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30年,我参加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赛课以及自己都记不清楚多少次的送教与讲座。这些经历,让我很累,但是让我的课堂教学开始成熟。
1999年,黄校长让我参加番禺区的第四届教学新秀评比,历经一年多的比赛令我有一个层次的提高。
为了把课上好,我试教了一遍又一遍,每一个环节、每一道题、每一句话都是修改了再修改,调整了再调整,甚至每一个字、词的表达都细加琢磨。通过这次新秀评比,我知道了“预设与生成”,学会了“逻辑重音”。
为了备战说课,我把小学数学12册教材每一节课的设计重新梳理了一遍,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为什么这样处理,怎么引入、怎么总结、怎么板书、怎么过渡,我都认真思考、仔细准备。
备战的一年时间里,每天晚上我都查看大量的相关理论书籍,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那段时间,我真正踏踏实实地得到了提高。如果说,在韶师附小的9年,练成的是基本功和教学能力,那么“新秀比赛”则使我开始知道什么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www.xing528.com)
这期间,我很幸运,得到黎主任、庾锦霞老师、黄校长,还有桥东小学全体数学科组成员的倾力相助。中间因压力很大,我也曾想过放弃,是黄校长和庾老师不断的鼓励使我坚持了下来。
2007年,我在汕头参加一个全国的赛课。我人生头一次体验到了“磨课”的滋味,一次次地试教,一次次地反思,一次次地更新,一次次地收获。其中有过困惑与彷徨,有过希望与欣喜,但不管怎样,我已体会到了“磨课”确实是一条曲折坎坷,但却令人深感幸福的教学必经之路。这一次,我修改了22次教学设计,换来的是全国一等奖。磨课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是我们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最好途径。“磨刀不误砍柴工”,我在“磨课中成长”,靠“磨你千遍也不厌倦”的执着与勇气,去经历、去收获、去成长。
2008年,我参加广州市首届十佳数学青年教师的评选,艰辛异常:参加广州市数学教师解题比赛必须获奖,2小时笔试时间,抽上课内容,抽上课班级。笔试完成四个内容:写一个案例,写一节新授课的练习设计,根据一个课堂实录写评课,解题。赛课提前两天抽签,每个选手都只有两天的时间准备。这个“十佳”,可以说是我这么多年努力的一个见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