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评价实施的时间和内容
如前所述,评价准备、实施和报告结果三个阶段是教育评价流程的重要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三个阶段的工作好坏,对评价总体质量都具有直接影响。
从系统的观点看,仅仅在评价报告完成后进行再评价的做法是不充分的。当然,事后进行的再评价也有其积极作用,总结经验教训有利于提高今后评价工作的质量。但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评价者应当在评价的各个关键阶段经常进行内部或外部的检查,以便及时解决评价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偏差。因此,完整的再评价应当包括:对评价的设计审核、对评价进展的监控、对评价工具的审核、对评价报告的审核以及对评价效果的总体评价。
1.在评价方案设计完成后进行的再评价
对评价方案设计进行再评价的目的是以确保评价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完备性。具体要求为:评价对象明确;评价目的正确;评价指标合理,权重得当;评价基准符合评价目的;评价实施计划周密等。
2.在评价实施过程中进行的再评价
对评价实施过程进行再评价的目的是核查并监控评价工作进展,及时处理所发现问题;确保在规定的时限和预算内完成各项评价任务;必要时,还可以对评价计划作相应的调整。具体要求为:评价组织机构健全(包括领导机构、实施机构和信息反馈机构);评价者按计划要求实施评价,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正计划;被评价者能积极参与等。
3.在评价工具和程序的开发过程中进行的再评价
对评价工具和程序进行再评价的目的是核查其科学性和可行性,以便能收集到评价所需的各种信息。具体要求为:评价工具设计合理;收集和处理评价信息的程序选用得当,具有可操作性等。
4.在评价报告完成时进行的再评价(www.xing528.com)
对评价结论和报告质量进行再评价的目的是确保评价结论的可靠性和报告的规范性。具体要求为:评价结果客观、有效、可靠;结论有充分依据、解释合理;评价报告规范;能指明被评价者的主要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报告公布及时等。
5.在评价总结阶段进行的再评价
对评价工作进行总体再评价的目的是检查评价工作的效果和效率。具体要求为:评价实现了预定的目的,资源(人力、物力、时间)安排和使用得当,效率高;被评价者认可并接受评价结论;评价能发挥积极的功能——推动和促进被评价者的工作。必要时,还可以通过调查,了解各环节再评价对评价产生的影响。
二、再评价的形式
再评价的形式主要包括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两种,与常规评价中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类似。
内部审核式的再评价是由评价者或评价指导小组实施。在评价各重要环节,评价者可以采用开会(论证会、座谈会、讨论会等)、问卷调查或个别访谈的形式,向评价工作人员和其他与评价有关者征求意见,及时了解他们对评价方案设计、实施、评价工具和程序、评价结果及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评价效率、评价效果等问题的看法和建议。每次内部审核都应作好详细的记录,整理归档。内部审核式的再评价结论,不仅可用于改进评价工作,也可为外部审核提供良好的基础。
外部审核式的再评价是由局外的小组实施。再评价小组的成员需具有从事类似评价的经验,且与该评价无直接的利害关系。外部再评价者在评价的各重要环节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他们可以审核评价计划、评价工具和程序、评价结论与报告等,他们还可以在评价过程中提供技术性帮助和咨询性意见。在每个审核阶段,外部再评价者可通过现场访问,充分了解有关评价档案、评价工具、评价资料、报告,并同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以及评价报告的接受者面谈。在获得足够信息的基础上,外部再评价者对评价工作质量做出独立的判断,并提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一般而言,内部审核的针对性较强,而外部审核的权威性较强。因此,在再评价中,应当结合使用,以便发挥综合的整体效应,提高评价工作质量,使评价收到实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