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2:红花和紫花、黄花没有关系!因此,我有意识地设疑,“那请你创造一个使红花和黄花、紫花有联系的条件”,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去积极探究创新。
师:在问题上加一个“红”字,你还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为什么?
生1:不行,题目问的是红花,给出的条件是紫花和黄花。
生2:红花和紫花、黄花没有关系!
师:那请你创造一个使红花和黄花、紫花有联系的条件。
生:(1)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5朵;
(2)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5朵;
(3)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的2倍;
(4)做的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是红花的2倍;(www.xing528.com)
(5)红花和黄花、紫花的总数同样多;
(6)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差多6朵;
(7)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差少6朵;
(8)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的2倍多5朵;
(9)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的2倍少5朵。
……(老师选择不同的条件进行板书)
(说明: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平时总是教学生分析应用题,特别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所用的数学语言的句式大多是“要求……就必须知道……”“要知道……就一定要先知道……”之类。显然,这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线性思维能力是大有好处的,但同时也产生了弊端。例如,学生的思维被套进一个固定的模式,这不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尤其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像“必须”“一定要”等带有思维指向性、规定性的数学语言,往往会使学生的思维呆板。因此,我有意识地设疑,“那请你创造一个使红花和黄花、紫花有联系的条件”,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去积极探究创新。在学生自己创造条件的过程中,中间问题已经完成内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