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贵州山地民族传统马术的抢救与研究

贵州山地民族传统马术的抢救与研究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马上表演技艺,称为马技,古时即称“马欢”或“马伎”。另有化装的四匹马所表演的车戏一幅,这些均可证明在东汉已出现了形式多样的马技表演。内蒙古、新疆、西藏是我国主要的马产区,这些地区有着广阔的草原和牧场,是传统马术成长的摇篮。(三)马上角力马上角力即马上摔跤,是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民族喜爱的传统马术项目之一,是一种既比赛力量,又需要技巧的,对抗性很强的传统体育运项目。

贵州山地民族传统马术的抢救与研究

上古时代战术以车战为重,大约到东周以后,才注重骑兵。《诗经·大雅·绵》说:“古公亶父,来朝走马。”按亶父是周文王的祖父,居于鼓山地区,走马是指骑乘,由此可见殷代已有骑马的习俗。骑术在我国出现较早,人类自把野马驯服后,为马配上很原始简单的辔具,人们跨上马背骑行,便有了骑术,而骑术又是各种马上技艺的基础。在马上表演技艺,称为马技,古时即称“马欢”或“马伎”。20世纪50年代发掘的沂南汉代石墓的古画中就有马戏二幅,其中一个画面是小孩在进行马技表演,非常惊险。另有化装的四匹马所表演的车戏一幅,这些均可证明在东汉已出现了形式多样的马技表演。《明皇幸蜀记》道:“张浪狗好歌能舞,才十六七,能数般马伎。”《酉阳杂俎》道:“龟兹国(今新疆伊犁以东)元日斗牛马驼为戏。”[22]唐代敬括所作《季秋朝宴观内人马伎赋》表明女子也参与到了马技的表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详细描述了观看马技的场景:

先一人空手出马,谓之“引马”。次一人磨出马,谓之“开道旗”。次有马上抱红绣之球,系(原本作击)以红锦囊,掷下于地上,数骑追逐射之,左曰“仰手射”,右曰“合手射”,谓之“拖绣球”。又以柳枝插于地,数骑以划子箭或弓或弩射之,谓之“蜡柳枝”:又有以十余小旗,遍装轮上,而背之出马,谓之“旋风旗”。又有执旗挺立鞍上,谓之“立马”;或以身下马,以手攀鞍而复上,谓之“骗马”;或用手提定镫袴,以身从后秋来往,谓之“跳马”。忽以身离鞍,屈右脚,挂马鬃,左脚在镫,左手把鬃,谓之“献鞍桥”,又曰“弃鬃背坐”。或以两手握镫袴,以肩着鞍桥,双脚直上,谓之“倒立”。忽掷脚着地倒拖,顺马而走,复跳上马,谓之“拖马”。或留左脚着镫,右脚出镫,离鞍横身,在鞍一边,左手捉鞍,右手把鬃,存身直一脚,顺马而走,谓之“飞仙博马”。又存身拳曲,在鞍一边,谓之“镫里藏身”。或右臂挟鞍,足着地顺马而走,谓之“赶马”。或出一镫,堕身着秋,以手向下绰地,谓之“绰尘”。或放令马先走,以身追及,握马尾而上,谓之“豹子马”……[23]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很多精彩绝伦的马技已经消亡了,值得庆幸的是,有些马技还遗存于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中,至今仍有传承,而且还在全国民运会中被设为比赛或展演项目,如马上技巧、挥杆套马、马上角力和叼羊。

内蒙古、新疆、西藏是我国主要的马产区,这些地区有着广阔的草原和牧场,是传统马术成长的摇篮。这里的少数民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中都需要骑马,形成了善于骑马,热爱马上运动的优良传统,在熟练掌握各种驾驭马匹的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规范形成了现在的传统马术。

(一)马上技巧

马上技巧运动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马术中最常见的一项技术和技巧较强的马术运动项目,它不但要求骑手有良好的骑马技术,而且要在时速50至60公里快速奔跑的马背上准确优美地完成各种动作,因此,要求骑手不仅要有熟练的骑术和一定的体操基础,还要把所骑乘的马匹调教好,做到人马合一的协调配合状态。马上技巧运动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而且不断发展。主要马术表演项目有:马上体操、马卧倒、单人单马技巧、双人单马技巧、双人双马技巧、单人双马技巧、三人双马技巧、多人多马技巧等。

(二)挥杆套马(www.xing528.com)

挥杆套马原为牧民在草原上放牧时约束马匹的一种手段,比赛一般在喜庆节日举行。比赛时,数十名骑手为一组,各持一长约3米的竹竿并在杆顶扎一个能套进马头的绳环。选一匹难驯烈马,先让它快速奔跑,随后选手们纵马飞驰,紧追不舍,在距马一定距离之时,随即抛出挥杆将马套住,以先套上并能束住烈马为胜。

(三)马上角力

马上角力即马上摔跤,是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民族喜爱的传统马术项目之一,是一种既比赛力量,又需要技巧的,对抗性很强的传统体育运项目。在哈萨克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中,马上角力是较为普遍的民间体育运动,每逢婚嫁、节日等喜庆日子都常常举行。比赛选手头束红色或绿色头带,马的鞍具要牢固绑扎,还要将马尾束扎起来弯卷在鞍后。比赛开始前,两名选手距离一二百米相向而立,在两名骑马监场人的示意下,双方同时催动坐骑疾速飞奔,当两马相遇时监场人以手势示意,角力便可开始。一方选手凭靠手臂的力量将对手拉伏在鞍桥上并拽落下马即获胜。

(四)叼羊

叼羊,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群众非常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参加者大多是剽悍的骑手,叼羊既是力量的较量,又是智慧的竞赛,既比胆量,又比骑术。叼羊所用的多是山羊,宰杀后割去头和后小腿,将食道口勒紧,然后将山羊放在场地中央等待比赛开始。正规的叼羊比赛中,参加叼羊的人数为10人,分为红、蓝两队,每队5人,骑手们环绕四周,随着一声令下叼羊比赛开始,选手们就像离弦之箭冲向羊只,拼抢异常激烈,同伴之间相互配合传递,摆脱对方防卫,将羊送到胜利区内一个铁杆支撑的锅状铁篮里,如此经过反复争夺之后,以投篮多者为胜。此外,哈萨克人还把叼羊看成是祈求福祉的礼仪,当胜利者将叼得的羊只扔到某家院内或门口时,就表示给某家送去了喜讯或福气,这家人必定人畜两旺、牧业丰收。为此,这户人家就要给获得胜利的骑手及其坐骑披红戴花,送厚礼,并在当夜设宴招待所有参加叼羊的勇士,还要把叼得的羊放在锅内煮熟一同食之,认为吃了这只羊的肉就会交好运,且能除病消灾,获得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