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原则
地下水功能区划定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体现对地下水资源实行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思想;以优化配置水资源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评价阶段的成果和相关规划,做好与相关规划成果的衔接协调;以水文地质单元和行政区为基础,兼顾流域和区域水源管理工作的需要。水功能区划的原则是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的具体体现。正确的区划原则是顺利开展功能区划的前提,是正确划定各种功能区的关键,也是功能区划能否成功实践的基础。我国的水功能区划遵循以下原则。
表1 地下水功能区划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水功能区划应与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并根据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和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能力,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当代和后代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的结构和功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在划定水功能区时,应将流域作为一个大系统充分考虑上下游、左右岸、近远期以及社会发展需求对水资源的要求,并与流域、区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协调,达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在划定水功能区的范围和类型时,必须以城镇集中饮用水源地为优先保护对象,重点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前瞻性原则:任何区划都有一个时限问题,前瞻性越好,有效时限就越长。因此,要为将来引进高新技术和社会发展需求留有余地,以利于功能区划的相对稳定。
便于管理,实用可行的原则:为了提高功能区划的可实施性,在不违背功能区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各行业和地方政府的意见,实现同部门规划和地方规划的协调,照顾部门和地方利益。水功能的分区界限尽可能与行政边界一致,便于管理。区划成果是水资源保护管理的依据和规划的基础,应符合水资源、水环境实际,切实可行。
水质水量并重,注重水质的原则:划分水功能区,应综合考察水质水量情况及需求。对水量水质要求不明确,或仅对水量有需求的功能,例如航运、发电,不单独作为一种功能来进行区域划分。
上述原则中,最重要的是可行性原则。因为划分功能区目的是为了实施,而实施除了划分的科学性以外,还会受认识水平、技术条件和各方面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强调区划的可行性。
4.2 邢台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地下水功能区划,与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质构造关系密切。地下水系统的地质、水文地质特性与含水介质的结构,是地下水系统区划的基础,是系统保持整体性和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依据,亦是系统内部各种组成要素之间在时空上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基础。因此,进行地下水系统区划,要密切考虑其地质、水文地质特性与含水层介质场的结构。
地下水功能区和地表水功能区的协调:地表水和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转化,密切联系,在功能区和规划方面要统一考虑、协调进行。两者协调包括两个方面:①地下水系统服从于地表水类型的协调;②地表水服从于地下水系统类型的协调,要双向协调,共同保护。
流域和行政区之间的协调:从便于管理和水资源特性分析,地下水区划要考虑流域与行政区两者的关系,根据邢台市地下水和地表水分布特点,在西部山区河流区域内,分水岭比较明显,以河流流域为主。在平原区,地下水分水岭不明显,以行政区划分为主。
4.2.1 泉水保护区划分
在邢台市境内,有百泉泉域和石鼓泉泉域两个岩溶泉域地下水系统。(www.xing528.com)
邢台百泉岩溶地下水系统位于邢台、邯郸西部,包括邢台市、内丘县、邢台县、沙河市及武安市的部分地区。北部边界西段为獐貘—南赛地表分水岭,东段为西北岭—内丘地下分水岭。西部以山西与河北省的地表分水为界。南部边界西段为北洺河地下分水岭,东段沿贺进背斜至东倾末端,再沿NNW断层接南庄—崇义—康二城灵山东西向构造岩浆岩带,交百泉—紫泉大断裂为界。东部北段以邢台—内丘弧形大断裂为界,南段以百泉—紫泉断裂为界。泉域总面积为3843km2。区域内西部为山区,海拔1000m左右;向东逐渐过渡为低山丘陵,海拔200~500m;东部为平原,海拔60~100m。百泉泉域是一个以降水为唯一补给来源,边界性质清楚,基本独立、完整、封闭式的水文地质自然单元[2]。
石鼓泉泉域位于临城县,包括赞皇县和内丘县的部分地区。北部边界为九龙关—东牟村地下水分水岭;南部边界西段为獐貘—南赛地表分水岭,东段为内丘—西北岭地下分水岭;西以千根行李岭、三峰山一线地表分水岭为界;东以邢台—内丘弧形大断裂为界。本泉域是一个基本独立封闭的水文地质单元,泉域总面积为692km2,岩溶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的直接面状渗入补给和河道的集中线状渗漏补给。
上述泉域内,地下水功能首先是开发利用功能,其次是泉水保护区和地表基流保护区。涉及邢台市的县(市)有沙河市、邢台市区、邢台县、内丘县、临城县。还有邯郸市的武安和石家庄的赞皇等。
大陆泽、宁晋泊位于滏阳河中游。在历史上,大陆泽和宁晋泊是连在一起的一个大淀泊,统称大陆泽,常年积水,四周群众以打鱼为生。由于连年蓄洪蓄水,加之河流改变变迁,到明朝这块淀泊的中部已经脱水,形成两块互不连的洼淀,南部的一块仍称大陆泽,靠北边的一块称宁晋泊。以后,由于淤积严重形成沼泽。大陆泽内有留垒河、沙洺河、南澧河、顺水河,牛尾河,白马河、小马河、李阳河等8条支流汇入北澧河。又有北澧河、泜河、午河、北沙河、洨河等6条支流河连同滏阳河上段在宁晋泊汇流。整个汇流面积达14420km2,然后由滏阳河下泻。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工农业发展,上游建设大量水利工程,河流只有汛期来水,水量减少,湿地几乎失去湿地功能。到20世纪90年代,湿地上游几乎没有来水,湿地内以农业种植为主,考虑防洪要求,在湿地及其周围化定了滞洪区。近年来,由于上游修建水利工程,大陆泽、宁晋泊几乎没有来水量,为预防大洪水,将大陆泽、宁晋泊建成滞洪区,遇到较大洪水,可在这个范围内暂时缓洪,避免下游地区遭受水灾。
邢台市境内,在湿地上游的县(市)有沙河市、邢台县、内丘县、临城县、南和县、任县、隆尧县、宁晋县等。
4.2.3 咸淡水混合防治区划分
在邢台市黑龙港和滹滏区的咸水区,由于长期超采深层地下水,改变了深层地下水水流的补给、排泄的自然状态。在20世纪70年代深层地下水开采初期,开采量较小,深层水头和浅层水头基本接近,深层水水流的流场的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基本保持自然状态。机井开采量基本以截取水平径流、削减自然排泄为主,即以地下水侧向径流构成开采资源的主要成分。随着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原来地下水流的侧向径流不能满足开采需求,造成深层地下水位大规模持续下降。由于深层淡水不断开采,其深层地下水的水位差不断加大,从而造成浅层地下水向深层地下水的越流量逐年增多的趋势。在全淡水区,深、浅层地下水混合开采,越流补给是正常补给过程。在有咸水区的区域,咸水越流补给地下水,会造成咸水界面下移和对水质产生影响。
邢台市平原区地下水有咸水分布区总面积达3905.5km2,其中矿化度为2~3g/L的面积为2351.2km2,矿化度为3~5g/L的面积为889.9km2,矿化度大于5g/L的面积为664.5km2[3],涉及隆尧县、任县、宁晋县、南宫市、巨鹿县、新河县、广宗县、平乡县、威县、清河县、临西县等11个县(市)。上述咸水区为地质灾害防治区中的咸淡水混合防治区,涉及邢台市11个县(市),总面积达3905.5km2。
4.2.4 地面沉降防治区划分
地面沉降是由于过量的开采第四系松散地层中的地下水而引起的。当地下水开采量大于补给量时,含水层的承压水位明显下降。随着承压水头的不断下降,造成了黏性土层的不断密结而大量压缩;同时,含水层本身由于承压水位的下降,水对于上层的浮托减小,而产生压缩。黏性土层和砂层因承压水位不断下降造成的密结和压密,反映在地面上就是地面沉降。地面沉降的发生与发展是由承压含水砂层及其上覆黏性土层中孔隙水压力减小、有效应力增加而引起的。
土层压缩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根据黑龙港区观测资料分析,地面沉降的分布与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范围相同,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发展迅速,漏斗面积越大,则该区地面沉降越显著。根据1958~1988年对该区地面沉降测定,年平均沉降率为22.78mm/a。1988年以后由于该区地面沉降资料短缺,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根据地下水水位、地下水开采量、地面的固结程度、黏性土的含量等因素,采用四种不同的预测方法对该区地面沉降进行预测:该区形成以南宫为中心的地面沉降带,与深层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中心一致。预测1989~1998年南宫沉降区年沉降量为33.94mm,到2030年该区年平均沉降量为61.85mm[4]。
地面沉降涉及的县(市)有南宫市、新河县、广宗县、威县、清河县、临西县等,总面积达3778km2。
根据上述分析,按照地下水服务功能,邢台市地下水划分为23个功能区,其中涉及生态功能的有15个区,涉及地质保障功能的有22个区。邢台市地下水功能区划成果见表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