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互联网全面发展与软件工程导论

美国互联网全面发展与软件工程导论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个问题是宿主机的命名问题。第四个问题是随着互联网的进化和发展,主要是如何将这些变化传递到软件产业中,特别是宿主机上的软件。第五个问题的解决是标志性的:1983年1月将ARPANET的NCP协议转换为TCP/IP协议。成功后,TCP/IP 被美国国防部接纳为国防标准,推动了这项技术在军用和非军事领域的共享。1985年,Internet成为一个支持研究和开发的技术团体,被其他领域广泛采用。成了美国乃至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的蓝图。

美国互联网全面发展与软件工程导论

美国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局(DAPR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选择了三个承包商:斯坦福大学(Stanford)、BBN 和UCL 开发、实现和验证TCP/IP互操作性。斯坦福大学塞夫(Vinton G.Cerf)领导的团队在一年内给出了详细的规格说明,最终验证TCP的互操作性。

针对更大范围的PC和工作站的实验始于1980年,Xerox PARC公司于1973年开发的以太网(Ethernet)技术成为Internet的物理层的主要连接方式。实验网分为三类:A 类是国家范围的大规模实验网(包括许多个宿主机的大网络),B类是区域规模的网络,C类是局部网络(只有很少的宿主机的小网络)。

随着接入的网络规模扩大,问题开始凸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是宿主机的命名问题。随着(结点)计算机的增加,为了易于使用,必须给每个宿主机命名,而不是让用户记忆数字编号。USC/ISI的保罗·莫卡派乔斯(Paul Mockapetris)提出了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分层对宿主机命名(例如,www.xxx.org),而不是简单地用一张表描述Internet的地址(32位的地址)。

第二个挑战是路由器的计算能力问题。原先的路由算法是简单的分布式算法,可以在所有的路由器中使用。但是随着负载量的上升,必须扩展原先的设计,导致了路由的分层模型,即每个区域网采用内部网关协议(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而外部网关协议(EGP,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用于将区域网捆在一起。

第三个问题与路由算法是关联的,随着地址规模的增加,必须加大路由器的处理能力。需要采用新方法对地址进行会集,引入了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控制路由表的规模。(www.xing528.com)

第四个问题是随着互联网的进化和发展,主要是如何将这些变化传递到软件产业中,特别是宿主机上的软件。DARPA 支持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研究对UNIX 操作系统的修改问题,包括能否将BBN 开发的TCP/IP 直接纳入操作系统中。伯克利分校重写了BSD 的TCP/IP协议,成为后来的主要运行环境,也为Internet的推广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五个问题的解决是标志性的:1983年1月将ARPANET(美国国防部原先的通信网络)的NCP协议转换为TCP/IP协议。转换要求所有的宿主机同时进行,转换前需要做长期的准备,并能让军方的通信网络系统平滑过渡。成功后,TCP/IP 被美国国防部接纳为国防标准,推动了这项技术在军用和非军事领域的共享。

1985年,Internet成为一个支持研究和开发的技术团体,被其他领域广泛采用。电子邮件系统也开始运行。

1994年,克兰罗(Kleinrock)主持会议,做了“Realizing The Information Future:The Internet and Beyond”报告,报告中讨论了Internet的知识产权道德、价格、教育、体系结构和管理制度等。成了美国乃至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的蓝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