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资料显示,陕西省政府、各地方政府,林业、旅游、规划、水利、矿产等部门出台了许多“旅游规划”“发展规划”,规划的重点区域就是秦岭地区。这些规划的出台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这些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得不到强有力的监督管理,客观上对于秦岭地区野生动物栖息地将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野生动物的保护。
如根据2016年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制定的《陕西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9年,陕西全省旅游经济呈现“增长强劲、质效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70 714.50万人次,同比增长12.20%;旅游总收入7211.59亿元,同比增长20.30%。在入境旅游方面,2019年,陕西全省接待入境游客465.72万人次,同比增长6.54%;实现国际旅游收入33.68亿美元,同比增长7.71%。国内旅游方面,2019年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70 248.78万人次,同比增长12.24%;国内旅游收入6978.87亿元,同比增长20.56%。伴随有大量的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如文化和观光、商务、休闲、养生、红色、乡村旅游等)、产业要素建设(如旅游餐饮业、旅游住宿业、旅游交通运输业、旅行社业、旅游商品业、旅游观赏娱乐业、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旅游教育业等)等旅游产业体系建设。
此外,商洛市、安康市、汉中市、渭南市、宝鸡市和西安市等为发展本地经济,出台了许多发展规划,如商洛市的《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安康市的《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汉中市的《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渭南市的《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个规划纲要》、宝鸡市的《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西安市的《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在这些规划中,旅游产业的发展几乎都成了当地政府未来规划的重点,得到了重点支持。为了在未来的庞大的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县纷纷提出宏伟的旅游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建设方案(对未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做了比较详细的安排)。这些规划都不约而同地把旅游目的地选在深山景色秀丽之处,以更好地吸引客源。这些旅游目的地很多地方都是野生动物栖息地或潜在栖息地。(www.xing528.com)
此外,有的地方还出台了专门的旅游发展规划,如宝鸡市2009年5月出台的《宝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5年)。其总体目标为:以历史宝鸡、人文宝鸡、生态宝鸡与现代宝鸡和谐共生为基础,确立构建国际风景文化观光旅游中心城市、高品位休闲度假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领先城市、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发展大产业、提升大形象、发挥大功能、促进大文化、美化大环境为基础,确立旅游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产业,推动社会进步的和谐产业,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先导产业,深化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的地位。创新发展模式,完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素质,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提高旅游业对宝鸡经济社会和陕西、全国旅游发展的贡献度。规划近期主要为产业转型提升期。改变以单一观光旅游为主体的局面,成为独立型的旅游目的地。形成系统的旅游投资服务体系,建立具有较强拉动效应的龙头精品,规划建设旅游产业聚集区。工程十分浩大,影响非常深远。许多森林公园和保护区也出台了自己的旅游规划,如《陕西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区修建性详规及总体策划》《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等,对旅游所涉及的各项要素分析得更加详尽,而且还特别强调要进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秦岭野生动物栖息地独特的景观资源,这些规划中的森林公园大部分都分布在该地区。这些措施的实施一方面无疑会吸引更多的游客,给公园带来更多的旅游收入,带动该地区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景观资源将面临更大的破坏,游客管理面临更大的挑战。旅游在给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的同时,给野生动物栖息地、潜在栖息地也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许多大规模的旅游工程的开辟,对栖息地的侵占和蚕食日益显著,特别是那些经过“精心规划”的旅游对栖息地的影响更为巨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旅游活动已成为影响野生动物栖息地“安宁”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政府行为的开发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