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用户方便使用文件系统,文件系统通常向用户提供各种调用接口。用户通过这些接口对文件进行各种操作。一般对文件的操作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文件自身的操作,例如建立文件、打开文件等;另一类是对记录的操作,例如查找文件中的字符串,以及插入和删除等。可以将文件属性信息装入内存,以便以后快速查用。
为了用户方便使用文件系统,文件系统通常向用户提供各种调用接口。用户通过这些接口对文件进行各种操作。一般对文件的操作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文件自身的操作,例如建立文件、打开文件等;另一类是对记录的操作,例如查找文件中的字符串,以及插入和删除等。以下是一些常用操作。
(1)文件创建:创建文件时,系统会进行各项操作。首先,系统会为新文件分配所需的外存空间,并且在文件系统的相应目录中,建立一个目录项,该目录项记录了新文件的文件名及其外存中的地址等文件属性。
(2)文件删除:当不需要某个文件时,便可以把它从文件系统删除。系统先从目录中找到要删除的文件项,使之成为空项,紧接着回收该文件的存储空间,用于下次分配。
(3)文件截断:如果一个文件的内容已经很陈旧而需要进行全部更新,并且文件名及其属性没有发生变化时,可截断文件,即将原有文件的长度设为0,也可以说放弃文件的内容。
(4)文件读:通过读指针,将位于外部存储介质上的数据读入到内存缓冲区。(www.xing528.com)
(5)文件写:通过写指针,将内存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入到位于外部存储介质上的文件中。
(6)文件的读写定位:前面介绍的读写操作只是提供了文件的顺序存取手段,而若对文件的读写进行定位操作,即改变读写指针的位置,则可以从文件的任意位置开始读写,为文件提供随机存取的能力。
(7)文件打开:在开始使用文件时,首先必须打开文件。可以将文件属性信息装入内存,以便以后快速查用。
(8)文件关闭:在完成文件使用后,应该关闭文件。这不但是为了释放内存空间,而且也是因为许多系统常常限制可以同时打开的文件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