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库水体热力学监测与分析:区域水资源保护实践

水库水体热力学监测与分析:区域水资源保护实践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朱庄水库水体温度年内变化过程线2.2水库水体分层结构类型水库水体在水文、气象、地形、地理位置、出水口位置、调度运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不同的水温结构。通过对水库分层结构指标的分析计算,朱庄水库为稳定的分层型水库。表2朱庄水库水面温度测量位置及结果续表

水库水体热力学监测与分析:区域水资源保护实践

水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主要取决于日内和年内热量收支各要素间的平衡。水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以表层水最为明显,随着深度的加深,变化衰减,最高、最低水温出现时间滞后。

2.1 水库水体水温的年内变化

随着太阳辐射的日变化,不同时刻的水温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太阳辐射照到水面上,首先受热的是表层水,若水面是静止的,表层水将随着太阳辐射的日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日变化,随着表层水吸收热量的不断增加,水体通过传导、对流等作用将热量向下传递,另外,风浪作用也将加速上下层水热量的交换。

由于水库水体在年内各季节所受的太阳辐射热量不同,从而导致水温发生年内变化。表层水温的年变化特点为:夏季最大,春秋季节次之,冬季最小。最小值一般出现在1月或2月,最高值出现在8月。采用2002~2004年水库水温监测资料,每天8小时监测一次,监测位置在水深0.5m处,计算其旬平均值,然后用3年的旬平均值绘制年内旬平均水温变化过程线,水库表层水温旬平均年内变化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朱庄水库水体温度年内变化过程线

2.2 水库水体分层结构类型

水库水体在水文、气象、地形、地理位置、出水口位置、调度运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不同的水温结构。水库水温结构可分为分层型和混合型两类。分层型水库随季节变化,上下层水温发生不同的变化;而混合型水库全年水库上下层水温没有明显区别。在温带气候地区的湖泊、水库的水体的循环运动受季节变化的限制和影响,在不同的季节,不同深度的水体互不混合,表现出温度分层效应或者热分层现象。

湖水或水库水体热分层现象,与水体密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有关。水在4℃时密度最大,这是水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特殊性质,众所周知,0℃冰的密度小于周围水的密度,所以,冰可以浮在水面。而4℃以上的水,随着温度升高,密度下降,因而,温度高的水位于冷水上面,形成温度分层。

在春季,冰雪消融,随着气温升高,水库表面水逐渐变暖,与温度较低的湖底层水达到完全混合,产生春季库水对流现象。

在夏季,水库表层水受太阳照射,水的温度升高,形成水库表温水层。表温水层由于风浪作用,得以均匀混合。因此,表温水层的温度几乎相同。而位于底层的水由于难以接受光照,因而温度明显低于表温水层。夏季,表温水层的水密度小于底层水的密度。这样就出现了夏季水体热分层现象。根据光照情况,有时也将表温水层称富光层,而将底层称作贫光层。富光层与贫光层之间为热梯度层或称中度光照层。其温度下降非常明显,温度梯度很大。几乎深度下降1m,水温下降1℃以上。

在秋季,气候转冷,表温水层容易散热,水体温度下降,与底层水温逐渐趋于均匀。这时,水体热分层消失,水体达到完全混合。这就是秋季水体对流过程。

入冬,水温继续下降,若表层水温低于4℃,则在无风和有冰层的情况下,将出现底层水温比表层水温高的逆分层。春天来临,冰层开始融化,逆分层将混合消失,称为春季对流。随后,水库水体再一次出现温度分层。库面温水层水温在分层季节变化较大,与河水温度差不多或略高。库下冷水层温度变化较小,变化程度取决于分层前的水温。

如图3为2月15日、5月18日和8月2日水深随温度变化过程线。在冬季,表层水温低于下部水温,最高与最低变化不大,变化过程基本呈直线变化。随着气温升高,表面水温升高,对下部水温的传导作用,水温逐渐升高,5月表层水温在18℃左右时,在水深0~17m之间水温随着深度增加而降低,下部呈直线变化。随着温度继续升高,表层水温也逐渐升高,到8月,表层水温在29℃左右时,在水深0~20m之间随深度变化,下部呈直线变化。以后随着气温降低,水深与水温变化过程进行逆向变化返回,到冬季回到原来过程线,完成一年的周期变化过程。

图3 朱庄水库2月、5月和8月不同深度水温变化过程线

湖泊或水库这种热分层效应和季节对流的变化,对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过程有很大影响。由于热分层效应,使得水库水体的表层在夏季光照充足,温度较高。若这时供给水体的营养物质充分,藻类光合作用便随之加强。因而生长旺盛,蓝藻、绿藻得以大量繁殖。

判断水温结构类型,常采用指数法[2],即用入库年水量与库容的比值(α)和一次洪水量与库容的比值(β)进行判断。计算公式如下:(www.xing528.com)

α=Q/W

β=Q/W

式中 α——水库分层指标;

Q——水库年入库总量,亿m3

W——水库总库容,亿m3

Q——水库一次洪水入库总量,亿m3

当α<10时,该水库为稳定的分层型;当α>20时,则为混合型。对于分层型水库,如遇β>1的大洪水,则往往为临时的混合性;只有当β<0.5时,才不致因洪水而影响水库的分层特性。如表1为朱庄水库1990~2004年水库分层结构指标计算成果。

通过对水库分层结构指标的分析计算,朱庄水库为稳定的分层型水库。由于夏季水体的热分层,往往造成底层的缺氧状态。在缺氧状态下,很容易导致内源性磷的增加,即加速底泥中磷的释放。内源性磷负荷增加的结果,必然导致水体磷浓度的增高。虽然经过秋季水体对流,表层水中的磷浓度由于夏季藻类生长吸收有所降低。但经过春季水体对流,又将底泥释放的内源性磷带到了表层,从而提高了表层水中的磷浓度,为夏季藻类的大量繁殖提供了适足的营养物质,使得水体继续保持富营养状态。

表1 朱庄水库1990~2004年水库分层结构指标统计表

库水温不均匀常引起温度分层和水体对流现象,温度分层和水体对流作用对入库氮、磷和其他污染物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3 水温的水平分布

朱庄水库为南北向窄长型深水水库,依据地形地貌,沿水库大坝向上游测量。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现场空间定位。由于水库水深不一致,水面上所得到的同等热量,深水区水温不易增高,而浅水区水温易于增高。朱庄水库库区是一个狭长形水库,从大坝作为起点距,向上游对水温进行监测,测量位置在水面下0.5m处,监测时间为2004年10月10日10时,监测结果见表2。根据测量结果看出,整个水库水面温度变化不大,从坝上开始,随着水深变浅,水温略有升高。而这种变化与气温对水温的影响比较,就显得微乎其微了。

表2 朱庄水库水面温度测量位置及结果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