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支持层发展状况分析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支持层发展状况分析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6—9秦岭北麓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度从图6—9可以看出,50多年以来,秦岭北麓大部分区县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可持续发展度δ大于0,表明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其中鄠邑区可持续发展度最高。秦岭北麓地区的土地资源存在很多潜在的问题。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支持层发展状况分析

(一)资源承载力发展变化

1.水资源承载力发展变化

水资源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水资源总量和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就关中地区而言,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20×109m3,占全省的18.4%,人均水资源总量为370.86m3,根据国际水资源丰富程度指标的划定,人均水资源量低于1000m3,水资源利用率大于25%为紧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m3,水资源利用率大于50%为贫乏,由此可以看出关中地区的缺水程度。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目标的推进,以及“一线两带”建设的实施,将会对水资源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工业用水、城市用水、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将极度增大,生态环境用水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水的供需矛盾将日趋尖锐,水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由于水资源紧缺,导致一些地方大量超采地下水,特别是关中地区地表水连年锐减,西安、咸阳、宝鸡等地超采地下水,在关中平原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漏斗群,一些地方由此引发了地面下沉、地裂缝等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同时由于污染加重,加之河流来水减少,许多河流缺少稀释自净所需要的基本流量,造成了河道生态环境恶化,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水的利用率也比较低,表现在人们的节水意识不强,水的浪费现象还十分普遍;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不高,农业在陕西省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大,多年来农业灌溉用水量为6.00×109m3,占全省总用水量的75%,而农灌用水的平均利用率不到50%;工业用水增长强劲,效率偏低,浪费严重,污染加剧,据统计,1980年陕西省工业用水量6.68×108m3,到1999年增长为1.23×109m3,翻了一番。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仅为40%左右。

除了上面所述之外,人口的增加,气候的变暖,降水的减少,地面植被涵养水源能力的降低,这些都会影响水资源的承载力,因此秦岭北麓地区水资源的开发保护并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水是秦岭北麓的命脉,如照此下去,高速发展的经济将很难持续下去。

2.土地资源承载力发展变化

用各区县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统计数据,按照前面可持续发展度的计算模式计算了秦岭北麓各区县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可持续发展情况,具体结果如图6—9。

图6—9 秦岭北麓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度

从图6—9可以看出,50多年以来,秦岭北麓大部分区县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可持续发展度δ大于0,表明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其中鄠邑区可持续发展度最高。11个区县中渭滨区和华县的可持续发展度δ小于0,表明为不可持续发展,其中华县最低。但总体而言,每个区县的可持续发展度数值都很低,基本上都在0左右徘徊,趋近于承载发展动态平衡。几个区县的发展稳定度也都比较低(除了鄠邑区),所以这种动态平衡并不稳定,极易被打破。这种整体趋势也说明了秦岭北麓各区县土地资源的开发潜力将不会太大。

秦岭北麓地区的土地资源存在很多潜在的问题。如人口问题水土流失退耕还林等都会对土地承载力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只有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增加农作物播种面积以及扩大有效保灌面积来提高土地的承载力。其中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提高是土地资源承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随着科技的进步,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提高可以实现,但农作物播种面积和有效保灌面积的扩大不能无限制的进行下去,其一是因为耕地面积无法再进一步扩大,反而一直在降低,其二是水资源的短缺也不允许保灌面积继续扩大。因此,目前这种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维持也有很大的难度。

(二)环境承载力发展变化

秦岭北麓各区县“三废”排放情况如表6—16。

表6—16 秦岭北麓各区县2002年“三废”排放量情况

(www.xing528.com)

在现有可以统计的几个区县中,工业废水排放量最高的是周至,最低的是蓝田;工业废气排放量最高的是华阴,最低的是眉县,主要原因是华阴市燃煤量高,大气污染是以颗粒物、二氧化硫为特征的煤烟型污染。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最高的也是华阴,最低的是长安。各区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一般在80%以上,如长安区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8.93%,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能力长安区可以达到18万标立方米/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一般可以达到100%,所以其中影响比较严重的仍是水的污染和大气污染。

废水中污染物重金属六价铬的量长安和鄠邑区均为0.02 t,潼关为0.0103t;汞的量潼关为0.004t;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长安区最高,达到3641.82t,蓝田最低15t;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鄠邑区1997年为22 818.46t,2003年为8535.62t。有些污染已危及地下水。地处华山北麓秦岭山前洪积扇前缘的西王、王道、仿车、上楼等村及柳叶河两侧约50km2面积的地下水受到含酚、含盐类工业废水污染。据监测地下水含酚量最高值0.035mg/L,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23倍。另外生活污水也可以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沿秦岭山前洪积扇区的潼关、华阴、华县、渭南等工业集中地带,地下水中大肠杆菌超标严重。潼关文峪地区地下水中大肠杆菌曾达7000个/升。

大气污染方面,选取二氧化硫,烟尘,粉尘三种污染物年排放量绘制柱状图来反映各区县的情况(图6—10)。

图6—10 秦岭北麓各区县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情况

大气污染中,二氧化硫排放最高的是华阴市,达到81 958.98t,最低是蓝田,达427t,差别很大;烟尘的排放量鄠邑区最高,最低是潼关;粉尘量最高是眉县,最低是华阴。

环境污染方面,各个区县的实际情况不一,因为产业不同,所以产生的污染物也不同,污染物的量也不同。如潼关因为金矿企业比较多,所以汞的污染就比较严重;华阴燃煤量较大,所以废气排放量最高。

由前面对秦岭北麓水环境质量现状的抽样调查可得,秦岭北麓河流污染较为严重,表现为,在检测的41个河段中,共计有56.1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水质严重污染的河段占7.32%,水质重污染的河段占14.63%,水质轻污染的河段占34.15%,由此使得该区河流水环境承载能力降低,水环境安全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再加上经济的建设,工业基地的恢复,都将会进一步给环境施加压力,环境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难度也很大。

(三)生态弹性力的变化

影响生态弹性力大小的因素有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土壤、水分和植被状况,这几个因素变化了,生态弹性力也将发生变化,而且各个因素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共同对生态弹性力产生影响。

据丁敏等的研究,秦岭北麓气候响应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向暖干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秦岭北麓平均气温以每年0.0069℃的速度上升,大于近40年来全国的增温速度0.004℃/a;秦岭北麓年降水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降水量平均每年减少2.0447mm,大于全国平均年降水量递减率1.452mm/a。

气候的变化对生态弹性力产生了不利影响,它继而影响水分以及植被的变化,从而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按照史培军教授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与生态资产开发利用”的学术报告中所讲,大概每100mm的降水量,每年可支持10%的综合植被覆盖度,那么秦岭北麓植被的覆盖度会随着降水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丁敏的研究表明该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所以植被覆盖度也将随之下降。水分与植被在秦岭北麓生态弹性力中占的权重最大,所以这两个因素的变化对生态弹性力的影响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看出,气候、水分和植被的变化是相关的,它们一致产生负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导致生态弹性指数下降。

秦岭北麓现有的森林覆盖率各区县大部分都在国家要求的标准之上,大都在百分之四五十左右,除了华阴、潼关、渭滨区,这三个区县的森林覆盖率较低,分别为20%、20.3%、20.8%,只能靠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通过提高植被覆盖度的办法来提高生态弹性力。

综上所述,秦岭北麓气候条件、水分、植被的变化趋势皆不利于生态弹性力的提高,因此对未来的发展制约性增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