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人类社会传播的历史,媒介形态的每一步变迁,都意味着人类利用技术手段对所处时空的控制力和支配力的进一步增强。追溯影像传播的历史,从最初的绘画到摄影、电影、电视,再到今天以互联网为主体、多媒体为辅助的网络微视频,人们始终在追求传播信息、表达自我的更为完美的形式以及更为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当我们仔细审视当前全球文化产业发展历程的时候,会发现文化产业并不是仅仅由“文化力”和“经济力”驱动,文化产业的前进脚步恰好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建构的进行曲形成了美妙的共鸣和变奏[16]。网络微视频生产中,互联网和网络视频技术的发展演进所提供的技术条件和技术支持,成为生产得以延续的必要条件,这鲜明地体现了技术逻辑的作用。
(一)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为网络微视频生产提供人员和技术前提
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分迅猛。早在2008年6月底,我国的网民就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17]。2014年7月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手机网民5.2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3.4%,手机上网比例已经超过了传统PC上网比例。居民电脑和上网操作技能的不断提高,便携式移动终端价格的“亲民化”,使网络微视频接触人群大大增加。目前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达到4.39亿,在网民中使用率达到69.4%,网络视频已成为继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网络音乐、博客/个人空间之后的第6大网络应用[18]。
在迅速普及的同时,互联网也在不断升级换代,网络流量和使用质量稳步提升。网络带宽是衡量网络使用情况、网络信息运送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国家的宽带水平代表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程度。从世界范围看,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宽带网技术起步早、发展成熟,2000年,已经在网络流速和运营成本之间取得一个较好的平衡点。日本在2001年—2003年,韩国在2003年,英国在2004年,德国在2004年分别取得宽带网络的飞速发展。我国宽带网的推广始于2004年。至2011年12月底,家庭电脑上网宽带网民规模达到3.92亿,占家庭电脑上网网民的比例为98.9%[19]。
总之,庞大的网民和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网络微视频提供了大量的潜在生产者。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网络微视频生产的技术前提,网络微视频的发展离不开网络传输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不断演进的网络视频技术为微视频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在海德格尔所言“世界被把握为图像”的视觉文化时代,网络媒介正日益成为视像生产的主力。网络微视频生产以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随传媒技术的发展演进而朝向更快、更强、更好的方向发展。
1.简易的制作编码技术
在上传到视频网站成为网络视频之前,用户必须编辑制作出一个能够上传到网络视频服务器的数字视频文件。普通用户制作数字视频的器材条件和技术水平千差万别,制作出的视听节目的质量和文件格式也差距巨大,甚至有用户直接用手机拍摄视频不经剪辑就上传到视频网站上来。这些属性不一的视频要想在带宽差别巨大、发布平台形态多样的互联网上传播,一套标准且简易的视频压缩编码程序就显得非常关键。(www.xing528.com)
目前,国际上视频编解码标准主要分为两大系列:①国际电信联盟(ITUT)制定的H.26x系列运动图像编码标准,以H.264为代表;②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制定的MPEG系列运动图像编码标准,以MPEG-4为代表。1988年,ISO/IEC的活动图像编码专家组MPEG成立,目的在于制定“活动图像和音频编码”标准。1993年,MPEG推出其第一个国际标准MPEG-1(用于VCD和MP3格式的压缩编码);1994年,MPEG-2标准出台(DVD的编码标准),带动了广播级的数字电视的发展。到1999年,MPEG-4标准的第一版出台,由于它提供了低码率、高质量的音视频压缩、编码方案,推动了网络视频的进一步发展,而后续MPEG小组与ITU-T合作推出的MPEG/AVC/H.264标准相比之前的编码、压缩标准更可以减省50%的码率,能在更窄的带宽条件下实现高质量的流媒体播放效果,这使其风靡全球。
除了网络运营商和专业视听节目制作机构之外,普通网民作为微视频生产者既没有专业的设备和充裕的制作经费,基本上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影像创作教育,因此,他们创作的视频节目很难保证一致且专业的水平。这就要求在网民上传视频节目的过程中,视频网站完成一个节目整合的过程,一方面是通过审看和修改,使视频节目能够达到网站的内容要求,另一方面是通过编码压缩使视频文件能够达到视频服务器识别和存储的要求。
不管是用手机还是用数字DV拍摄视频,在视频节目的采集制作过程中已经按照其选择的文件格式进行了初步的编码压缩,这种通过预处理的视频文件只有与目标网络的编码标准相匹配,才能被网站的视频服务器识别并接受。利用这种简单易用的编码压缩技术,普通网民可以较为容易地编辑制作出自己的数字视频节目,然后按照特定的编码标准把视频节目压缩成能够为视频网站识别和接收的视频压缩文件格式(如AVI、MPEG等),最后通过网络终端上传到视频网站的视频服务器里[20]。
2.便捷的上传—发布技术
从广义上来说,网络微视频的生产还应包括作品制作出来以后的上传—发布环节。传统出版物需要经过组稿、撰稿、编辑、审核等一系列环节才能发布,电子出版的发布时间大大缩短,但编辑、排版、美化等过程无法省略,内容生产和发布之间仍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而微视频的发布机制不同于传统出版和电子出版,具有开放、灵活、及时、迅速的特点,生产发布趋于同步化、“零时差”。这种便捷化的上传—发布机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生产者多为个人,不依赖于传统的出版商,无需历经繁琐的中间环节和漫长的等待,内容一旦制作出来便可以迅速灵活地进行发布:比如生产内容是“微内容”,摒弃了“十年磨一剑”、反复批阅增删的传统出版方式,转而青睐即兴创作并即时上传的方式等。就技术的角度而言,微视频上传—发布的便捷化还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1)从发布的软硬件条件来看,微视频的发布媒介是无形和去中介化的计算机网络,处于云计算的云端,无象无形,无法触摸,而且超大容量,从理论上说其发布的介质容量是无限的;其发布工具不仅包括传统的台式电脑,还包括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捷化移动设备;其发布渠道多样化,网页、客户端、手机短信、手机上网、即时通信工具、电子邮件插件等都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发布。
(2)就发布编辑的技术而言,微视频生产者不再需要耗时费力的文稿录入,在视频网站中开始推行的多功能在线编辑方式更是进一步提高了发布效率。以往拍客、播客在上传灵感之作前,必须借助其他软件,分别剪辑画面、编辑音乐、插入字幕动画等,发布过程较为繁琐。如今视频网站提供的在线编辑方式可以整合各项编辑功能,一键替换视频音乐,自由添加多种风格注释,自制电影效果字幕,剪切或合并不同视频,并支持各种渐变、音频混合、装饰、转变等效果,无论是简单的动画还是复杂的MV、小电影,均能在一个界面内轻松搞定[21]。
(3)从发布方式和转码技术来看,视频文件的发布包括两种方式:FTP方式和Web方式。FTP方式适合大量视频的上传,具有上传速度快的特点,是视频网站从后台进行的文件上传方式;Web方式适合单个视频文件的上传发布,具有方便简单的特点,用户自制的网络视频主要采取这一上传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数字视频的采集制作设备质量越来越好,成本越来越低,因此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使用各种影像制作设备创作数字视频节目,并通过各种网络终端上传到视频网站上。一般情况下,普通用户制作的视频文件都会占据很大的存储空间,不方便在视频服务器上存储,最为关键的是不适合在通信网络上传输。为了能够更方便快捷且高质量地传播网络视频,必须通过视频文件的转码实现各种网络编码格式之间的动态实时转换。目前常用的视频流文件格式有RealMedia(Real-Networks)、QuickTime(Apple)、ASF(Microsoft)等。不同流文件的传输需要不同的流媒体文件传输系统和编解码方式。一般同一个视频网站会将自己视频节目转码为几种不同的流文件格式(跟多个流媒体系统提供商签订合作协议),以便为尽可能多的不同网络用户提供视频传输及播放服务。在便捷的上传转码技术的支撑下,网络用户无需对技术考虑太多,只要将精力专注于视频内容即可[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