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亚文化反叛:网络大众的影像书写与微视频生产

亚文化反叛:网络大众的影像书写与微视频生产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亚文化有时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反文化,直接在政治上以革命性的、激进对抗的方式对主导文化构成挑战,但这种直接对抗不会坚持很长时间。后经证实,肇事者李启铭的父亲李刚是保定市公安局某分局副局长。此外,还有《满城尽是大波妹》、《丰胸学校》等网络恶搞视频在网络上流行,并获得了几十万的点击率。(三)表达宣泄情绪与游戏、娱乐心态这类视频以娱乐为主,无明显的态度流露,其中的抵抗和批判意识已被大大弱化。

亚文化反叛:网络大众的影像书写与微视频生产

文化有时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反文化,直接在政治上以革命性的、激进对抗的方式对主导文化构成挑战,但这种直接对抗不会坚持很长时间。更多的时候,亚文化的抵抗往往是风格化的、仪式性的[7]。这种主要通过风格来完成的抵抗牵涉到对原先属于统治集团财富的文化形式的利用和转换,借助已有的物品体系和意义系统,通过对这些物品的挪用和意义的篡改来实现。

网络独立短片常常采用拼贴(collage)、戏仿(parody)、反讽(irony)等手法,通过对既有的电影、歌曲、新闻等进行重新配音、填词、加新闻图片或动漫画面等方法,对文化产品及代表的制度进行利用、改造、抵制,从而创造出自己的意义空间。视频中所蕴含的反叛精神大抵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表达:

(一)对社会现实的嘲讽与批判

市场机制下,势力强大、拥有资本的利益群体往往会成为竞争中的赢家,在法律制度不健全和市场规则尚不透明的市场经济国家,权力可能介入市场和资本相结合形成权力资本交换、共生和腐败等现象,从而形成拥有资本和权力的群体赢者通吃的现象,彻底破坏了市场竞争中应有的机会平等原则,同时破坏社会应有的基本公平和正义原则,导致大量弱势群体的利益受损。目前的中国网民正处在多元化与充满冲突的转型社会,日益觉醒的草根阶层维权意识空前强烈,但传统媒体所提供的意见发表渠道却不够通畅,于是通过网络平台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揭露隐藏的事实真相便成为常规渠道下个人表达和需求受限的替代性补偿。

2010年10月,一辆黑色轿车在河北大学新校区内超速行驶,造成该校学生一死一伤,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送女友。据传肇事者在被学生和保安拦下后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后经证实,肇事者李启铭的父亲李刚是保定市公安局某分局副局长。该事件迅速引发声讨浪潮,网友们据此创作出大量相关视频以表达不满情绪,其中《痛批醉驾肇事官二代——我爸叫李刚》的视频引起热捧,该视频借用了流行歌曲《我叫小沈阳》的曲调和电影《头文字D》、《金刚》的画面。此外,以央视虎年春晚画面为素材的《楼市春晚》,将凤姐、“楼脆脆”、潘多拉星、炒房团、经适房抽奖五连号事件等年度房地产热点事件和网络流行元素,融入春晚开场秀、相声歌舞小品、贺电、广告等节目中,道尽楼市冷暖;以Adele的神曲《Rolling in the deep》改编而成,穿插市民街头采访和漫画图片的《涨价歌》,创作灵感源于国内成品油价格“破8”,物价上涨;以电影《喜剧之王》、歌曲《大约在冬季》等为蓝本的《最难就业季》,其背景是当今社会巨大的就业压力;挪用经典老歌《红星照我去战斗》的《红星罩儿去战斗》,表达了对某著名歌唱家之子李某某无证驾豪车并随意打人的不满;以流行歌曲《中国话》为蓝本的《360大战腾讯》,意在讽刺奇虎和腾讯两家互联网公司由于商业竞争不惜牺牲无辜互联网用户的利益,逼迫用户必须在“360安全卫士”和“QQ医生”(后升级为“QQ电脑管家”)两款软件中二选一。

(二)对主流文化和霸权的解构与颠覆

作为网络青年文化的代表,个体创作的微视频展示了“泛80后一代”理解世界和社会的另类视角,更展示了他们与前几世代之间在思维方式、审美取向上的巨大代际冲突——《无极》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即可谓此方面的典型案例。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评价道:“《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代表了‘系列文化’的产生。特别是网民,不再需要一本正经的东西,只需要乐一乐、闹一闹,这些作品表达了平民的态度,构成了对权威的嘲讽。‘系列文化’现在正在蔓延,在审美疲劳的时代,它重新触动了人们的神经。这是一个文化平民化的时代。任何公众都有权对文化产品作出自己的评价。权威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这个时代,精英文化和平民文化都有了快速的发展,平民对待问题不再盲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看法,精英文化想超越平民文化越来越困难。”继《无极》之后,同样耗资巨大的《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商业大片也相继遭到恶搞。在冯小刚的《夜宴》面世之前,网上的恶搞图片就广为流传,且多达十数张,名字被改成了《晚饭》不说,站在红地毯上的章子怡,怀中还被“塞”进了一个自由女神像,旁边配文:不给奥斯卡,神像甭回家,意指美国人要拿一个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小金人,来换取被章子怡“窃取”的自由女神像。一段名为《真相大揭秘》的视频,也拿《夜宴》开刀,在视频中,陈凯歌为挽回面子,派人威胁张艺谋拍一部比《无极》还烂的片子,后因张艺谋有执导奥运会开幕式的重任,转而要挟“任何时候都不会拍古装片”的冯小刚,遭暴打后的冯小刚不得不答应拍一部只能比《无极》差的片子……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刚刚开拍20多天,网上就出现了一段约17分钟的同名恶搞视频。更有网友截取巩俐等人较为夸张暴露的剧照,以“中国版罗马帝国艳情史”为题在网上传播,以此讥讽《满城尽带黄金甲》刻意而为的情色意味[8]。此外,还有《满城尽是大波妹》、《丰胸学校》等网络恶搞视频在网络上流行,并获得了几十万的点击率。恶搞视频充分表达了对刻意造势、过度宣传但又形式空洞、内容乏味、漏洞百出的所谓“大片巨制”的反感和失望。可以说,在主流视听媒体上缺乏发声机会的“泛80后一代”,正是通过以“微视频”为代表的视觉书写方式,在低门槛的新媒体上,尝试着表达出自己对中国社会独特而鲜活的感知,并由此建立起被主流文化长时间忽视的新生代文化认同。在一个时间段内,主流文化中所包含的传统意义上的“青年期待”经常遭遇“微视频”的纵情调侃和无情消解,主流影视文化与网络“微视频”文化之间的张力堪称凸显[9]。(www.xing528.com)

(三)表达宣泄情绪与游戏、娱乐心态

这类视频以娱乐为主,无明显的态度流露,其中的抵抗和批判意识已被大大弱化。网络知名组合“后舍男生”由三位广州美术学院的男生组成,他们跟着《As Long As You Love Me》、《分开旅行》、《I Want It That Way》、《童话》、《波斯猫》、《不得不爱》、《We Will Rock You》等音乐用宿舍的电脑摄像头制作了大量对口型模仿假唱的音乐视频,辅之以极度搞怪的动作和表情,在网络上迅速蹿红。短片《芙蓉姐姐传奇的一生》借《文涛拍案》节目中窦文涛之口,串联杂糅电影《大话西游》、《功夫》、《英雄》以及蒙娜丽莎画像、动画片等,夸张丑化“芙蓉姐姐”的成名经历。

上述三种方式中,微视频创作者以一种“向下沉”的生产视角,来传递对社会底层、边缘群体的强烈关注,或普通“草民”对所谓“精英”和“经典”的另类感知。创作者时而通过戏谑和恶搞转移现实中的负面情绪,获得解构权威的快感;时而通过反语、归谬、类比等方法指出现实中官员、企业行为的逻辑错误之处,表达自己所属群体的利益诉求,并寻求他们心目中的社会“公正”。前者这种恶搞行为属于费斯克所说的文化抵制,而后者这种行为则属于文化抗争,所表达的社会情绪,其基调从自嘲、揶揄转向更多的不满和愤怒[10]

但不管是文化抵制也好,文化抗争也罢,这种抵抗大多带有博取更多关注,赢得同情和支持的意味,夹杂了表演的成分,是一种仪式化的抵抗。仪式的功能之一是“通过仪式唤起的敬畏感保留不断发展的社会必不可少的那些禁忌;仪式,换句话说就是对神圣的戏剧化表现”[11]。仪式的意义是远远大于它的实际内涵的。因此,虽然表面上它是一种宣泄或反抗情绪的表达,实际上它还是青年向社会表明态度的一种较为温和的、非强制性的、非暴力的方式。

随着后现代消费社会和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当代青年亚文化深受全球化、技术化和多元文化的交互影响,青年群体不再抵抗任何单一的主流阶级、政治体系或成年人文化,传统的抗争意识弱化了,取而代之的是狂欢化的文化消费、娱乐和休闲方式,以“无关政治”的“流动身份”游走在各种亚文化“场景”(如全球互联网平台)中。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网络独立短片呈现出与传统独立影像不同的风貌。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独立影像作品固守着严肃纪实的社会学书写,“基本上都是写实性的政治、社会文化类的小众化作品……总的来说,认识价值高于娱乐价值,批判功能大于教化功能,许多作品近于社会学文本”[12]。而网络独立短片既具有实验性、激进性、解构性、表演性的一面,又具有通俗性、商业性、平民性、模仿性等特征,相对于传统独立影像而言,“已然完成了在表达方式、审美意象和目标人群上的转变。精英立场被大众消费取代,文艺小众的悲天悯人被海量网民的恣意狂欢所掩盖。主题上的去政治化,影像上的去沉重化,审美上的娱乐化视觉化,以及目标人群的草根化成为这些以网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独立影像的重要特征”[13]。这种在多个层面上实现了对传统独立影像革新的网络独立短片,正以多元化的面貌不断丰富着独立影像的生产和消费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