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课程的民办学校:融合创新,做最好的自己

国际课程的民办学校:融合创新,做最好的自己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如前面第二章所言,中国开办国际课程的民办学校,是三类学校中数量最多,也是情况最为复杂的。虽然学生大多是中国学生,但学校的管理却是西式的。以深圳国际交流学院为例,全校有近100位教师,约六成是外籍人员。总之,在以上阐述的开设国际课程的民办学校,不论是哪一类学校,都应明确意识到:我们是用“国际课程”的教育产品来“服务”受过“中国教育洗礼”的中国孩子。

国际课程的民办学校:融合创新,做最好的自己

正如前面第二章所言,中国开办国际课程的民办学校,是三类学校中数量最多,也是情况最为复杂的。为了便于剖析,我们不妨以“中外教师比例”为标准,把这一类学校分为三种分别探讨。

(一)外教主导,即外方教师人数明显大于中方教师人数

这类学校,从校内教学到课外活动,都以外教为主。虽然学生大多是中国学生,但学校的管理却是西式的。以深圳国际交流学院为例,全校有近100位教师,约六成是外籍人员。从校长、副校长到各学科的组长,大多由外籍人员担任,高级管理层中只有一位中方人员担任“行政副校长”,主要分管学校与政府、社区的关系以及人事。在教学方面,会按照年级划分。在学生活动方面,则采用英国学校常见的“House System”(直译为“宿舍系统”,意译为“学院制”),即先将每个年级的学生分成五组(组名为“金、木、水、火、土”),全校在同一组名下的学生就自动分配到相应的学院(House)。这样,就纵向地把全校学生分成五组,每组都有从最低年级到最高年级的学生,在进行课外活动、各项竞赛的时候就以“学院”为单位,从而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还可以让不同年级的同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二)中教主导,即中方教师人数明显大于外方教师人数

这类学校,与前一类相反,以校长为代表的高层管理人员大多由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中方员工担任,外教处于从属地位,仅仅执行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此类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往往采用国内传统的管理方式。比如笔者所在教育集团下属的某外国语学校,其总校校长是国内传统教育体系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而国际部主管是海归华人,中外教比例大约是4∶1,占比约20%的外教也大多为教授语言的教师,其余都是中方员工。当然,中方教师不少是海归或经验丰富的双语教师。学校在教学方面,基本按照国际课程的标准开展教学;在管理方面,则基本以国内传统的班级、年级为单位,设立班主任、年级主管开展相应的学生管理和课外活动。(www.xing528.com)

(三)中外教师融合,密切协作

这类学校讲求中西合璧、兼收并蓄,不明显区分中、外教到底谁占主导,而是用人所长,择其善者而从之。以笔者曾经长期担任校长的某国际学校为例,在第一次中外籍教职员工的全体大会上,就做了关于“学习与分享”的主题报告,使得全体教师形成共识并逐步形成相关的机制。比如,在中高层管理人员构成上,既有资深的外籍教师担任“教务主任”,又有国内师范大学科班出身并在国内公立学校任教数年且获得“高级教师”职称的中方教师担任“年级组长”或“学生处主管”,还有在国内初中毕业后出国读高中、大学的海归担任“升学指导”。在各个学科组内,根据中、外籍学科教师的专业所长进行分工协作。具体而言,数学、物理、化学等中国学生的优势学科的学科组长由大多由中方教师担任,而经济、商学、历史、英美文学等中国学生弱势学科的学科组长由外籍教师担任;不同的学科组中,基本同时有外籍教师和中方教师。比如,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组中,中方教师主要负责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熟练演算的理论部分,外籍教师主要负责需要学生实际动手和操作应用的实验部分。这样,经过一两年的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中外教都能胜任相关内容的讲解和演示以及指导,成为“理实交融”的成熟型教师,而经过三五年的磨合,中外教团队也能充分理解各自所长,既有明确分工,又能密切协作,为莘莘学子提供“中西合璧”的教育。

总之,在以上阐述的开设国际课程的民办学校,不论是哪一类学校,都应明确意识到:我们是用“国际课程”的教育产品来“服务”受过“中国教育洗礼”(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孩子。所以一定要“因材施教”:既不能套用国内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也不能因采用国际课程而“全盘西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