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贵州山地民族传统马术的抢救性调查与整理

贵州山地民族传统马术的抢救性调查与整理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以苗族、水族、彝族为代表的贵州山地民族养马赛马的历史由来已久。然而,时至今日,尚无专门介绍贵州山地传统马术的专门著作。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在以钟德洪、韦毓璋、刘世彬、顾晓艳等为代表的一些学者的努力下,贵州山地民族传统马术能够为世人所知。有鉴于此,对众多贵州山地民族传统马术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学术课题。

贵州山地民族传统马术的抢救性调查与整理

《小方壶与地丛钞》[42]曰:“南中民俗以牧畜为富,故马独多。”“黔马小而习险,其行步收敛,不敢放蹄,故蹀峻驰危,稳骤不蹶,水西乌蒙马最良。”清乾隆初《楚南苗志》[43]记载:“苗人最善乘马,盖自童年牧放时,早已熟习之矣。不用鞍镫,一跃即上,连加鞭策,疾驰如风。”《大定县志·风土志》[44]记载:“彝俗尚气力,平居畜善马,好驰骋以射猎。”由此可见,以苗族水族彝族为代表的贵州山地民族养马赛马历史由来已久。另据《西南彝志》,南诏国的强大与其拥有一支骑术高超骑兵不无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马术逐渐演变成了贵州山地民族传统节日的重要内容,具有代表性的有: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彝族火把节赛马,拥有千年历史的苗族芦笙节中的赛马以及水族端节赛马等。然而,时至今日,尚无专门介绍贵州山地传统马术的专门著作。不过令人可喜的是,有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专著曾论及贵州山地传统马术,如胡小明[45]的《民族体育集锦》、徐玉良[46]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史》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对贵州山地民族传统马术只是简略提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被学界誉为“中国民间体育的集大成”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47]中收录了苗族、彝族、布依族白族哈尼族仡佬族、水族、纳西族等8个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马术。不足的是,该著作只是对其开展时间、地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科普性介绍。除此之外,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笔者通过对中国知网的检索发现,目前学界关于贵州传统马术的研究的期刊文献只有二十余篇,而在这些已有的成果中,近九成都是对水族传统马术展开研究的,对贵州其他民族传统马术缺乏足够的观照。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在以钟德洪、韦毓璋、刘世彬、顾晓艳等为代表的一些学者的努力下,贵州山地民族传统马术能够为世人所知。然而,除水族外,贵州其他山地民族的传统马术的展演形式、具体内涵等,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钟德洪[48]的《彝族赛马活动历史初探》、韦毓璋[49]的《都匀县新场公社苗族的赛马》等文章,第一次在学术界对彝族、苗族等民族的传统马术做了科普性的介绍,可为本书的挖掘整理提供重要线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刘世彬[50]的《水族赛马运动探源》、顾晓艳[51]的《传统体育文化在水族山寨中的生存状态——水族“端节”赛马活动的变迁》等为代表,已发表的10余篇有关水族端节赛马的学术论文,对贵州其他山地民族传统马术挖掘整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www.xing528.com)

综上所述,目前贵州山地民族传统马术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几乎都集中于对水族端节赛马的研究,而且已有研究也都停留在对水族传统马术形式、内容的一般性描述阶段,几乎还没有人对贵州山地民族传统马术开展多民族、区域性的挖掘整理研究,更谈不上对贵州山地民传统马术乃至中国传统马术的多元比较研究。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持续深入推进,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正发生着剧烈的现代转型,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依附其中的民族传统体育也在经历着激烈的现代变迁。在此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马术正经历着类似自然界物种进化“适应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优胜劣汰”过程。“不适者”逐渐消亡或处于濒危状态,“适者”正经历着激烈的现代化转型。有鉴于此,对众多贵州山地民族传统马术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学术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