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书研究》第八章:《论语》与《易》的哲学思想大不相同

《四书研究》第八章:《论语》与《易》的哲学思想大不相同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语》中哲学思想之记载无多,故严密言之,于“四书研究”收载此项,似为多事。虽然孔子思想之全部,见于《论语》,若诸类纷陈,而独逸其哲学思想之一面,殊有未合。《易》之哲学思想,有如上述,由此观之,则前揭之《论语》思想与《易》之哲学思想,大有径庭。何则,《论语》所见之哲学思想,显然为感情的,而实在之人格道德等项,则为冷知的。因而学者以论语思想,为感情方面之事,此亦应有之解释。

《四书研究》第八章:《论语》与《易》的哲学思想大不相同

论语》中哲学思想之记载无多,故严密言之,于“四书研究”收载此项,似为多事。虽然孔子思想之全部,见于《论语》,若诸类纷陈,而独逸其哲学思想之一面,殊有未合。所以本书特再搜集此部而记述之。

如前节所述,孔子之在中年,关于哲学之研究,殊少余暇。洎乎晚年,始渐汲汲从事于此。《易》之《十翼》《系辞传》为其手订,久为历代学者间之定论。从之学者,多疑《易》之《十翼》,非成于孔子之手。欧阳修于作“童子问”而始疑之,吾国伊藤东涯于“读易私说”亦疑之。其以为孔子所作者,惟司马迁之《史记》,而无一佐证,此外则否认之材料殊多。今摘举《系辞传》之足滋疑窦者如下:(一)《易》书所原,一方则取自河图,而他方则又云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前后殊嫌矛盾。(二)就其“子曰”之文字散见于各处者,即非孔子自作之佐证。(三)“是故”文字(接续词),层见叠出,前后文义龃龉之处,亦颇不少。(四)孔子只言“仁”,《系辞传》则并言仁义,主张显不一致。(五)孟子为尊信孔子者,其书对孔子与《易》之关系,会无一言道及。以上云云,皆为有力反对之论据。以故《十翼》勿论,即《系辞传》之为孔子自作,恐亦都在可疑之数。

虽然以上云云,全与孔子之思想无关。何则,《易经》一书,其记“子曰”者,触处皆是,纵有不然,亦不碍其为孔子之思想。而况孔子自身,常言:“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又《史记》载,孔子晚年,韦编三绝而好易,故本书假定为孔子之思想而记其大要如下。

《易》夙传始于伏羲之画八卦,文王之系《彖》辞,周公之系《爻》辞,孔子之作《十翼》而始竟全功。其目的,在明人事之吉凶祸福以前民用而助成其实利实益。

《易·系辞传》之作成,不外观察天地之现象,而置之于经验基础之上。即本传所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上传》),“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下传》),其明证也。故《系辞传》之思想,直言之为天人合一思想。以上为《易》之由来。

由《系辞传》之世界观,则宇宙一切之现象,可汇分为三类。即天、地、人是也。而天有天之道,地有地之道,人有人之道。此人道与天地之道,非有二致。盖通贯天地人三才之间,有根本法则之存在故也。换言之,此宇宙之根本法则,显于天地而成为天地之道,现于人事而成为人道。因而此三者根本自当一致。以上为宇宙观——天人合一论。

然则通贯天地人之法则为何,《系辞传》以阴阳之道当之。《下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也。阴者消极的原理,阳者积极的原理。此两者通贯天地万物之一切,无论如何事物及时间空间何方,无不贯彻,此为最普通的法则。故由他面言之,天地万物,总之皆由此两者之交错,或阴阳二气之消长隆替而生。例之天地、日月、寒暑、风雨、上下、高低、左右、刚柔、动静、阴阳、男女,以及潮汐之涨落、四时之推移,其明证也。又有物必有道,有道则必不外于阴阳两仪之动荡。又一阴一阳之两仪,而每仪之中,又各有一阴一阳,如是推至无数无限。此“一阴一阳为道”之所以也。以上、为阴阳观。(www.xing528.com)

由斯观之,万物生生变化,无片刻停。何则,阴阳交互循环,时时营其生存不息之活动,是即为“易”。《系辞传》所谓“生生之谓易”是也。

易之名称,不离生生之道。故此观念,可比于近代哲人之“转化”说。又《易》形容此生生之道,亦以“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下传》)称之。以上为《易》论。

又《系辞传》时见“太极”之文字,《上传》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是也。毕竟太极为何,诸说不一,要之为一阴一阳未分之原理。或云包有阴阳两仪之原理。

《易经》哲学之中心思想,为天人合一之宇宙观,宇宙论、阴阳论,与《易》即生生论,由此等思想而形为实践说,亦即《易》之伦理说。今就《系辞传》所见,摘举其要言如下“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上传》),“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实曰位,何以守法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下传》)。

由此观之,道不外于一阴一阳之自身,又天人合一,而由实质方面观之,曰“生生”,所谓仁者,其意义亦不外是。因而仁字或以一元之气解之,程明道解孔子之仁为“生生之道”,即渊源于此也。以上为伦理论。

《易》之哲学思想,有如上述,由此观之,则前揭之《论语》思想与《易》之哲学思想,大有径庭。何则,《论语》所见之哲学思想,显然为感情的,而实在之人格道德等项,则为冷知的。盖人格之写象,形迹渺然,而思想之全体,更难专以道德当之故也。征之此点,则易之《十翼》(《系辞传》在内)其非孔子之自作,当非悬揣。固然人之思想生活,因年岁而有变化,则以《论语》思想与《易》之思想各异之故,而区别为两事,不能谓为臆断。因而学者以论语思想,为感情方面之事,此亦应有之解释。不过是等之断定,在研究未获成功之际,尚未能据为定论。所以本书关于此等专门问题,言止于此,不再饶舌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