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是高考公布成绩的日子。我一早就在等小杨同学和小李同学的报喜电话,因为这两个学生分别是我们班政治和历史的尖子生,她们在广州市的一模和二模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们两个是我们文科生进入广州市前100名的最大希望,我对她们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寄予厚望。按说中午12点成绩就对外发布了,但是我等到一点钟还没有接到这两个同学的电话,倒是其他同学陆陆续续打来电话报喜,我开始担心起来。于是我打电话过去,一听她们的语气我就知道,肯定考得不好。果然,小杨同学608分,小李同学604分,虽然两人都过了600分,但与她们的实力仍相去甚远,距离预想的成绩至少还有30分的差距。第二天我拿到了全班的各科成绩,发现小杨同学的语文竟然考了全班倒数第二名——要知道她的语文一向都是我们班的前十名;而小李同学的数学比班级平均分低了整整10分。与她们两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的两个语文科代表小曹同学和小康同学,她们的市一模二模都考砸了,其中小康同学甚至跌到了全班40多名,但是这次高考两个都考了600多分,小康同学竟然考到了全班第六名。而一位平时不怎么突出,在班上只是排在第10名左右的同学则拿了全班也是全校第一名,进了广州市高分段。
这一退一进两个鲜明的对比立刻让我想到了“克拉克魔咒”。
罗·克拉克是澳大利亚著名的田径运动员。天才的克拉克在他的田径生涯中一共创下18项世界纪录。然而,奥林匹亚山上的众神对这位有着辉煌历史的天才似乎并不怎么友好。每当克拉克踏上奥运会的环形跑道,一个可怕的魔咒就降临在他身上——他的体力和意志开始消减。克拉克一共参加过三届奥运会,只获得过一枚铜牌,那是在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当时他已经27岁了。但是他的最好成绩,全都远远超过这三届奥运会的冠军们。(www.xing528.com)
体育界自此有了所谓的“克拉克魔咒”——指杰出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不能正常表现出应有的竞技能力,即比赛失常的问题。研究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在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这样最高级别的世界大赛上,最后获得冠军的人中,只有一部分是前世界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那些异军突起的“黑马”,占了更大的比例。
虽然这种现象最早在运动竞赛中被发现,但考场如赛场,在高考中,一些学生也会在考场上遇到克拉克现象,发挥失常,特别是一些成绩较好的尖子生。据心理学家测试,75%的学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情绪。在高考期间,媒体的全方位报道、父母的殷切期望,老师的千叮万嘱、考场上的严肃氛围、监考人员的态度与表情都给了考生们有形或无形的刺激。面对决定人生前途的高考,学生的精神压力、心理负担达到空前的强度。有些尖子生一进考场就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出汗,面对试卷,脑中一片空白。但是一走出考场,又感到题目会做,但已悔之晚矣。因此,很多尖子生没有考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并不全是因为考题太难,而是因为心理过于紧张,从而导致记忆混乱、思维阻滞而发生失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了“克拉克魔咒”。
如何才能破除“克拉克魔咒”,构建健康良好的心理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