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文字
在历史发展中,水族人民创造了独特的文字。研究者目前从“水书”手抄本、刺绣、碑刻中发现有水族古文字500多个,连异体字在内约有2 000多个,多用于表达天干地支、五行生克、生死吉凶、八卦六爻和二十八宿。
用水族古老文字记载事象的文字典籍,被称为“水书”。在形式上,“水书”可分为朗读本、阅览本、遁掌本、时象本、方位本、星宿本等。它保存了大量的水族天文、历法、气象和宗教资料,是水族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水族人民建房造屋、娶亲嫁女、丧葬、择日都离不开“水书”,可以说“水书”就是水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水书”在2005年12月30日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
(二)民间文学
水族歌谣是水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其内容分类有开天辟地歌、迁徙歌、生产歌、风物歌、风俗歌、酒歌、情歌、丧葬歌等;按其形式与结构,大致可分为双歌、单歌、芭歌、调歌、诘歌等,其中以单歌、双歌居多。水族歌谣曲调变化不大,旋律较简单,但歌词因事、因人、因物而变化、发展、丰富。
散文体文学:以神话、传说及故事为主,水族的神话主要围绕天地山川、人类及动植物的起源等主题展开,如《开天地、造人烟》等;传说则多以生产斗争、争取自由、颂扬美德、抨击劣习等为主线,《石马宝》《月亮山》等都是代表作品;故事分为机智人物故事、抗暴斗争故事、道德评判故事等,目前在民间流传很多。
刺绣、剪纸、银饰、染织、石刻、竹编、建筑、舞蹈等都是现在普遍流行于水族地区的民间艺术,并带有浓重的民间文化色彩。其中以刺绣和剪纸技艺最为突出。水族的刺绣艺术主要运用在背带、裙饰、围腰、鞋、儿童帽、荷包、腰带、袜垫等衣饰用品上,其图案多为对称的花鸟鱼虫。马尾绣是水族民间工艺最具有特色的刺绣种类,以马尾缠绕各种颜色的丝线,然后绣到各种面料上,形成独特精美的装饰,被誉为“民间刺绣的活化石”,于2005年12月20日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族的剪纸大多作为刺绣的底样使用,如刺绣的花都是先剪出各种图案的纸样,再对图案进行刺绣,剪纸也可以用作花灯装饰用的灯花。
(四)水族传统节日
水族传统节日主要有端节、卯节、苏宁喜节等,隆重的当数世界上最长的节日——端节。
端节是水族的年节,水族称之为“借端”。三都水族自治县和都匀、独山、荔波等地绝大多数水族地区都过这一节日。端节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是水历的年末岁首,是水族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过端节的水族地区,按传统习惯,一般逢亥日,亦有以午、未、申、酉、成日为节期,分七批轮流过节。首批端节,从都匀市奉合、基场一带开始,后面七批端节依次为三都县的水东、廷牌、塘州、三洞、牛场等地。独山、荔波、榕江、丹寨、雷山等地的水族,则依上述批次中血缘亲近的氏族或村寨来确定过节日期。端节从开始到结束,一般历时49天,若遇水历十二月有三个亥日,则历时61天。端节的主要活动为祭祖、赛马和对歌。
卯节是另一支水族古老的年节,水语称“借卯”,是三都县九阡地区和荔波县部分水族地区过的节日。卯节的日期是依据水族历法来推算的,日子选在水历九、十月的卯日。卯节与端节一样,也是分期分批过节。卯节实际上是歌节,水族男女青年在卯坡上对唱情歌,以歌声传情达意,寻找伴侣。这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往卯坡。对歌前,先由一位德高望重的寨老当众宣布歌场的戒律,只有未婚男女可参加对歌。
苏宁喜节,水语是“水历四月丑日”的意思,即农历十二月丑日。节日源于对生母娘娘的祭祀,被誉为水族的妇幼节。当天,寨里的孩子们提着特制的小竹篮,挨家挨户去讨吉利饭,每家都热情地接待他们,送给象征幸福平安的糯米饭、鸡蛋等,让他们欢心快乐。同时家家户户剪彩色纸人,缠竹条纸须,贴在祭桌的墙头上。节日祭祀仪式由家中年纪最大的女性主持,祈祷妇女儿童健康平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