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年群体表达欲和表现欲极强,他们在媒介精英主导的影视制作体系中鲜有发声的机会,但在提倡“人人都是生活的导演”的网络视频领域,却获得了空前的表达自由,他们以一种“公开与私密相结合”的影像传播方式充分地张扬个性、展示自我,体现出网络独立短片生产不同于传统商业制作的一个鲜明特点,即生产视角的“向内转”——转向创作者隐秘的私人空间:家庭、童年、欲望、性、痛苦等。
自拍短片是表现拍摄主体对“自我”极度关注的一种微视频类型。莎士比亚说过:“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女都是演员。他们有各自的入场和出场,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许多角色。”[6]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拟剧论”,又称“印象管理理论”。在网络时代,一些独立短片的生产者正以一种过去难以想象的、类似行为艺术的方式来进行自我印象管理:一些自拍作品甚至没有主题和连贯的情节,仅仅由一些零碎的话语片段组成,或是身体某一部位的展示,不少带有情色意味的数字短片更是以一种颠覆的姿态,挑战主流媒介的道德话语,从离经叛道的对身体的放肆中传达出对已经形成并固化的禁忌、惯例、秩序的挑战,从而获得精神的解放和逃避社会规范控制的快感,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空间。(www.xing528.com)
以表达青春的喜悦、迷茫、彷徨、苦闷、颓废心态的微视频数量也相当可观。这些微视频的故事基调包含浪漫、忧郁、感伤和叛逆等情绪,画面和音乐往往十分唯美,情节跳跃,贯穿着主人公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这种自言自语式的叙述方式传递出创作者强烈的倾诉欲望。微电影《再见青春》以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四男生的视角展开叙述,以主人公的大段独白串联起对大学生活的各种片段式回忆。《写在某些日子以后》基本上是一个人的情感絮语,诗化的字幕语言、静态图片、黑白画面、低吟式的音乐,共同构成了“王家卫式”的叙事基调。部分微视频充斥着异化感和破碎的自我意识,显示了青年亚文化群体与主导社会秩序之间的紧张关系,而且常常是用一种极端自我的方式呈现出来。南京艺术学院学生制作的微电影《双面人的一天》,以怪异、夸张的形式表达了现代人生活的人性紧张,从侧面反映了亚文化群体对主导文化的恐惧。实验性微电影《裂变》则在单一视觉角度中以多次重复的方式暗示人的“裂变”与世界的“裂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