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名称为《软件工程专业导论》,给人们第一印象可能是太注重于专业教育,而忽视通识教育(liberal education或general education)。通识教育是19世纪由约翰·亨利·纽曼,托马斯·赫胥黎和F.D.莫里斯(John Henry Newman,Thomas Huxley and F.D.Maurice)等思想家提倡的。威尔弗雷德·格里芬爵士(Sir Wilfred Griffin Eady)将通识教育定义为教育本身和个人致富以及价值观教学。
《软件工程专业导论》不是“专门知识的教育”,而是引导学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课程。“专门知识教育”是后续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讲解的内容。专业课程引导出这些专门知识。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专业导论课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理论和勇于实践:
(1)博学。例如,图灵机和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原理很容易说清楚,但是,产业发展的瓶颈是集成电路芯片,本科学生要博学,也许未来他会成为芯片领域的专家,而不一定是应用软件的程序员。
(2)审问。例如,量子计算机是一个不确定状态的计算机器,而不能作为“8进制”的计算机。要知道操作系统的原理,但是开发商用的操作系统是艰难复杂的工程和经济活动。(www.xing528.com)
(3)慎思。要深入考虑软件工程和产业化问题:一个人一天写出100行,而5 000万行的Windows程序,不是(5 000万/100行)个人一天做出来的。
(4)明辨。例如,为何要用包交换作为数据网通信的基础,对少量的网络结点这是不合理的,然而网络结点越多,整体效率越高。
(5)笃行。结合本课程实验、C语言课程和实验,讨论编程语言的特征、操作系统和远程调用,能否创立新的编程语言?能否创立新的软件系统?
教育者无法确定,也无法要求每个学生一定成为某一类人才。如果这么做了,教育就成了职业教育或应试教育,而不是自由教育。必须引导受教育者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学习,才能跟上新技术发展速度(尤其是摩尔定律)。在专业导论课程中,需要从历史观角度,讲述相关的各种发明与创造,例如,机械计算机、互联网、Web网、人工智能等,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探索。探索的精神是永恒的,专门知识是会落后的! 但是,不掌握特定的专门知识的人,可能会成为空洞的、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