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上述背景下,一些学校开始大胆尝试中西融合的课程,重视“以学校为本”的课程研发与实践,于是进入了第三阶段:中西融合的校本课程。中西融合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融合”,坚持“国际课程本土化,本土课程国际化”的原则,一方面延续和发扬中国基础教育的传统优势,另一方面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形成适合中国学生特质和促进个性发展的中西融合校本课程体系。
自20世纪末以来,国际教育行业在国内的兴起促使开设国际课程的民办学校或培训机构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种种新的尝试。总结起来,这些教育机构大多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国内课程+英语培训”模式,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为主导,辅以英语强化培训。然而,这种只注重英语语言能力的课程,仍旧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没能与西方的课程理念、教学模式相衔接,导致学生在步入成年后依然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在出国念大学前难以形成合理的人生观、生命观和价值观。
第二个阶段是“海外全移植课程”模式,即强调保留引进课程的原汁原味,直接全盘照搬主流国际课程。比如剑桥国际课程(以英国为主,包括剑桥国际小学课程、剑桥国际初中课程、剑桥国际高中基础学历课程IGCSE、剑桥国际高中高级学历课程A-Level)、国际文凭课程(简称IB课程)的大学预科项目DP等。虽然这些课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课程实施在国内受师资水平、学生基础、教学资源等限制,教师教学压力大,学生学得也吃力。此外,因为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对英语语言能力的依赖度较低,所以学生学习的内容偏重自然科学领域,忽视了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广度。(www.xing528.com)
在上述背景下,一些学校开始大胆尝试中西融合的课程,重视“以学校为本”的课程研发与实践,于是进入了第三阶段:中西融合的校本课程。中西融合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融合”,坚持“国际课程本土化,本土课程国际化”的原则,一方面延续和发扬中国基础教育的传统优势,另一方面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形成适合中国学生特质和促进个性发展的中西融合校本课程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