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AECT定义与关注点

教育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AECT定义与关注点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0年6月25日,美国视听教育协会经过大会表决,根据多数代表意见,决定改名为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简称AECT。该定义规定了教育技术的内涵及其理论和实践领域。学习者及其需求是教育技术关注的中心。

教育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AECT定义与关注点

教育技术作为新兴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21世纪初,国内外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不下十几种,这也反映出教育技术始终处在不断自我完善、不断成熟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技术手段日新月异,对于教育技术定义的研究也将继续下去。这里主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和中国的教育技术定义。

(一)美国AECT定义

由于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理论观念的拓新,国际教育界深感原有视听教育的名称不能代表该领域的实践和研究范畴。所以,在当时美国视听教育协会主席J.D.芬恩的建议下,由伊利领导成立了定义和术语委员会,致力于领域范畴、名称和定义的界定。该委员会在1963年发表的一份相关专题报告中坦露:“视听传播这一名称是为了方便起见而采用的,如果今后有比这更合适的名称的话,肯定会取而代之的。”果然,在该协会1965年出版的《视听教学》杂志上,出现了视听教育、教育传播、学习资源、教学媒介、视听传播、教学技术、教育技术等诸多名称同时并用的乱象。1970年6月25日,美国视听教育协会经过大会表决,根据多数代表意见,决定改名为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定名为教育技术。

自教育技术的名称确定以后,学术界便开始探讨它的定义。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有很多个版本,按年代分有1963年、1972年、1977年、1994年、2005年、2017年等多种版本。鉴于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始终处在不断发展中,本书重点介绍1994年、2005年、2017年的定义版本。

1.AECT在1994年的定义

针对教育技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于1994年给出的定义流传广泛,影响也比较大。

其将教育技术定义为: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该定义规定了教育技术的内涵及其理论和实践领域。分析该定义可以明确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形态和研究范畴。

(1)研究对象

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2)研究目的

教育技术研究的目的是促进学习,即获得优化的学习效果。

(3)研究形态

教育技术研究的形态是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既属于实践领域又属于理论研究领域。

(4)研究范畴

教育技术研究的范畴包括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

教育技术研究主要是非物化的方法论层面的研究,物化的媒体在定义中并没有具体的描述。可见,方法论、技术方法是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教育技术可理解为系统技术与媒体技术的整合,如图1-1所示。

图1-1 教育技术研究范畴

教育技术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一切资源、运用系统方法。学习者及其需求是教育技术关注的中心。因此,教育技术要研究学习者的特点,依据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确定目标和策略。现代教学观念正经历着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转变。新的教学理论要求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主动学习者,教师由知识的传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品德的示范者、信息资源和学习环境的设计者。教育技术注重并且能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实现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创造学习、全面学习和终身学习。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过程。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信息和环境条件。教育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主要形式是借助教与学资源,使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相互作用实现学习目标,教育技术依靠开发和使用教与学资源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质量。

系统方法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教学过程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系统方法是将教与学过程当作系统来看待,以系统研究的思想方法来分析和处理教与学系统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且根据学与教的理论,从整体出发,设计出较为理想的教与学过程。

2.AECT在2005年的定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2005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在《教育技术的含义》文中提出了关于教育技术概念的新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该定义界定的概念名称是“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而不是“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此外,该定义还明确了教育技术“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两大领域,“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 双重目的,“创造”“使用”和“管理” 三大范畴。

与AECT1994定义相比,AECT2005定义相当于将AECT1994定义中的五大范畴整合到AECT2005定义中的三大范畴中,其对应关系是:将AECT1994定义的“设计”“开发”两个范畴合为一个范畴—“创造”;将AECT1994定义中的“利用”范畴改成一个较简单的词—“使用”;将AECT1994定义中的“管理”与“评价”两个范畴归为“管理”一个范畴。与AECT1994定义中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有一定区别,AECT2005定义中的“过程”和“资源”之前有两个限定词—“适当的”“技术性的”,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在于其技术性。

AECT2005定义的主要贡献在于:将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由教学领域扩展到企业绩效领域;首次明确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实践应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首次将“创造”作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三大范畴之一,强调教育技术创新;从对一般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研究限定为对“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的研究,突出了专业的特色。(www.xing528.com)

3.AECT在2017年的定义

2017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又一次对教育技术的定义进行调整。

AECT2017定义原文转述如下:“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application of theory, research, and best practices to advance knowledge as well as mediate and improve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strategic design,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1]

国内学者经过科学论证,对最新定义的理解为:

教育技术是通过对学与教的过程和资源进行策略设计、管理和实施,以提升知识、调节和促进学习与绩效的关于理论、研究和最佳方案的研究且符合伦理的应用。[2]

相比于AECT2005定义,这个新的定义保留了“伦理”(Ethical)这个词,“创造”(Creating)这个词重新换成了“设计”(Design)。在该定义中,对“过程和资源”(Processes and resources)的表述仍然保留,可知AECT也认为“过程和资源”是教育技术在过去的12年里最为关注的部分。

AECT2017定义中,除了继续关注学习者、强调“调节和提高学习成绩”(Mediate and improve learning performance)外,还加入了“提升知识”(Advance knowledge)。“提升知识”不仅仅指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也包括了教学设计人员、教师、培训师以及研究人员对于教育技术的更多认识和理解。毕竟,如今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更新换代也非常快;而技术发展了,如果教育理论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就无法更好地适配技术,使之更好地为学习效果的产生而服务。因此,AECT2017定义不仅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也关注教学设计者和施教者的知识迭代及技能更新。

AECT2017定义确定了教育技术的根本目的是提升知识、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提高学习者的高级知识与能力是当今教育技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应彻底转变那种通过技术实现知识复制、知识呈现以及知识记忆等类型的低水平学习方式,将教育技术应用转向提升学习者的高级知识、深度学习、协作探究等学习式样上,充分体现教育技术在学习领域中的潜能和功效。例如,教育技术如何支持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发展?如何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深度在线知识建构?如何构建用于学习者进行问题探究的虚拟学习环境……

AECT2017定义去掉了“技术”(Technological)一词,改回了“学习和教学”(Learning and instructional),同时又在定义中加入了“战略”(Strategic)一词。这表明,AECT认为,要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并推动知识的迭代,教育技术必须回归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关注上来,通过宏观的、战略层面上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管理与实施来实现。

此外,运用技术促进学习是教育技术价值的充分体现。在技术促进学习的设计与实践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理论观点、学习模式和技术工具,AECT 2017定义强调了技术促进学习的基本着眼点在于如何对“学与教”的过程进行策略设计、管理和实施,那么技术促进学习的关键则是探讨“教与学”中各个要素、各个环节所需技术支持的节点与功能。只有将技术支持定位于“学与教”活动,才能够促进学习和提升教学绩效。[3]

然而,在AECT 2017定义中强调对技术过程和技术资源的创造、使用和管理,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地方。要知道,对技术过程和技术资源的使用和管理的确应在教育技术的范畴内,但对技术过程和技术资源的创造则不应该是教育技术应该做的事情(至少不是主要应做的事情)。

虽然2017的定义没有直接强调“技术”,甚至抹去了这个词,但要实施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战略设计、管理与实施(如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设计),又必须借助技术手段。只不过这样的提法,更关注教学本身的设计、管理与实施,而不至于过多地关注技术本身。

即使AECT在表述上非常隐晦,但显然AECT2017定义还是过于强调技术的重要。然而,教育技术专业又不能要求所有的教育技术从业者都是工程师、程序员电脑专家,因为太不现实。这也是AECT2017定义遭到学术界、行业界质疑的根源。需要指出的是,AECT2017定义只是AECT这个协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并不代表整个教育技术学术界、行业界都认同这个定义。

虽然存在着争议,但近30年来教育技术定义的嬗变,也说明了教育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有着巨大潜力的学科,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从总体来看,1994年定义中“教学”(Instructional)一词表明,当时对教育技术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教学层面,而在2005年和2017年定义中均改成了“教育”(Educational)。这表明教育技术的内涵与形式有了更多的扩展和延伸,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教学层面。比如,在1994年,无论学校教学还是企业培训,教学活动中往往有教师和学生(培训师和培训生)之间的教与学交替发生。而到了2005年,有些学习活动不需要教师直接参加,如学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在线学习等。到了2017年,很多学习活动已经可以不需要教师参与,甚至不需要发生在教室或房间内,完全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在虚拟空间里、在游戏中进行。学生的学习也从单一的为了毕业获得学历而学习,变成了多重目的的学习,如为了职业技能而学习、为了个人成长而学习等。进入21世纪20年代以后,相信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趋势还将继续有所发展。

(二)中国的教育技术定义

美国的教育技术有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由于中国与美国在教育体制、教育价值观念、文化背景、社会分工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且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涵盖范围等与我国的教育技术不完全相同,因而把美国AECT定义照搬到中国就会“水土不服”,会使中国教育技术的研究脱离中国国情。

中国的教育技术从电化教育发展而来,其实践和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电化教育”作为名词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1935年,江苏镇江的民众教育馆将该馆的大会堂定名为“电化教学讲映场”,这是中国最早使用“电化教学”这一名词。1936年,教育界人士在讨论为当时推行的电影、播音教育的定名问题时,提出并确立了“电化教育”这个名词;同年,当时的金陵大学举办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首次正式使用该名词。此后,“电化教育”一词便普及开来,直到20世纪90年代逐渐被“教育技术”取代。

从教育技术发展史来看,中国教育技术的定义、理论建构、教育技术实践等可以借鉴美国教育技术的研究成果,这种借鉴也是一种教育技术在我国本土化的过程。20多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迅速,其名称、定义还处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不同定义所表述的内容均有所变化。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技术源于人的需求并由需求所驱动,同时也促进了人的发展,或者改造人的需求。随着人类需求的日益增多,技术发展日益迅速,并愈加复杂,从单纯的石器等“器物”层面的技术发展到了复杂的“智能”技术,因此,技术不再是远古时代的单一事物,而是由不同成分构成的复杂事物。[4]

从技术的构成来看,教育技术也不例外。各种技术要素聚合起来,服务于具体的教育实践,这也是教育技术开展的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包含了两个要素: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信息技术与系统方法,两者缺一不可。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促进教育效果最优化。现代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是相同的,本质上也是相同的。

南国农教授提出,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在该定义中,现代教育思想指现代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学校观、人才观等。现代教育理论指对电化教育影响较大、较直接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指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论的体系。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是电化教育的目标。

该定义的内涵是,电化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实现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开展电化教育,要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导,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准确、恰当地选择和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教学法,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李克东教授提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该定义是在借鉴AECT1994定义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根据我国国情而提出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在定义中,现代教育思想包括现代教育观、现代师生观和现代人才观。现代教育理论包括现代学习理论、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传播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含其他现代教学媒体)环境下,对信息的获取、储存、加工、创新的能力,包括了对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操作和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两部分。系统方法是指系统科学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它的代表是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整体技术。

以上两个定义在我国教育技术学界内影响比较广泛,通过对这两个定义的分析,可以加深对我国教育技术本质的理解。

此外,在大量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学者对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产生了新的思考,巩固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稳定发展。2003年,沙景荣等提出了学科建设思路,包括加强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更加重视学习活动的动态设计与支持等。[5]这些建设性思考无疑对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不断丰富和完善了关于我国教育技术的定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