]彼特洛维奇:《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的哲学》。

[75]马尔库塞:《反革命和造反》。

[76]马尔库塞:《同爱伦斯坦的谈话》。

[77]马尔库塞:《反革命和造反》。

[78]同上。

[79]转引自《革命还是改良——两种对立的观点》。

[80]马尔库塞:《当前的革命斗争问题》。

[81]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82]阿多诺:《社会理论和方法论论文集》。

[83]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科学》。

[84]马尔库塞:《反革命和造反》。

[85]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86]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87]转引自《两位持异议思想家的对话》。

[88]转引自《马克思主义与阶级意识》。

[89]转引自《马克思主义与阶级意识》。

[90]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91]弗罗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92]马尔库塞:《反革命与造反》。

[93]弗罗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94]马尔库塞:《反革命与造反》。

[95]马尔库塞:《工业化和资本主义》。

[96]哈贝马斯:《对马尔库塞的答覆》。

[97]马尔库塞:《反革命与造反》。

[98]马尔库塞:《老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了》。

[99]马尔库塞:《反革命与造反》。

[100]同上。

[101]马尔库塞:《反革命与造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