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水利信息系统发展的实际情况,要实现水利信息化的既定目标,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在继续依托重点项目,持续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应大力推进地方水利信息化建设,全力缩小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地域和单位间的差距,重点推进数据资源集成、业务应用整合以及技术条件的更新。
图1.18 服务器所使用的操作系统
1.坚持依托信息化重点工程,持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十五”及2006年度水利信息发展的经验表明,依托重点信息化工程,逐步构建和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这是由信息基础设施难以单独立项建设的特点所决定的。近年启动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和水利电子政务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对在全国建成必要的水利基础信息采集、网络和公共数据存储与服务等基础设施,并逐步形成科学的基础设施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今后几年的信息化发展中,大力推进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二期、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二期、国家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农村水利信息管理系统等重点工程的立项与建设,仍是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图1.19 数据库使用的DBMS分布情况
图1.20 业务(应用)系统计算模式分布
2.大力促进地方信息化建设,着力缩小地区差距(www.xing528.com)
从2006年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已经呈现出地方投入比例增加,中西部建设力度加大等特征,这是因为水利信息化具有整体有序推进、紧密协同发展的内在规律。因此,今后几年内,大力推进地方水利信息化建设,将水利信息化主要由中央财政投入逐步转变为地方投入为主的可持续发展轨道,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而且可实现有效缩小地区发展的差距和各业务领域发展的不平衡,最大限度地减少产生新的信息孤岛和造成更多的单一低水平应用的风险。
3.尽快启动各级水利数据中心的建设,协同推进各类业务应用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由于水利信息化建设由业务应用的需求驱动的,往往只考虑局部需求是否满足而忽视公共信息资源的建设。虽已开发完成417套应用系统,但并未形成一个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公共信息资源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加紧各级水利数据中心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同时,417套软件,却没有产生出能被广泛推广应用的领域产品,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各类业务应用发展的不协调与不规范。因此,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必须按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基本规律,重点建设国家、流域和地方各级水利数据中心,以推动业务系统开发与应用的多领域协同及规范化建设。
4.逐步推进技术更新,创新业务应用体系结构
从2006年发展现状中可以看到,信息技术在水利业务中的应用,存在小型系统支撑环境配置过多,大中型系统支撑环境不足的现象。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更新换代也很快,使得传统的“一次到位”不但难以实施,而且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从项目投资分类中也可以看到,信息化建设投资中,硬件和系统软件等购买性投资所占比例偏大,而数据资源建设、应用软件研究与开发、业务流程整合与规范等研发型投资比例偏少。直接后果是技术更新换代因代价过高而十分困难,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因创新性研究不足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一般的,在水利信息化发展初期,购买性投资所占比例较大是比较正常的,但不应在相当长的时期都如此,而应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逐渐形成合理的投资比例。既保证系统能正常运行,又不留冗余,为实现以技术更新换代为目的的维护性投资代替以项目实施为主要形式的购买性投资创造条件,把有限的财力更多地投入到信息技术在水利业务中的创新性应用开发中去,这是保障水利信息化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注释】
[1]地方水利部门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直属单位,下同。
[2]东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
中部: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下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