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性教师专业素养评价的基本理念
(1)发展性教师专业素养评价的功能定位
①作出教师个体及群体专业现状的客观估价。通过评价,了解本校、本区域教师专业能力现状,为制定和实施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规划提供参照。
②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关注教师未来发展需要,制定发展目标,提供发展条件和机会,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③促进教师自我提高。通过评价调动教师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评价成为教师自我更新与发展的动力机制,推动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④确定教师培训需求,为教师培训提供指南。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通过评价发现教师专业素质局限,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师培训,提高培训实效。
⑤构建适合区域教育发展的教师专业素质模型。根据本区域教师专业素质现状,结合区域教育的特点及未来发展需求,构建教师专业素质模型,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对本区域教育发展的适应性和对区域教育发展的能动作用。
(2)发展性教师专业素养评价的原则
①真实性原则。发展性教师专业素养评价要求客观、真实、科学地评量教师的工作现状及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避免伪评价。
②非奖惩性原则。发展性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以教师未来发展为目标,以教师原有水平为基点,以教师在一定阶段提高的进步幅度为衡量标准。评价结果不与奖惩直接挂钩,消除评价对象对评价的紧张、恐惧感,积极参与评价。
③自评为主,多主体评价并存原则。依据内部动力比外部压力更有用的假设,在发展性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中以自评为主,辅之以自上而下的评价,同行评议和学生评教多种形式。
④个性化原则。注重教师对象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评价不片面追求统一性,不应对教师的个性和创新构成威胁,让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师都能从评价中获益。
⑤质性评价为主原则。教师的专业能力及工作状况很多方面难以量化。盲目量化,会失去评价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因此,评价以质性评价为主,辅之以量化评价。
2.发展性教师专业素养评价的指标体系
根据发展性教师专业素养评价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结合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理论,我们将发展性教师专业素养评价的内容维度确定为:
(1)学习能力。随着知识数量的增长、学科的分化综合以及教育自身的不断变革,需要教师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实践性知识、教育理论水平和师德修养,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2)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能力。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不再是既定课程的被动消费者,教师要参与课程的创生和缔造。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的能力包括具有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的课程意识;在教学目标、内容、策略设计中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调适、开发和利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等。
(3)以课堂为主的教学实施能力。包括教学环境与氛围的创设;教学内容(信息)的呈现与交流;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使用;教学过程的调控与管理及教学机智等方面的能力。这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成熟度的重要衡量指标。
(4)教学评价能力。主要指教师开展学生学业评价和同行间互评与自评的能力。包括科学编制学生学业评价工具;有效实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以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方法和技术评定学生学业成就等;同行间专业素养发展的互评;自我反思等。
(5)教育科研能力。教师不应只是传递现成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应具备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作为研究者必备的素养,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实践导向。教师的科研能力包括;选择科研项目、确立研究课题的能力;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的能力;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以及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等。(www.xing528.com)
(6)组织管理能力。现代学校具有严密的组织性。为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调控能力。包括确立符合实际的工作目标、拟订周密的工作计划;组织管理好班级、课堂(或其他)教学活动;协调人际关系;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等。
3.发展性教师专业素养评价的实施与管理
(1)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自上而下的评价(校方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的评价)、自下而上的评价(学生及家长评价),同行评价和自我评价四种方式。评价方法突出质性,强调简约性。常用的教师评价方法有课堂听课、个别访谈、档案袋评鉴、表现性评价、学生满意程度分析、问卷调查等。
(2)评价的实施
①把评价纳入校本教研活动,以校本教研作为载体开展评价,使评价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②与教师的听课、评课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实践成为教师专业素养评价的重要内容,强调形成民主平等、合作、互动的人际氛围。
③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强化教师发展的规划,形成正确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引导教师产生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产生专业发展的动机和需求,突出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④主要采用质性评价,但不排斥量化评价,与鉴定性和奖惩性评价形成互补效应,突出评价的开放性、动态性和灵活性。
(3)评价的管理
①以校为本实施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工作由各学校在上级部门指导下,结合学校自身实际,自行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学校在教师评价工作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②评价材料的运用准则。首先,要注意对评价结论的全面分析和慎重解释,始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对象,激发潜能,促进发展。其次,评价结果与奖惩不直接相连,不与教师的晋级、聘任、加薪等直接挂钩。第三,注重对评价结果的保密,有些材料不经教师本人同意,不得对外泄露和传播。第四,评价材料要作为教师业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规划实施的管理。学校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规划的实施,做好步进控制,防止偏差,使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以实现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目的。
学习讨论题
1.“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这一说法对吗?怎样理解课程实施的忠诚取向、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为什么要用辩证的态度来对待这三种取向?
2.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哪些是积极因素?哪些是消极因素?目前课程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应对?
3.课程实施一般包括哪些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控制理想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试从教研员工作层面谈谈主要采取的控制策略。
4.教研室和教研员层面的课程实施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教研员应如何能动地推进课程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