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系化的生态监测系统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秦岭地区开始了生态监测工作,秦岭地区的生态监测大约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生态监测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针对全国关注的问题开始调查与监测秦岭地区作为调查的区域之一,也参与其中,主要有1977年开始的野外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调查,以及同期开展的森林资源清查工作。另外,还包括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有关气象、水文站点的常规监测。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生态监测工作处于发展阶段,监测内容除了气象、水文、森林资源清查等以外,还有水质、大气、土壤等方面的监测。科研机构也开始在秦岭设置长期定位观察站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量等动态变化规律。2000年到现在生态监测内容丰富,包括气象、水文等生态要素,还包括生态系统类型、质量,生态环境问题、野生动植物等多个方面。监测手段多样,包括野外调查、航空遥感、无人飞机等,初步形成点—面结合的监测体系。如表2—4所示。
表2—4 秦岭地区有代表性的监测工作表
续表
注:表格内容来源于硕士学位论文《秦岭自然保护地体系综合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侯爱科,2019。
经过多年的发展、秦岭地区已经初步建立起生态监测网络体系,政府部门根据各自职责、承担不同的监测任务。生态环境监测由环境保护、林业、水利、国土、农业等部门承担。环保部门直接负责秦岭重点功能区县城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的实施,还负责大气、水环境、生态、固定废弃物、土壤等的监测,定期发布环境质量监测报告。林业部门主要负责对秦岭森林资源、湿地进行调查,开展森林火灾预警和动态监测,对野生动物进行监测评估,构建了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体系;支持国家和地方重点高校建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目前已建立了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监测森林结构动态。水利部门主要开展水文、水质等方面的监测,在秦岭部分区域已开展自动监测站的建设,构建省、市、区一体化的水环境监测体系,实现污染源实时、全面监测。另外,通过应用航天遥感技术,结合地面观测与实地调查方法实现对全区水土保持的监测。农业部门已在秦岭建立众多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站点,并制定了农田监测指标体系以及规范要求,并借助3S技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使农田监测逐步在向广尺度、信息化、智能化转变。国土部门主要负责地下水、地质灾害、矿山环境、土地开发等方面的监测。通过3S技术可对山系中的分布矿山、尾矿点的位置进行定位、观测,并且监督矿企业开发,防止私挖乱采等活动。此外,也可实时了解土地利用动态。其他部门包括气象、交通、建设等部门也参与某些生环境监测工作。(www.xing528.com)
秦岭地区初步建立了由监测站点、样线和区域尺度的监测体系。监测站点主要包括气象站点,大气、水质、土壤、噪音、生物等生态环境要素站点,以及森林等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站点。样线主要是野生动物的巡护与监测样线。区域尺度的监测主要是基于遥感手段的土地覆盖及生态参量的监测。监测内容较丰富,秦岭监测内容涉及生态系统的多个方面,主要包括自然气象与水文要素,大气、水质、土壤、噪音、生物等生态环境要素,森林、草地等各种生态系统的构成与类型,生态系统质量与服务功能,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活动状况,森林火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以及人类活动的各种干扰等。秦岭地区的监测手段多样,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对于野生动植物监测,多采用直接野外数目调查、红外相机以及基于基因手段的个体识别技术;对于环境要素的监测,多采用多种仪器设备,并辅以化学药品以测定大气、水、土壤中各污染物质的类型与浓度;对于大尺度的生态监测,多采用遥感技术、无人飞机等手段。监测结果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了许多关键信息,秦岭地区的生态监测结果为区域生态保护与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例如,秦岭地区的大熊猫及栖息地的调查结果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提供了基础;有关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为财政转移支付额度提供决策依据;有关森林火灾、病虫害的监测信息为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理提供了重要信息。
(二)界碑界桩
秦岭自然保护地体系内部自然保护类型多样,在各种类型的保护地边界区域都设置了界桩界碑,但由于自然保护地类型、层级各不相同,存在嵌套重叠现象,所以界碑界桩圈定界限在一些区域并不十分明晰。
(三)标识解说系统
秦岭自然保护地体系内部,各种自然保护地都设有自己的标识解说牌,其中以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最为完备。以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保护区内针对不同动植物、人文景观等,都设置了解说标识牌,进行大众教育。一些著名的人文景点还设立了详细的科普解说牌,以便大众了解相关的知识。
此外,针对一些濒危物种及其活动区域,为维持其生存,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还实施了局部区域的围挡工程,通过物理标识和障碍封锁相关区域,以最大限度保障相关物种的生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