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易虞氏义导读:洞察消息与先生哲理

周易虞氏义导读:洞察消息与先生哲理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陈善《周易虞氏义后序》曰:“然非虞氏无以知消息之旨,非先生亦无以知虞氏之旨。虞氏旨明,而四圣人以《易》传道之功益显于后世。”《周易虞氏消息》二卷,是《周易虞氏义》之大旨,实则张惠言成熟的易学思想,所谓“六经注我”。《周易虞氏消息》卷一是从《周易》之体论述“消息”之旨,《周易虞氏消息》卷二是从《周易》之用论述“消息”之旨。阳长为息,阴长为消,“消息”具焉。消息之几,危乎微乎!

周易虞氏义导读:洞察消息与先生哲理

虞翻说:“六经之始,莫大阴阳,是以伏羲仰天县象而建八卦,观变动六爻为六十四,以通神明,以类万物。”(《虞翻别传》)又说:“经之大者,莫过于《易》。”(同上)张惠言说:“翻之言《易》,以阴阳消息、六爻发挥旁通、升降上下,归于‘乾元用九而天下治’,依物取类,贯穿比附,始若琐碎,及其沉深解剥,离根散叶,畅茂条理,遂于大道,后儒罕能通之。”(《序》)阮元《周易虞氏义序》曰:《周易虞氏义》,“其大要,明乾元以立消息之本,正六位以定消息之体,叙六十四卦以明消息之次,推九六变化以尽消息之用。始于‘幽赞神明’,终于‘乾元用九而天下治’。盖自仲翔以来,绵绵延延千四百余载,至今日而昭然复明。呜呼,可谓盛矣。”所以,陈善《周易虞氏义后序》曰:“然非虞氏无以知消息之旨,非先生亦无以知虞氏之旨。虞氏旨明,而四圣人以《易》传道之功益显于后世。”可见,张惠言捻出“消息”二字贯穿虞翻易学,既是其研究虞翻易学之心得,也是自己成熟易学思想的表达。在张惠言看来,“消息”是易学核心,伏羲“十言之教”本质是“消息之教”。谁的“消息”?“阴阳”之“消息”。“消息”之意义何在?“传道”也。所以名义上是“我注六经”,实则是“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是形式,“六经注我”是内容,“借鸡下蛋”而已。《周易虞氏义》九卷,是张惠言对虞翻易学的解读,所谓“我注六经”,其中贯穿着张惠言自己的圆融的易学思想。《周易虞氏消息》二卷,是《周易虞氏义》之大旨,实则张惠言成熟的易学思想,所谓“六经注我”。“我”源于“六经”,又不同于“六经”。

张惠言论述虞翻易学“消息”之旨是从《周易》之体用两方面展开的。《周易虞氏消息》卷一是从《周易》之体论述“消息”之旨,《周易虞氏消息》卷二是从《周易》之用论述“消息”之旨。

(一)《周易》为“消息之教”

易学著作汗牛充栋,千说万说,都植根于“阴阳”二字。从宇宙人生万象中捻出“阴阳”二字以揭示宇宙人生万象之本质,可谓中华先民对中华民族、对全人类至伟至大之贡献。正是在此意义上,冯友兰(1895—1990)先生才在《孔丘、孔子、如何研究孔子》一文中把《周易》哲学称之为“宇宙代数学”[55];正是在此意义上,这位哲学大师深感,未能光大《周易》哲学,愧疚祖先,其在1990年11月26日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关于哲学的话是:“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哲学。”[56]众所周知,当今信息社会建立于计算机之上,而计算机的发明得益于二进制。不管莱布尼茨(1646—1716)发明二进制是否启发于《周易》,二进制之“0”“1”两个符号乃阴阳之象,不言而喻。我们认为,“阴阳”的发现,高明于印度的“地水火风”、希腊的“土水火气”和中国古代的“金木水火土”。

“阴阳”凝练于宇宙人生万象,宇宙人生万象又可以用“阴阳”符示。宇宙人生万象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其运动变化发展无非是阴阳消长。阳长为息,阴长为消,“消息”具焉。阮元《周易虞氏义序》曰:

昔伏羲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消息。《易纬》曰:“圣人因阴阳,起消息,立乾坤,以统天地。”《易》曰:“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是消息者,圣人所以立卦推爻、《系》《彖》《象》之旨也。

有鉴于此,唐文治(1865—1954)先生在其《周易消息大义自序》中称《易》为“消息之教”:

夫《易》何为者也?致广大而言之,冒天下之道,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也。尽精微而言之,极深研几,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也。而究其奥旨,要归于古圣伏羲所言消息之教,阳用事为息,阴用事为消也。文王传其教,于《乾》《坤》《蛊》《临》《复》诸卦言之。周公传其教,于《坤》初、《明夷》五、《升》上言之。孔子传其教,于《泰·传》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否·传》曰“小人道长,君子道消”,此言国家治乱之消息也;于《剥·传》曰“君子尚消息盈虚”,于《复·传》曰“刚长,复,其见天地之心”,此言人心善恶之消息也;于《丰·传》曰“日昃月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此言天地间气化之消息也。此特以辞言,若论象数,则六十四卦发挥旁通,无非消息之周流也。孟子传其教,曰:“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好恶与人相近。得其养,无物不长;失其养,无物不消。”引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操存,阳者,息也;舍亡,阴者,消也。因一心之存亡,推之即一身一家之存亡,又推之则一国天下之存亡。消息之几,危乎微乎![57]

《易》为“消息之教”,而《易》之“消息”是“阴阳”之“消息”。而明“阴阳”,即涉及到《易》之体。

(二)《周易》之体(www.xing528.com)

《周易》之体即六十四卦,展开为:太极,阴阳,八卦,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符号系统,由六个阳爻()或阴爻()组成,称之“别卦”。三个阳爻()或阴爻()之组成,称之“经卦”。如此,每一个“别卦”又是由两个“经卦”组成。不管是六画卦之“别卦”,还是三画卦之“经卦”都是由阴爻()和阳爻()组成的。“阴阳”这两个字和“”“”都是“符号”系统,都是人类创造的。这些“符号”给人类表达交流带来了便利,同时也遮蔽了人们的思维。因为久而久之,我们会“望文生义”,往往忘记其所自,忘记其本来。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希尔(Ernst Cassirer,1874—1945)指出:“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中。语言神话艺术宗教则是这个符号宇宙的各部分,它们是织成符号之网的不同丝线,是人类经验的交织之网。人类在思想和经验之中取得的一切进步都使这符号之网更为精巧和牢固。人不再能直接地面对实在,他不可能仿佛是面对面地直观实在了。”[58]因此,我们要研究《周易》之体,必须透过符号系统,还原“符号”所符示者。

今天,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作为地球人,最重要的依靠是太阳。地球自转,有了昼夜变化。地球围绕太阳运转,有了寒暑变化。没有太阳,就不会有供养人类生存生活的万物。万物生长靠太阳。在地球之外,对人类直接影响最大的,除了太阳,就是月亮。月亮围绕地球转,同时与地球一起围绕太阳转,于是有了月相弦晦朔望的变化。太阳、月亮、地球三者构成人类思考问题的基点。中华先民的智慧,中华先民的伟大,就在于由日、月运行推演出太极、阴阳、八卦、六十四卦等易学文化。《系辞上传》:“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系辞下传》:“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等概念呼之而出。两仪,就是天地、日月,以阴阳名之。四象就是四时,有少阳、太阳、少阴、太阴之称。重要的是“太极”和“八卦”。张惠言提出“易有太极为乾元”的观点,他说:

圣人以三画象一、七、九,而谓之乾,即太极也。既立乾,然后效之而为坤,则以乾象天,以坤象地。七、九象阳之气,八、六象阴之气,而以一为乾元,故曰“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是天下之初,故曰“至赜”也。其在爻,则为复初,以其为乾之最初也。二丽于一,乾有元,而坤凝之以为元。其实,坤无元也。乾元之气,正乎六位则谓之道,即太极之正也;行乎阴阳,出入变化,则谓之神,即太极之行也。(《易有太极为乾元第一》)

关于“八卦”的形成,根据《易传》和虞翻注,张惠言提出“日月在天成八卦”“伏羲则天八卦”和“乾坤立八卦”三种见解。关于“六十四卦”的形成,张惠言认为“八卦消息成六十四卦”。他说:

以三为六,“因而重之”,则八卦为六十四,亦只是各加八卦。然若挨次添加,截然整齐,天地之道不如此也。故圣人必以乾元“触类而长”,“六爻发挥旁通”,乃成六十四卦。所以发明一阴一阳之道,乾变坤化之神,此圣人“穷理尽性”之极功也。“鬼神之情状”,于是而见。“存亡吉凶”,于是而“要”。注中凡云“自某之旁通某卦”者,皆是。卦变消息,盖孟氏之传也。荀氏亦言之,而不能具。其他,则多舛矣。其法有爻之有旁通,有消息卦,有消息卦所生之卦。注虽残阙,考约求之,盖乾坤十二辟卦为消息卦之正。其自临、遁、否、泰、大壮、观生者,谓之爻例。自乾坤生者,不从爻例。每二卦旁通,则皆消息卦也。(《八卦消息成六十四卦第六》)

张惠言“八卦消息成六十四卦”的卦变思想与虞翻卦变思想并不一致。根据今人研究,卦变说是虞翻易学主要思想,此外还有之正说(成既济定说)、纳甲说、旁通说、反卦说、两象易说、互体说等。卦变学说,乃是探讨卦之所自来的一种学说。《彖传》所谓上下往来,初步透露了卦变思想。京房八宫六十四卦系列中,每一宫中,本宫卦与另外七卦间的关系,就是一为本原、一为派生的卦变关系。京房之后、虞翻之前,在两汉易学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卦变意识之觉醒,自觉进行卦变问题的较为系统的探讨的,主要有荀爽。荀爽一则从《易传》带有初步卦变意蕴的诠论中得到启发,再则又从京房八宫六十四卦系列中,卦与卦之间的本原与派生的关系那里受到启迪,在易学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了某些卦由何卦变来的卦变思想,成为虞翻卦变学说得以创立的直接学术资源。[59]虞翻卦变说,起自于乾坤。虞氏注《乾·文言传》“乾元者始而亨者也”:“乾始开通,以阳通阴,故始通。”注《系辞上传》“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易为乾息,简为坤消,乾坤变通穷理以尽性。”虞翻将乾坤阴阳消长称为消息,阳长为息,阴长为消。乾坤十二爻之消息变化,则为十二消息卦。虞翻注复:“阳息坤”;注临:“阳息至二”;注泰:“阳息坤”;注大壮:“阳息泰也”;注夬:“阳决阴,息卦也”;注姤:“消卦也”;注遁:“阴消姤二也”;注否:“阴消乾”;注剥:“阴消乾也”。林忠军教授指出,从严格意义上说,虞氏卦变说是从十二消息卦开始的。虞氏卦变复繁博大,千头万绪,然皆不出十二消息之范围,十二消息是理解虞氏卦变说的关键[60]王新春教授认为,“消息卦生杂卦”是虞翻卦变说的主要内容。[61]

(三)《周易》之用

四库馆臣云:“《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62]刘大钧先生提出《周易》有“今义”“古义”之别,他说:“汉初,易学的传承已有了‘今义’与‘古义’之分。此所言‘今’‘古’不同于今、古文中的‘今’与‘古’,非谓田何所传的今文易学与费直所传的古文易学。《易》之‘今义’凸显的是一种德性优先的浓郁人文关怀,而《易》之‘古义’,则更多地关涉明阴阳、和四时、顺五行、辨灾祥等卜筮之旨。”[63]《周易》之用,在于“明人事”。“浓郁人文关怀”和“卜筮”,可谓《周易》之两大用。刘大钧先生认为,“孟、京之学,其主要内容确得古义之传”。[64]自称五世传孟氏易的虞翻,其易学自然主要是具有“卜筮之旨”的“古义”。需要指出的是,《周易》古义“笼罩在本天道立人道的天人之学的氛围下,同样寄寓了先哲独特的总体宇宙关怀和终极人文关怀”。[65]所以,《周易虞氏消息》卷二主要是从《周易》之用之“卜筮”论“消息”。围绕卜筮,张惠言讲述了九个方面的内容,即:卦气用事,乾元用九,中,权,反卦,两象易,《系辞》引爻,归奇象闰,占。在这九个内容中,惠言于“卦气”用力最多。“卦气”说渊源久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子夏易传》和《易传》中就有“卦气”说的思想,[66]但是“卦气”说首见于《孟氏章句》。唐僧一行说:“十二月卦,出于《孟氏章句》,其说《易》本于气,而后以人事明之。”[67]孟喜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周易》卦爻与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融《周易》与历法为一体的易学理论。因说《易》本于历法中的节气,故称卦气。孟喜卦气说包括四正卦思想、十二消息卦思想、六日七分说等。[6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