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岭区域城乡建设重点区域及环境保护

秦岭区域城乡建设重点区域及环境保护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据前文中对区域进行的评价,将秦岭区域内中低海拔地区的城乡建设用地划分为城乡建设重点区域,在此区域需要对城乡建设重点关注,采取以下措施,保障民生的同时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由于这一区域人类活动相对较少,因此其保护主要是依据各类保护条例、办法等开展各自专题性或综合性管护,包括天保工程原有的覆盖所有国有和集体所有的林地林木的保护体系,确保秦岭森林生态系统独特性、完整性、原真性。

秦岭区域城乡建设重点区域及环境保护

依据前文中对区域进行的评价,将秦岭区域内中低海拔地区的城乡建设用地划分为城乡建设重点区域,在此区域需要对城乡建设重点关注,采取以下措施,保障民生的同时促进生态环境恢复。

(一)推进区县因地制宜、分类发展

针对秦岭地区的区县,按照地形、地势,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环境承载能力等要素,通过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的手段,合理配置生态资源,提升优化功能布局,科学规划生活功能区,划定山体、河岸生态保护红线,突出地域特色,提升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品质

(二)美丽乡村建设

推进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重点示范村镇建设,与秦岭生态环境相协调,并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引导和促进产业、人口、公共资源等要素向特色村镇、文化名村集聚;积极倡导旅游开发和精准扶贫相结合,鼓励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前提下和降低村民生活环境品质的前提下,适度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在改善乡村生态基础设施的同时,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做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利用。

(三)交通设施建设

首先需要重视交通发展建设对秦岭生态经济环境的影响,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需要按照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避免大面积、高强度开挖,尽量减少对山体、饮用水水源、植被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在重大高速公路国道项目,必须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后才允许开工,建设过程中必须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最大程度上不占用林地,不影响周边动植物生存。

(四)生态移民搬迁

为了更好地保护秦岭区域生态环境,对部分生活在核心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农村人口,需要进行异地搬迁,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合理安排、确定移民安置点,要加强环境治理,对移民搬迁后的地区进行生态恢复,大力发展以山丘区、城区为主的集雨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www.xing528.com)

(五)森林生态系统保护

根据评价结果,将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高值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高值地区划分为森林生态系统重点保护区,采取措施对秦岭林区进行针对性保护。秦岭林区横跨北亚热带和暖温带,海拔高差3000m以上,受海拔影响由下而上垂直分别具有北亚热带、暖温、中温、寒温、亚寒带气候特征。森林资源类型多样,蕴藏丰富。据统计,秦岭林区现有各类森林面积4 233 893hm2,森林蓄积25 934万m3。其中乔木林地4 213 943hm2,竹林1838hm2,特灌林18 112hm2,乔木林地每公顷平均蓄积61.54m3

乔木林地按优势树种(树种组)来分,其中松类林80 0001hm2,柏类林49 663hm2,栎类林2 471 935hm2,刺槐林42 404hm2,硬阔林358 580hm2,软阔林107 805hm2,杨类林28 015hm2,其他乔木林224 025hm2,以栎类林分为主,占森林面积的58.66%;按起源分,天然林3 549 537hm2,占84.23%,人工林664 405hm2,占15.77%;按权属分,国有1 083 704hm2,占25.72%,集体2 558 628hm2,占74.28%;按森林类别分:国家公益林2 196 414hm2,占52.12%,地方公益林725 782hm2,占17.22%,商品林1 291 747hm2,占30.66%。

严格遵守《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为基础,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建设,采取封育保护、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植树造林水土保持、河湖整治等措施,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和自然修复,促使森林面积稳步增长,林分质量稳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恢复,确保以天然林保护为主体的绿色生态屏障安全。

1.人迹密集保护区

即人口聚集和活动相对较多、交通发达、有相对较好的经济社会基础的区域。该区域是天然林日常保护的重点,需要的保护手段集中、丰富,包括通过生态移民、生态效益补偿等措施,保护当地居民利益,实施全民参与管护,严控林地流失,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森林面积。继续实行生态移民,引导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发挥现有人口保护力量,推进生态补偿性增收扶贫力度,保障、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的压力。25度以上和重要水源地1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25度以上山坡禁止一般性生产作业。实行现有护林员不间断巡护,逐步增加无人机辅助巡护,增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预警能力,重点地段增设远程视频监控或红外抓拍,出入山口与重要工程建设区要有效设置有害生物检疫检查,外来人员流动较大的地段还要分段设立一定的物理隔离设施等,严防烟头等火源落入草丛,严防潜在的有害生物携带者在林草间抛留有害病虫害繁殖体等。

2.偏远深山保护区

即人迹密集保护区以外、以远、以上的其他广大秦岭林区。该区域也是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集中保护区域、核心保护区域等,其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由于这一区域人类活动相对较少,因此其保护主要是依据各类保护条例、办法等开展各自专题性或综合性管护,包括天保工程原有的覆盖所有国有和集体所有的林地林木的保护体系,确保秦岭森林生态系统独特性、完整性、原真性。在实施正常天然保管护林员巡护基础上,在重要道路交叉口、重要入山口、当地村庄人员重点生产活动区等重要地段,增设远程视频、自动监护等设施,加大自动化管控力度,加强野生生物资源保护,保持野生动植物物种和种群平衡,加强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与天然林保护有关活动及人员的管理、疏导与保护,开展必要的以改善林分质量或消除林木病虫危害的森林抚育活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