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贵州山地民族传统马术研究与调查结果

贵州山地民族传统马术研究与调查结果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苗族传统体育以黔东南保存最完整,数量也最多。苗族传统体育具体可以分为竞技、表演、娱乐三类。苗族竞技类传统体育,具有竞赛特点和较高技术要求,如射弩、赛马、摔跤、赛龙舟、斗牛、斗马、踢毛毽和武术等。赛马盛行于贵州黔东南的麻江、凯里、黄平等县及黔南和云南苗族地区,多在节日或集会期间举行,属于自娱性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技性较强。苗族赛马分锦标赛和花样赛两种。

贵州山地民族传统马术研究与调查结果

(一)苗族生活世界中的马

苗族过着世代男耕女织的生活,长久以来经济结构单一,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业生产。畜力依然存在于劳动生产中。苗族素有养马的习俗,所以黔东南地区苗族村寨中几乎都会有马匹。马在苗族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娱乐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

马除了在苗族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外,还在交通运输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在崎岖的山路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下,马受地形地势以及气候条件的限制较小,凭借其机动灵活的特性能够畅行无阻,因此马的运输作用在交通运输条件落后的时代显得尤为突出。据黄平县志记载:“1960年,群众运输体制下放,引起运输混乱,停驶马车近50吨,货运下降,仪山区货物积压达4000余吨。州交通局立即指示:组织专业运输,分别建立国营黄平县马车队和5个公社副业马车运输队,分布在新州、旧州、重安、平溪、谷陇等地,由交通部门和公私统一领导。”[3]由此看来马在那个交通落后的时代肩负起了货运的重任,并逐渐形成了有组织的货运马车运输队。

苗族大多背靠大山聚族而居,村寨居民往往是几户到百户不等,村寨中房屋布局紧密,通常房屋几栋或者更多栋连成一片,紧紧地挨在一起。靠近村口地势较缓,各家房屋间隙大,路面比较宽,机动车辆能够方便地进出,越是往山上去的路就变得越窄,坡也较陡,车辆等交通工具进出不便。[4]村寨中的货物搬运基本是靠人力和畜力,由于村寨中的马匹数量有限,通常马匹都是供给自家使用,当自家需要搬运点重物在寨子中进进出出、走街串巷的时候,面对狭窄的街道,马能够在其间穿行自如的优势凸显。马可以在苗族村寨中解决运输“最后一百米”的难题。

“位于南高皋乡石桥堡村大簸箕寨一天然岩洞口左侧岩壁上,有骑马图和单人操练图。马具有长长的脖子,四条腿分开比例失调,马上的人物侧坐,双手放于马背,头部造型极是特别。”[5]可见骑马在苗族的生活中存在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现如今已经形成了以骑马竞速为特征的传统体育项目——苗族赛马,“黔东南各地民间赛马活动,一般在民族节日举行。或专赛马,或兼赛马,各地情况不一”[6]。赛马是黄平谷陇苗族芦笙节中的主要活动之一。

(二)苗族传统体育与马术

苗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是几千年来逐渐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苗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大多在民族节日或专门的体育节日里开展,有的也在一些民俗活动、生产劳动、农闲时节进行。由于苗族支系众多,因此,其传统体育具有浓郁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具有区域性、社会性、民族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苗族传统体育以其丰富的内容、多彩的形式、独特的风格为我国的民族体育文化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苗族传统体育以黔东南保存最完整,数量也最多。苗族传统体育具体可以分为竞技、表演、娱乐三类。苗族竞技类传统体育,具有竞赛特点和较高技术要求,如射弩、赛马、摔跤、赛龙舟、斗牛、斗马、踢毛毽和武术等。这些苗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有较完整的竞赛规则(名次评定方法、奖励办法、参加手续和其他有关的规定事项)。苗族表演类传统体育,是通过表演把情节和技艺表现出来的项目,如芦笙拳、芦笙刀、打花棍、武术、芦笙技巧、跳鼓等等。苗族娱乐类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转秋千、打手毽、跳木鼓、吹芦笙芒筒等等。苗族赛马属于竞技类传统体育,极具民族和地域特色。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赛马是当地苗族人民最为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之一。每年六月六日“新禾节”时,各村寨的苗族都要从四面八方汇集来一起“玩马”。所谓玩马,指的是用自己精心喂养的马去跟别人喂养的马决斗、竞赛。斗马是玩马活动中最有趣的一项活动,即挑选一匹健壮的、毛色光洁的母马,由斗马好手牵进马坪内;然后,先将一匹公马牵进来与母马相伴,几分钟后牵到一旁;接着,把另一匹公马牵进来,让它跟母马“调情”,这下子,站在一旁的那匹公马被“激怒”了,它未等主人放开缰绳就扬起了前蹄向后马冲去,“情敌”狭路相逢,一场搏斗是免不了的。两匹公马时而腾空踢腿,时而扑上去咬嘴,一旦得手便紧追不放。有的马挺机灵,佯装败退,待对手靠近时一个回马脚,对手往往被这突来之脚踢得四脚朝天,甚是精彩。赛马,先放马飞奔,骑手在规定地点等候,当马飞奔而来时,骑手们即纵身跃上马背,完成这套动作只需不到半分钟的时间。随后按照预定的路线,穿树林,跨山冈,沿着崎岖的山路向终点奔驰,途中设有多种自然障碍。以到达目的地的先后次序决定名次。这种比赛不但要骑手有过硬的本领,还要对马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最先到达终点的人会得到很高的荣誉和四乡乡亲的敬重。如果是未娶亲的后生,那么,姑娘会把他作为恋爱的目标来追求,后生成了货真价实的“白马王子”。[7]

云南苗族赛马多集中于大理,传统赛马历史悠久,主要在新年的初一到初三进行。另外,在南部地区的苗族“踩花山”时也有赛马活动,常见的赛马方式有三种:一是骑手在跑动中,突然急停,以没有从马上摔下来的骑手获胜;二是参赛者骑于马背上(光背马)夹紧并抓紧缰绳,由他人猛拍一鞭,使马惊纵而起,以骑手不会坠马为胜;三是竞速。苗族赛马多为不鞍而骑,称“骑滑马”。云南苗族赛马除了比“快马”,还要“观马”,主要是看马跑得是否均匀有节奏,马铃响得是否动听和谐。骑手比赛时手抬一碗酒,尽管跑得快,但如蹄声、铃声杂乱无章,则取胜无望,只有三者俱佳,滴酒不洒,才能获得优胜。

赛马盛行于贵州黔东南的麻江、凯里、黄平等县及黔南和云南苗族地区,多在节日或集会期间举行,属于自娱性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技性较强。过去都是男子参加,20世纪80年代后也成为女子青睐的体育运动项目。苗族赛马分锦标赛和花样赛两种。锦标赛采用分组淘汰方式进行,分预赛、复赛、决赛三阶段,主要采取骑光腚马不用鞍的形式进行,在赛马活动中,只比速度,不比骑手的动作和姿势,是一种激烈而不惊险的活动。花样赛马是20世纪8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竞技性较强、惊险程度较高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但要求参加竞技的选手速度快,而且还要求他们在马背上做“金鸡独立”“单手撑鞍”“单脚挂蹬”“马背一字”“横挂马鞍”等各种惊险的动作。花样赛马目前仅局限于丹寨、凯里等地,虽尚未普及,但也是今后苗族赛马竞技活动发展的方向之一。苗族的赛马主要是通过剧烈的运动来促进大脑与四肢的协调,达到健身与娱乐的目的[8]

(三)黔东南苗族赛马(www.xing528.com)

在黔东南,苗族赛马是深受欢迎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历史久远。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大簸箕寨附近的银子洞内,今存壁画3幅,其中一幅为骑马图。据史料记载,黔东南历史上就是产马之地,宋代即有马匹经广西马市输往毗邻诸省,当地在长期的牧马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民间赛马运动。黔东南传统马术的起源,与其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如日常的生产劳作、历史事件、宗教传说等紧密相连。民族内部由于生存环境和历史经历的不同,对于同一个事物的理解和阐释也会存在差异,致使黔东南苗族传统马术的起源究竟如何,已经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但是笔者通过田野考察发现,黔东南苗族传统马术的起源可以从民间传说中找到答案。

相传清朝时候,泥巴寨张府为了扶助朝廷,安邦定国,除反平乱,大力培养人才。一为报国,二为光宗耀祖,整治家业。因此,在王家院旁边,修筑了一条跑马道。马道很宽,跑马操练可以来回。正道前,还用青砖修筑了三道月宫,道旁用软物做了不少圆盘箭靶。

当时,张府门下有一位名叫汝南的公子,谨遵祖辈遗言,要做精忠报国勇士,不做背叛朝廷的逆子。常常在马道上跑马射箭,每天天不亮,他未净大小便,就骑马、拿弓,飞马遛道,然后正式操练。

张汝南骑马搭弓,跑过三道月宫,就向靶子射箭,直到连发三箭,同中一孔,方才回府,否则,就一直操练至三箭中的为止。

日久天长,张汝南终于操练出一身好本领。不久京城招考,张汝南向张府长辈请求道:“张府虽说发迹,但未出一国士,报效朝廷,如今京城招考,愚儿想去京城试一试。一来为着报国,二来也为光宗耀祖,万望长辈应允。”张府父老当即点头同意了。

于是张汝南收拾行装,带着书童和马夫,朝行暮宿,一月之久,到达京城。正好赶上科考开始,张汝南报名完毕,整装入场。经过三日应试,以文武全才中头榜。当天皇帝传旨,赐张汝南将军旗牌,令八抬大轿送回家乡。张汝南当下谢主隆恩,礼至三拜,启程返回故乡,听候皇上使用。

不久,张汝南领命出征云南,几经征战,平息了叛乱,并四出告示,安抚百姓,整顿兵马,安营扎寨。由于张汝南爱护百姓,百姓们很快归家,安居乐业。张汝南如此忠良,一心为国,在讨伐乱党的征战中,被奸臣暗算,战死于云南荒郊。

因为路途遥远运输困难,马夫将张汝南尸体葬于云南,只把头盔衣甲解下,用刀割下辫子一同带回故乡。此时正逢三月初三日,得知噩耗,张府满门放声恸哭。然后,便将张汝南的头盔衣甲、辫子用棺材殓装,安葬于张府背后,人们便叫它“盔甲坟”。

从此以后,张府为了纪念战死于云南的张汝南将军,决定于每年的三月初三日,在泥巴寨跑马田举行三天隆重的赛马会。张府长辈们常说:“自古英雄出少年,不见汝南的面容,见了这些赛马的儿郎,也好使我们想起他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