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体系的考试形式主要包括:
(1)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由校方命题,就该命题进行创作。
这一考试形式对中国考生来说并不陌生,应对策略就是平时加强创作训练。
(2)向校方提交一定数量的个人作品集,且须包含辅助性作品(supporting work)。
这一条的前半条不成问题,只要认真创作作品即可,但所谓的辅助性作品是一个比较陌生且有难度的概念。辅助性作品在A-level体系中指的是一系列证据,能够证明考生在创作这个作品的过程中,从无到有经历了哪些思维过程,它可以包括:
①是什么触发了你要做这个作品?须把这个触发点记录在案。
②当你决定做这个题材后,是否做过实地考察研究?得到了哪些原始资料和素材,如去取实景,拍摄照片或写生?
③你对得到的原始信息做了哪些整理或处理?
④如何一步步深化你的想法?有哪些证据证明你从一个原始想法一步步将其变成了成品?经历了多少个步骤?每个步骤是否有草图可做凭证?
⑤你有没有对这个题材进行过人文甚至形而上的思索和评价?这种思索有什么记录作为证据?
⑥你在纯技术和技艺层面做了哪些尝试和探索?有多少失败的样品可做证据?
⑦有何证据可证明该作品有着历史、文化、文明上的渊源?或者说,哪些历史、文化、文明元素对该作品产生了影响?要列举这些源头。
综上所述,辅助性作品即使对于成熟的艺术家来说,也不是一件人人都会的事,因为很多艺术家只以成品示人,以作品本身说明一切,其余则一概不论,没有养成在创作伊始就做原始数据和心路历程记录的习惯。所以,要训练学生早早地养成创作伊始就时刻做记录的习惯,且将记录整理成逻辑清晰、图文并茂、便于阅览的呈现方式。(www.xing528.com)
具体格式为:
①标题;
②开宗明义/本文的意图;
③一手/实地资料,含尽量多的细节;
④结论;
⑤引用文献出处。
这对于中国高中生而言,是一个较高的要求,首先是英语的使用和篇幅,暂且假定,有出国意向的学生,英语水平已不是问题,但能用英语满足日常需要,和用英语写出专业术语、对专业问题写出书面评论,则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难度。英语本身的用词、文法可以由英语老师辅导,而就一个艺术话题能有理有据地做出评论,则不是英语问题,甚至不是视觉艺术问题,而是一个人综合修养、人文底蕴的问题。
(4)就一个艺术话题当场发表一场演讲,长度由校方决定。
如果说写书面评论不用本人抛头露面的话,则上述第四条在检验考生艺术修养、人文底蕴、英语之外,还对人的口才、言谈举止提出了毫无躲避余地的严酷要求。在训练中,除了艺术教师和英语教师的通力合作外,恐怕还要聘请戏剧或表演方面的教师,对考生的口才、仪态加以训练。
除此以外,A Level体系还提到了诸如作品的长宽尺寸、考场纪律等非常具体的细节。但这些细节由各大学自行决定,因各大学内部规定而异,学校之间没有可比性,届时考生须一一针对所报考的不同大学做出应对,不可能事先做普适性的准备,因此很难作为平时教学要考虑的因素。
值得指出的是,如果考生想报考的是艺术中比较冷门的种类,那么其所在的国际学校是否有相应的硬件和师资是一个问题。绘画、设计、摄影等对硬件的要求较低,专业人士也较多,但比较冷门的种类如珠宝等就比较棘手,国际中学具备这样硬件和师资的概率不会很大。如果学生提出冷门的诉求,国际学校该如何聘请专业人员、购买/租用相关硬件,就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