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建立生态农业体系
建立生态农业体系,就是在一定区域内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和管理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低输入,经济上可行的农业生产系统。该系统能在长时间内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具有的最大生产力。生态农业以保护和改善该系统内的生态动态平衡为总体规划的主导思想,合理地安排生产结构和生产布局,促进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减少燃料,肥料、饲料和其他材料的输入,从而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的再生利用和经济效益四者统一的综合性效益。
4.2 合理施用化肥
从生产、生态和效益考虑适宜的施肥量,随化肥使用量增加,粮食产量明显提高;到高施肥阶段,随着施肥量增加,产量增加越来越慢,化肥损失量上升,对环境污染程度加重,所以,要从生产、生态和效益多方面考虑化肥使用量,做到合理施肥。根据作物吸肥规律、土壤供肥性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种植前提出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氮磷钾比例法:在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通过布点,测出多种水平下氮磷钾肥实验,得出氮磷钾肥的适宜用量,然后计算出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在应用中只要确定一种养分的使用数量,就可以按养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确定出其他养分的使用量。例如以氮含量确定磷钾用量。
地力分区配方法:在生产水平差异小、地力较均匀的农田,按土壤肥力高低分成若干等级,利用土壤普查、土壤养分概查资料和过去已有的田间肥料实验结果,结合实践经验,估计出每个配方区内比较适宜的肥料种类及使用量。(www.xing528.com)
肥料效应函数法:通过在不同肥力水平布置多种水平多点氮磷钾微量肥田间实验,求得作物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依据方程分别计算出经济最佳施肥量和最高产量施肥量。
4.3 有机无机结合的作物养分体系
实现综合作物养分管理,有机无机相结合,是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之一。邢台市近年来积极推行秸秆还田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秸秆是一种数量多、来源广,可就地利用的优质肥源,有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补充土壤新鲜有机质、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秸秆分解时所产生的有机质能促进土壤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弱酸溶性磷酸盐,提高其有效性。秸秆还田是缓解当前有机肥源和钾肥资源不足的一项有效措施。
在粮田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和有秸秆还田机器及有适宜的耕作技术条件下,实行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氮,使有机无机相结合,能使土壤有机质逐年得到提高,将成为增加农田有机肥投入,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在邢台市平原区,连续4年实施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后,土壤物理性质明显改善,土壤爽松,在没有增加化肥使用量前提下,不仅粮食高产稳产,土壤肥力和有机质也明显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