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议是指“行动者网络形成阶段所存在的各行动者要素对其他行动者要素目标存在争议的地方”[62]。在行动者网络形成的初级阶段,每个行动者的角色和地位不尽相同,各自行动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难免与其他异质行动者产生异议(详见表5-6)。因此,核心行动者需要与其他行为主体展开相互间的平等协商与利益博弈,最终由核心行动者提出整合网络利益的机制,从而消除行动者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动员所有行动者共同合作,使网络能够朝着预定的方向行进。但同时也要值得注意的是,异议持续地存在必然会对网络利益联盟产生负面的影响,核心行动者若不能及时有效地消弭行动者相互间的异议,将会直接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作,甚至造成网络建构的失败。异议的存在表明,网络中异质行动者的关系不是静止不变,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因而异议的内容为网络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表5-6 网络中异质行动者异议内容一览表
在水族端节赛马传承网络成立初期,水族端节赛马和各个马坡作为非人类行动者,主要表现为对人类行动者的制约,从而造成异质行为主体在行动的过程中存在着异议现象。三都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潘瑶认为,水族端节赛马还未形成商业开发,以致代表性传承人、赛马群体大多数选择外出展演而获取经济上的收入,她说:
端节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习俗类,习俗类是一个比较宏大的项目,涉及一个民族的方方面面,它不像技艺类,技艺类指向性很强,但它没有那么宽泛。目前三都县入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水族马尾绣开始了商业开发,充分发挥水族妇女传统刺绣技艺,大力发展水族马尾绣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成立了中和镇杨柳马尾绣协会等2个马尾绣协会,板告村马尾绣习所等6个传习所,培养马尾绣绣娘2万余人,制作能手3 0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妇女约500人,绣娘每年人均年增收5 000元以上,基本上实现了水族马尾绣的活态传承。而端节作为民俗节日的端节,不像马尾绣这类技艺类好进行商业开发。我们去普查的时候发现很多寨子都已经不赛马了,马的铃铛挂在那里满是蜘蛛网,养马、喂马、赛马的一些用具搁置在那里都起灰了。当时就问村支书,为什么不赛马了,他说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就是年轻人几乎出去打工了,只有少部分年轻人还会请假来过端,也待不了几天,平常没有喂过马,和马就不亲密,想练一两天就去赛马,这是不行的。马是很通人性的,它不认你,就不会听从于你,它会想尽办法把你摔下来。第二就是端坡大部分是山地,马坡都是十分陡峭的,每年端坡赛马都会有人摔伤。现在的人很重视健康,法律意识也比较强,所以经常会有纠纷。组织端节活动变成了一项高危活动,作为村主任、村支书就没有人愿意组织了,再加上受周边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在文化上的互相影响,这就导致了端节的氛围也不浓了。所以端坡跑马就越来越少,有的端坡就慢慢不赛马了。土地本来就特别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要专门开一条马道,一年只用一次,使用效率又低,造价又高,所以端坡赛马就慢慢地变少了。(www.xing528.com)
三都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体育中心主任李合成认为,端节赛马一定要朝着赛事化发展的路子能有所发展:
说实话三都的旅游搞了那么多年,一直搞不起来,三都的旅游资源就是要从体育非遗和其蕴含的深厚文化来发展,也就是往传统体育赛事的方向来发展,才能带动地方上的旅游,否则,谈什么建设旅游景区都是没有用的,这些都不是三都的优势。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把三都的马产业整合在这个旅游里面,让养马的人提高一些收入。就三都而言,要大力发展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水族民俗文化来大力发展休闲体育,带动林下产业、民宿产业发展,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推动他们首先发展。所以政府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如果游客过来连一个厕所都没有,那怎么行。要抓住现代人的爱好,在发展户外产业的基础上的结合地方上的民族特色,加上一些民宿,这是以后发展的方向。
与李合成的观点一致,三都县赛马协会主席石久迁认为,村寨面貌和端坡基础建设影响着三都赛马事业的发展:
如果可以的话,要把水东、廷牌、塘州、三洞这些最具代表性的端坡附近的村寨真正搞成一个旅游村,我们这里基础设施确实太落后了。我现在想着就是看一下能不能去弄点钱来把马坡及村寨周围的路都硬化好,路边还要搞四五十厘米的高。这样的话,环境卫生可能要好一点,对游客走路也比较方便。再一个的话,就是我们这边喂鸡、狗、牛还是比较多的,而且都是放养的,真的搞成旅游村的话,游客对这些东西还是很敏感的。目前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道路、厕所等基础设施弄好。(这样一来)可能水族端节旅游收入会提高一点,而且游客停留的时间可能要久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