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为一个幸福的教育工作者-关于幸福感的探讨

成为一个幸福的教育工作者-关于幸福感的探讨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无意对幸福概念作一届定,那是学者们的工作,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只想对幸福感作一些解说,以期对老师的幸福感引起广泛的关注,或者说希望我们的教师做一个幸福的教书人。我一直以为,或者说固执地认为,幸福感是社会个体对其生活状态的主观感受。热爱一件事情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至少热爱能让情感幸福地流淌。追求幸福的教育,我们做人做事就要遵从内心的指引,尽量少受外界干

成为一个幸福的教育工作者-关于幸福感的探讨

邓云洲

时下,无论是政界还是文化界都在倡导提升“幸福感”,经济学界弄出了个“幸福指数”。连广州市“小市长”评选的征文都必须与“幸福”有关,看来“幸福”确实是时下一个很热议的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多的关注生活本身的价值与意义,这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拿什么来衡量“幸福”呢?这样的问题从古希腊哲学开始,到现代心理学经济学就一直在不停地讨论,但至今除了高度抽象的概念,好像从来就没有一致过。或囿于学科或限于研究视角,“幸福”被作了狭义化或歧义化的理解:或用生活标准、物质拥有量来衡量,或用心理状态、价值观来衡量,这些研究无一例外地用部分代替整体,总难得出让人信服的结论。

我们无意对幸福概念作一届定,那是学者们的工作,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只想对幸福感作一些解说,以期对老师的幸福感引起广泛的关注,或者说希望我们的教师做一个幸福的教书人。

我一直以为,或者说固执地认为,幸福感是社会个体对其生活状态的主观感受。尽管她受制于一定的物质条件,但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她的个体性、在于她的主观感受。幸福感原本是一个长期化的状况,具体到每一天,可能就变成我们俗话说的心情。时下的问候语又流行“心情好”,似乎心情好是一个很奢侈的要求。

当前的社会与自然似乎都不安宁,因为人们对自然的野蛮掠夺,地球咆哮了,地震火山海啸、山体滑坡,这些自然危机也许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人们的心理危机。

上个学期,我们学生在学农基地学习时,晚上有一台师生共同表演的晚会,其中一个老师唱了一首我十分不解的歌曲,后来听说叫《忐忑》,这首歌没有歌词,却引起了学生们的高度狂热,仔细琢磨,这首歌影射了人们一种普通的浮躁与焦虑的心态。

有人曾给我发了这样一个短信:“地球已调到振动模式,经济已调到通胀模式,交通已调到堵塞模式,婚姻已调到表演模式,就业已调到高难度模式,奶粉已调到防核辐射模式,猪肉已调到瘦肉精模式……我的心啊,已调到忐忑模式。”不错,这则短信描述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感受到的普遍心理压力也是有的。但如果我们一味地忐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格就会分裂,就会出现诸如自恋倾向、幻想哼唧、冷笑八卦、夜活愈疗、狂躁咆哮等精神分裂倾向,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进入了这种精神状态,我们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

然而,大部分人,每天在钢筋混凝土构筑中的城市丛林中穿行,忙碌的工作,混乱的生活,总是催生各种各样的欲望。男人喜欢追求功名利禄带来的荣耀生活,盼望着自己拥有香车美人豪宅;女人喜欢钻石珠宝时装尽收囊中,盼望着拥有一个能作“提款机”的男人。男人女人们在追求这些欲望的漫漫征途中,就像戴着一副镣铐在跳舞,身心俱疲甚至精神崩溃。当拥有这一切之后,觉得拥有也不过如此。原以为拥有越多就越幸福,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很多人到最后都会说:平平淡淡才是真。

我已到天命之年,也从来没有过生日的习惯,我的研究生们从全国四面八方在未经我同意的情况下,“绑架”我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他们有的拖儿带女,有的已成知名专家和政要。这次难忘的生日会,却让我收获了消费不完的幸福。我终于明白,幸福原来就在我们每一天平凡的日子中。

人或早或晚,总是会在某一刻安静下来,思考生命中那些有价值的事情。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事情呢?我们似乎无法给出一个终极标准答案。但越是反复思考越是相信:人最宝贵的是要获得对自身生命力的信心。其实每个人的生命深处都有妙不可言的韵味和至真至纯的本性,我们只有感受自身的韵味和嗅闻生命的清香,才能不断持有对自己的信心,而这种从本体出发的信心应该就是人生的珍爱。

想要捕捉到这种清闲浮动的生命香影,却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因为我们的生存处境,让我们越来越难以安静下来,没有了心态的平和与安适,就很难细心观察到比蒲公英还容易散落的生命精妙。所以,我们当下遇到的最大挑战并不是一个又一个目标,而是学习怎么安静下来。

让自己安静下来,必须首先掌握生命的平衡。现实生活中我们占有的太多,似乎只有输入而且是没有止境的输入,才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但占有大量的知识,不见得就提升了判断力;能力变强后,思想未必变得更加自由。缺乏有效的出口,一定会让思想消化不良。估计没有人能把自己大脑中储存的东西完全格式化。因此在当下,谁能够及时清理自己内心深处堆放的垃圾,谁就有可能拥有芳香的未来。

所以为生命找到合适的输出途径是我们平衡自己的正确方法。热爱一件事情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至少热爱能让情感幸福地流淌。去热爱什么?作为教育人,要想在嘈杂的环境中让自己保有安静的内心,至少我们应该热爱阅读!真正的阅读不是一种等待,而是一次次纯粹的远行。当走到忘记自己的时候,人生就已经悄无声息地变得丰富和优雅,绝不是点击鼠标、滚动屏幕所能表达的。美好的阅读一定要动用人的全部感官来参与,要赏玩其品相、嗅闻其香。要盈握在手中,倾听作者内心的低语,然后享受那些隐秘的快乐与忧伤。(www.xing528.com)

比阅读更为可贵的是,能写下属于自己的文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进入了一个无奈的怪圈:指导别人时,总能头头是道,但真要把想法变成文字,就会陷入深深的煎熬之中。也许我们真的学会了走捷径,这讨巧的方法客观上也帮助了很多人。但总有一天,我们会无法回避自己的荒芜。除了惰性使然,我始终认为我们写不出自己的文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面子问题,或者说是自我标准太高。其实能写出惊世骇俗之文的能有几人?说到底,文字也是我们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重要的是写出自己真实的生活,或者写出自己的美好期待。古人诗云:“山气花香无著处,今朝来向画中听。”此刻我们寄情于文,怡情于字,用不了多久,就会有神奇的事情发生,用耳朵可以听到生命演算的暗香。

只有安静的人,才能做“大气”的人,也只有“大气”的人,才能牵幸福的手。作为教师,我们教育学生,应固守一份超乎寻常的执著。现实如此的复杂甚至混乱,渺小的个体靠什么守住良知,不随别人的扭曲而扭曲?那就是我们坚守内心对“价值”的判断以及由此产生的信仰,有信仰就有精神家园,有家园就能安身立命,就能行当所行,止当所止,就能全神贯注,一经贯之。

追求幸福的教育,我们做人做事就要遵从内心的指引,尽量少受外界干扰。唯有此,我们才不会活得更被动,不会天天环顾左右,而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有着一份透彻的潇洒与自由。“大气”的教育人对学生爱得纯粹。这纯粹指引他们在“爱自己”与“爱学生”发生冲突时,在利益召唤极为诱人时,义无反顾地选择“爱学生”“疼学生”。他们不时地会扪心自问:“我真的让学生开心了吗?幸福了吗?成长了吗?”“大气”的教育人常呈现出一种“复杂的简单”状态,看似矛盾的两极在他们那里归于统一。一切波动在他那里变得平滑,源自内心的强大张力使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弹性:内心澎湃而又沉静理性,纵有傲然之气,却也沉得下来。相信“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善以积极的态度忍受坚守的苦涩;开明大度,较少计较,兼容差异,接纳异己。能对现实做最彻底的批判,又能最大限度地吸收。悲悯但不颓废,孤独而不寂寞,心境纯粹,从心所欲,闲适如云……他们因高度的自洽,知行相谐而收获一份内心的安宁,尽享幸福的回报。

我们讲追求幸福,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在追求幸福时要学会安静,学会大气,就是要为我们营造幸福的生活时打上底色,只有底色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常揣敬畏之心,胸怀理想之念。

常怀敬畏之心,首先要畏初始,唐代柳宗元说过:“君子之惧,惧乎未始。”意思是说,君子如果有恐惧,应该恐惧在灾祸发生以前。一个犯错误的人,往往是以一些细小之事开始的。有第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喜沾小好处就爱贪大便宜,缺口一旦打开,就会一发而不可收。因此,敬畏之心,贵在初始。我们作为从事教育的人,为此需要对法律、秩序和规则保持敬畏;对社会责任感保持敬畏;同时要尊重自然,善待生命。敬畏不是惧怕,而是一种自我统一的内省。人无所敬畏,不仅远离了神圣,同时也靠近了罪恶。没有敬畏,再完备的制度也形同虚设;没有敬畏,贪欲就会出笼;没有敬畏,理想信念的精神大厦便无从建构。

有了安静,大气和敬畏之心,我们便可以拥有平凡的心态,平凡的心态不是平凡的心,我们的内心必须是伟大的,我们的心必须向往高远。既不低估自己,更不低估别人。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享受生命本身带来的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你不必是演讲家、表演家,但你应醉心教育、痴迷读书、心藏感动,做一个书生型教师,一直赶路却不舍情趣。内外兼修,用理论扩展视野,用专业滋养底气,用文化点燃灵性。对教育与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善于把自己的目标转化为学生的愿望,引领学生享受阅读,让学生精神天地草长莺飞、花开烂漫,让学生学得快乐,可以优美地舒展自己的生命。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不仅要用技巧,更要用心灵对待自己的事业,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帮学生之所需,听得进学生中的不同声音,真实、真诚、善良,倾听、感激与欣赏每一位学生;每时每刻让学生体验平等、自尊、理解、友爱等人性关怀,是一堵能为学生挡风遮雨的墙。

作为一个幸福的教师,肯定不是为所欲为,唯我独尊,而是合作大度、充分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注重营造班级文化。多谋事、少谋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感染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把班组当成家事来打理。在成就自己的同时帮助他人成长,让每位学生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肯定不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空想家,而一定是草根的实践者、思考的实践者,是来自一线的鲜活的教育家。怀揣教育理想,贴着地面行走。永远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永远迸发并保持较强的成长热情和干劲,是学生心中的一面旗帜。全面实施一线工作法,摸着石头过河,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地创新,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与智慧。同时笔耕不辍,说能够做的,做已经说的,把说的做好,把做的写出来。跳好“独舞”的同时引领“群舞”,看到学生送来的作业、作品,甚至打来的电话、短信,压抑不住的喜悦,甚至可以像孩童那样击掌庆贺,使自己的教育思想与行动能够得到迅速辐射与传播,进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为一个幸福教师,不是校长的教师,更不是校长的亲信,而是孩子们的师长。顺应儿童的天性,百般珍视童心,把每个孩子都真正当成儿童,欣赏孩子生命的独特,小心地细腻地呵护、温暖孩子们的精神生命成长,让每个孩子对未来充满向往与憧憬。走进教室,走进宿舍,走进食堂,走进图书馆,走进学生群中,与学生平等交流,真正成为学生们的“平等首席”。无论在校园的什么地方出现,总会有一群孩子围上前去。和孩子们在一起,脸上永远呈现出一种儿童般纯真的笑容,成为孩子们争相模仿的对象,有很多铁杆“粉丝”,是一位永远长不大的“大小孩”。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不是昙花一现、瞬间即逝的明星,而是心中应该永远萌动着“教育的乌托邦”,在心灵深处沸腾着炙热的教育期盼的守望者。可以坦然地接受尚不能改变的现实,有足够的度量去容忍那些尚不能改变的事情,但还是脚踏实地尽最大可能去做好可以做的事情。永不言败,永不放弃,永远行走在路上,谈起教育津津乐道,幸福快乐洋溢在眉宇之间。犹如一个执著的麦田守望者,无论什么样的天气与境地,都从容坚强地站在麦田边上的悬崖旁,无怨无悔,以诗意的姿态,在教育理想与现实的边缘地带作韧性的跋涉,守望自己心中那富有高贵气质的、圣洁秉性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桃花源”。

愿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幸福,我愿像天际的一朵云,守候着、期盼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