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频行业经过多年混战和内部整顿之后,留存下来的视频网站都具备较为雄厚的实力,新入行的网站也都各有来头。从2010年开始,网络视频界掀起了上市风潮和并购风潮,市场格局愈发成熟:2010年6月1日,酷6借壳华友完成了上市;2010年8月12日,乐视网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登陆创业板。2010年12月8日,优酷网正式在纽交所挂牌,成为全球首家在美国独立上市的视频网站。2011年8月18日,土豆网登陆纳斯达克。2011年9月,人人公司以8000万美元全资收购56网。2012年8月,优酷网与土豆网合并。2013年5月,百度以3.7亿美元收购PPS视频业务。2013年10月,苏宁出资2.5亿美元收购PPTV44%的股权……行业门槛越来越高,对资金、技术、资源和用户群体有了更高的要求,网站之间恶性、无序竞争的状态大为改善。为扭转长期以来高投入低回报、“叫好不叫座”的“烧钱圈地”状态,各网站都在认真思考长期发展策略并不断进行新的尝试。网络视频业整体上进入相对稳定的理性发展时期。
这种情形使得网络微视频迎来了又一个发展高峰,并在内容形态和技术发展两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
(1)高清化成为微视频技术上的主流发展方向。得益于长视频正版化的推动和视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清应用日益普及,流媒体画质不断提升。2009年初,搜狐高清影视剧频道上线。2010年4月22日,搜索引擎巨头百度旗下的奇艺网(后更名为“爱奇艺”)成立,专注于提供免费、正版、高清网络视频服务。老牌的乐视网也定位于“正版、高清影视剧为主的视频门户网站”……模糊不清的影视片段,质量粗糙的网友上传视频,断断续续的播放过程——网络微视频留给网民的这些印象正逐渐远去,如今的高清网络视频已和电视画面没有太大差别。
(2)以广电系统为代表的国家力量逐渐进入网络视频领域,政治导向意味加强[14]。代表这一趋势的标志性事件是2009年12月28日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的正式上线。随后,新华社(新华网络电视)、凤凰卫视(凤凰视频)及浙江广电(新蓝网)、湖南广电(芒果TV)、上海文广(上海网络电视BBTV)、深圳广电(中国时刻网)、安徽卫视(安徽网络电视台)等众多省级广电机构也纷纷开办了自己的网络电视台。至2013年12月,我国共出现了13个网络电视台。这些网络电视台在视频新闻领域极具竞争力,网络微视频领域主流舆论的声音开始增强,从草根主导变为“精英”与“草根”竞合并存的格局。
(3)网络自制剧和微电影兴起,微视频制作专业化趋势曙光初露。网络自制剧和微电影是由网络媒体自己投资拍摄,专门针对网络平台制作并播放的影视剧。在版权纠纷频发、政策监管加强的条件下,民营视频网站不得不改变思路,在继续发展UGC内容的同时,加大对正版内容的重视和投入,视频行业正版之风劲吹,但版权成本也随之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结合网络传播和传统影视剧特点、篇幅短小的新兴艺术形式——网络自制剧和微电影开始流行。一些民营视频网站和专业影视制作机构纷纷投入网络影视剧的拍摄和制作,如2010年8月起优酷网推出的“11度青春”系列电影,号称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第一部顶级专业制作的同主题系列电影短片;自2010年10月开始,香港鬼才导演彭浩翔进军内地的“4+1计划”相继推出了《指甲刀人魔》、《假戏真作》、《谎言大作战》、《爱在微博蔓延时》等4部在新浪网播出、被统一命名为《四夜奇谭》的短片;土豆网宣布成立自制剧部,第一部作品《欢迎爱光临》成本高达600万元;酷6网则邀请数十家音乐公司与传统影视公司共同启动“Made in ku6”计划,开启《新生活大爆炸》等自制剧项目。尽管制作上向专业化靠拢,但网络剧和微电影在内容上力求贴近大众的口味和需求:加盟“11度青春”系列的11位新锐导演围绕“80后的青春”这一统一主题,各自创作了一部短片,其中人气最旺的励志短片《老男孩》讲述了两个普通北京小人物的梦想与现实;《四夜奇谭》中的4部短片则分别以悬疑、梦幻、科幻和疯狂的风格,讲述发生在都市里的爱情传奇;《欢迎爱光临》走青春偶像路线,邀得台湾偶像剧“一哥”郑元畅加盟;《新生活大爆炸》翻拍自全美收视率第一的《生活大爆炸》,围绕社会焦点事件和青年人关心的话题展开。
回顾我国网络微视频短短十余年的变迁轨迹,不难发现:来自网民的内容贡献始终是微视频兴起发展的巨大动力。即便在专业力量开始介入微视频生产之时,网民仍然是微视频生产中的一股主要力量,为各大视频网站所重视。视频网站和专业影视业者的微视频生产也始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可以说,在影像生产的诸多形态之中,网络微视频是草根气息最为浓厚、大众基础最为深厚的形态之一。目前微视频生产的内容形态越来越丰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用户体验逐步改善、影响力日益上升,越来越多的网民正充满激情地加入微视频的内容生产者行列之中,数以亿计的网民正在将浏览消费微视频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微视频产业已成为充满上升潜力的传媒文化产业。
【注释】
[1]E.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狄玉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85.
[2]埃里克·麦克卢汉:麦克卢汉精粹[M].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27.
[3]岳璐.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明星生产与消费[M].长沙:岳麓书社,2009:35.
[4]马建堂.党领导我们在民族复兴大道上奋勇前进[J].经济研究,2011(6).(www.xing528.com)
[5]胡惠林,单世联.文化产业学概论[M].太原:书海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5.
[6]周玮.聚焦《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六大“亮点”[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09/27/content_12118216.htm.
[7]王小平.图像“暴政”:身体政治下的景观[J].天府新论,2007(5).
[8]W.J.T.米歇尔.图像理论[M].陈水国,胡文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
[9]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M].倪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
[10]喻国明.关注Web2.0:新传播时代的实践图景[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2006(12).
[11]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M].何帆,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3.
[12]让·弗朗索瓦·利奥塔.非人[M].罗国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6.
[13]方洁.视频网站传播现状探析[J].军事记者,2008(3).
[14]王辉.CNTV上线后的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变局与市场规律探析[J].东南传播,201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